摘要:我们账号已经做了很多年,亲眼见证了许多大厦一样的贷款企业轰然倒塌。许多利润可观的贷款企业,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今天想和大家聊点实在的——为什么有些业务看似利润惊人,聪明的老手却坚决不碰。
我们账号已经做了很多年,亲眼见证了许多大厦一样的贷款企业轰然倒塌。许多利润可观的贷款企业,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今天想和大家聊点实在的——为什么有些业务看似利润惊人,聪明的老手却坚决不碰。
就拿AB贷来说,三四年前,AB贷开始在各大城市蔓延,特别是从深圳开始萌芽,然后席卷全国主要经济省份。如今却少了99%。
是大家突然不想赚钱了吗?
当然不是。有一半是进去了,另一半是看明白了:这根本不是生意,而是赌命。
2022年5月合肥有AB贷公司被查处,2022年9月福建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AB贷早在三年前就在大城市被严加监管。从监管反应时间来看,通常一种金融骗局从兴起、蔓延到引起监管注意并采取行动,需要一定时间。在强监管下,一线城市曾经猖獗的AB贷业务已几乎绝迹,大量涉案人员被查处,行业生态得到显著净化。
不久前刷到一个自媒体的视频,一个出事的老板出事后找到律师,他的原话是:“我们都以为抓的是倒霉蛋,没想到是自己成了那个蛋。”AB贷的暴利谁都看得见,找个征信不好的A,再忽悠一个信用良好的B来做“收款人”或“担保人”,一单服务费就能收十几甚至50个点。但问题在于,整个业务流程一旦不合规,就属于诈骗。一旦B方报警,A和B的陈述一对,你又拿不出证据,诈骗事实基本无从抵赖。
司法层面已经形成共识
——AB贷不属于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而是有组织的骗贷行为。上海某区法院判决的一个案子,主犯因合同诈骗罪被判了11年,涉案金额1300万。光罚款就把这几年的利润掏空了..
这两年又兴起做“背债包装”
号称能帮白户打造完美资质、从银行套出几百万。
但我问你:银行为什么这两年严查“工商注册时间集中、流水模式相似、贷款申请时间相近”的批量进件?就是因为抓出了好几起中介与银行内鬼勾结的大案。头条上现在还能查到,南方某助贷公司,去年一夜之间全员失联,后来才知道,老板和两名银行职员一起被带走,原因是伪造企业证章、骗取银行贷款超过5000万。这不是业务操作瑕疵,这是刑事犯罪。
至于那些还敢冒充银行网点、伪造工牌的中介,伪造合作银行的公司。
去年就严查了一波,虽然罚的不重。
为什么最近银行都在撇清和中介的关系。就在去年,有一家机构租在银行楼上,带着客户走银行大厅,声称是“信贷合作部”,结果三个月内就被一锅端。为什么?因为银行现在都有专门的反欺诈巡检小组,一旦发现疑似冒充行为立刻报警。判的不是违规经营,而是诈骗。
行业竞争激烈,正规业务利润变薄。合规绝对不是一种负担,合规才是帮企业降风险、省成本。
几乎所有暴雷的贷款中介公司,都忽略了法务的重要性。许多经营者误认为“法务=高成本”,宁可事后补救也不愿提前布局,最终因合同漏洞、流程不合法、合规盲区或客户纠纷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事实上,聘请一位常驻法务并非增加开销,而是性价比最高的风险投资——他们能以每月不足一名客户经理的薪资成本,系统性规避监管处罚、资金损失甚至刑事责任。从合同审核到合规架构,从客诉处理到危机预案,法务的存在让公司每一步都走在安全边界内。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不要用黄金铺路,却走向了监狱。风和浪大了,守得住底线,才能等到天亮。
另外,贷款行业水有多深?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拆解了158个产品条款,总结出“避坑三法三忌”。私信我666,免费领取避坑指南。
来源:堂里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