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自家潜艇,刚修好就翻船,灭火时灌水太多又翻船,谁家的护卫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8:55 2

摘要:2014年1月,印度海军贝特瓦号护卫舰正打算驶入港口时,突然撞上了不明物体。声呐舱被撞出了一道裂缝,导致海水大量涌入。据事后调查,贝特瓦号护卫舰撞上的是一艘印度海军基洛级潜艇。而在撞船之前,基洛级潜艇内的全体艇员正在做着瑜伽,基本上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最终这次

2014年1月,印度海军贝特瓦号护卫舰正打算驶入港口时,突然撞上了不明物体。声呐舱被撞出了一道裂缝,导致海水大量涌入。据事后调查,贝特瓦号护卫舰撞上的是一艘印度海军基洛级潜艇。而在撞船之前,基洛级潜艇内的全体艇员正在做着瑜伽,基本上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最终这次事故由潜艇负全责。

被撞伤的护卫舰被拖进了船坞进行大修。这一修就修到了2016年12月份。刚刚修好的贝特瓦号护卫舰正在进行下水前的准备工作,结果因为工人干活太粗心,用于垫船的气垫没有固定牢靠,最终导致军舰重心不稳,发生了侧翻。这次事故造成了两名工人丧生,十二名工人受伤。

贝特瓦号护卫舰在水里泡了整整两个月,直到2017年2月份,印度才把军舰扶正。

2024年7月21日晚上,印度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在船坞内进行维护升级时突发火灾。消防员赶紧过来灭火,从天黑灭到了天亮,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停止灌水。但就在大家刚松了口气的时候,由于消防人员往护卫舰的船舱内灌入了大量的水,结果这艘护卫舰重心不稳,突然向左侧倾,最终翻船。这次事故并没有人员伤亡,却失踪了一名水手。

大家好,这里是晋说,一个正在筹划直播的军事博主。

作为一个海军大户,印度第一次对纯国产的护卫舰产生执念还是在1986年。这一年印度雄心勃勃地启动了一个布拉马普特拉级护卫舰的项目,旨在建造一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能达到80%的4000吨级现代化护卫舰。

为此印度成立了项目组和技术团队,要求这款护卫舰的设计工作不许外包,必须从画图开始,每一个环节都要由印度自主完成。于是技术团队就开始发力画图了,这一画就是整整八年。这八年期间,技术团队每隔一年就端出来一份设计方案,但每次都被印度否决。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在设计方案中完全没有反舰导弹、防空导弹、舰炮、雷达、声呐等武器系统,相当于只是画了一个船壳,因此印度很是不满意。直到第八年,画图的技术团队终于忍不了了:咱们印度能不能造反舰导弹?能不能造防空导弹?这一点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除了反舰防空雷达,印度也不能造,声呐也不能造,就连舰炮都造不了。印度全国都造不了的东西,你让我怎么画?

这件事情闹的动静实在不小,一直闹到了印度大当家那里。最终经过反复斟酌,海军终于妥协了,答应这款护卫舰上允许搭载一些进口的武器系统,但是不能太多。

这个口子一开,最高兴的还不是画图的技术团队,而是外国的武器供应商。比如大毛、小意、小以、大英、大法、大美丽、小德、小荷,甚至连小乌都来了,加上印度自己,妥妥的十国联军。

这十个国家的分工也非常明确:大毛向印度供应弹簧刀反舰导弹、AK-630近防炮、燃气轮机;小以向印度供应巴拉克防空系统;大英提供海王反潜直升机和船用柴油机;大法负责动力系统的整合;老美负责通信系统;小德提供电子元件;小荷提供各种传感器;小乌提供螺旋桨;小意提供意大利炮,也就是舰炮;而印度自己提供船壳。

十国联军齐聚印度加尔各答花园海岸造船厂。眼看着万国来朝了,印度兴奋了,于是就给新护卫舰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16A工程。

1994年,贝特瓦号护卫舰正式开工建造了。按照计划,96年下水,98年服役。结果开工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出事了:船厂的工人罢工了。因为不满长时间的加班以及工资水平太低,船厂工人不干了,要求涨工资。这一闹就是整整两个月,两个月来,贝特瓦号的建造没有丝毫进展。印度也只能眼巴巴地干着急,不断的催船厂快点解决劳资纠纷。

好不容易摆平了工人,结果到了1996年又出问题了。按照原计划,贝特瓦号这个时候应该下水进行舾装了,但此时才造了一个船壳,而且军舰在甲板上左一个大洞、右一个大窟窿。原因也不复杂,舱内的设备还没有安装,所以没有办法封甲板。

按照印度与大毛签订的协议,毛制的反舰导弹和近防炮应该在1996年下水之前交付给印度,但大毛那边自从收了定金之后一直不紧不慢,直到两年之后,也就是1998年,才把导弹给运过来。

还有小以的巴拉克防空系统,因为与老美提供的雷达不兼容,印度反复要求小以给巴拉克系统升级,但小以则每次都要求加钱。直到1999年,在印度终于熬不住给加了钱之后,小以这才让巴拉克防空系统与老美的雷达适配。

在1996年的时候,由于设备迟迟不到货,印度实在是没招了。他把能干的活全都干完了,想要继续干的话,就必须先把设备给安装上。于是在贝特瓦号开工两年之后,这条半成品的护卫舰竟然停工了,为期两年。

直到1998年,所有需要在舱内安装的设备终于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安装这些设备了,只要安装完,贝特瓦号就可以下水了。但等印度看到贝特瓦号之后,我的天,舱内的积水都好几米了,都能养鱼了。这两年来,由于印度没有批工程款,船厂愣是没有安排一个人来维护这条船。舱内外的一些已经安装上的设备更是没有任何防水措施。

由于雨水长时间的浸泡,舱内原本已经安装的一些设备早就报废了,必须拆下来换新的重新安上。于是本就满是大窟窿的贝特瓦号,身上又被开了无数个小窟窿,用来替换舱内已经报废的设备。

虽然困难很多,但是经过整整四年的努力,所有的武器系统和设备全部安装完毕了。从1994年到2000年,历时六年时间,贝特瓦号终于下水了。不久之后,贝特瓦号便开始了海试,对军舰上的武器系统进行调试。

结果就在海试时,印度才发现这条护卫舰根本就不能算是一艘护卫舰,纯纯的就是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印度海军的人一登上军舰,当时就懵了:这是贝特瓦号吗?总感觉和图纸不太一样。工程师你给我过来,贝特瓦号上的反舰导弹呢?你给安哪去了?对不起,我们临时做了修改,把反舰导弹装在了前甲板上。那防空导弹呢?防空导弹没有换位置,还是在前甲板上。

什么?你把所有导弹全都安到了前甲板上?那对方一发炮弹要是打过来,打中前甲板,这条船就彻底没有反击能力了,而且极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很可能只要一发炮弹,这艘船就自爆了。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我大印度肯定又会登上全世界的头版头条。

算了,改是没法改了,先凑合着用吧。等等,我怎么总感觉贝特瓦号的宽度它变窄了呢?哦,你说这个呀。你也知道,刚开工那会工人闹罢工,所以船体分段的建造质量就差了点,有些分段的尺寸比图纸小了点。后来为了赶工期,在分段合拢的时候,我们决定把分段找齐,长的部分给切割掉了,所以贝特瓦号看起来是窄了点。

印度听完这句话之后,当场翻了一个大白眼:我的天,那这艘船还能保持平衡吗?这您放心,我们的团队精心计算过,算完之后在船底的水密舱之内放了几块配重铁,整个舰体绝对是平衡的。

听完工程师的话,印度一脸黑线,但他一点招也没有。这个时候再改,根本就来不及了。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船上的各个系统完全做不到兼容。

在海试期间印度发现,舰上的反舰系统、防空系统与雷达互相干扰严重,不能同时工作。雷达、声呐和通信系统彼此也有干扰,雷达开机的时候声呐就用不了,声呐开机的时候雷达就用不了。这种军舰别说上战场了,就是打海盗都成问题。

此外,贝特瓦号的设计最高航速是30节,但在海试期间发现,一旦这艘军舰长时间保持30节航速航行的话,大毛生产的燃气轮机必出故障。而按照三与毛的协议,维修燃气轮机的工作必须由毛来做。

总之,贝特瓦号上的问题不少,而且基本上全都无解。对此印度心里清楚的很,但他又无可奈何。

到了2004年,16A工程已经下水了3艘军舰,但此后印度彻底舍弃了这款护卫舰,不造了,太烂了,造的越多隐患越大。

这个时候的时间是2004年,那时候的印度还是有一些羞耻心的,完全不像2010年之后:明知道阿琼坦克只能阅兵不能上战场,愣是逼着陆军接收,还逼着军工厂继续造;明知道光辉战机上不了战场,还是每年增加采购数量;明知道阿塔格斯火炮炸膛率高,但就是硬着头皮服役,完全不顾前线士兵的死活,完全没有羞耻心可言。

在2004年,印度果断放弃了这个16A工程。但没有护卫舰可不行,于是在走完了第一步放弃、第二步攒之后,印度终于来到了最后一步:买。

此后印度一口气买了几艘大毛的11356型护卫舰,同时逼着大毛将全套的技术图纸转让。在这些图纸上画了几笔之后,再次回到了老路上,再次开始追求纯国产的护卫舰了。

虽然16A工程已经叫停了,但16A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特别是贝特瓦号护卫舰。

2014年,贝特瓦号正在返回母港时,突然撞到了水下的潜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船底的声呐被彻底撞坏了。贝特瓦号只能被拖进港口大修,大修一直进行到了2016年年底。

好不容易修完了,贝特瓦号终于可以回归大海了。但就在贝特瓦号准备下水的时候,船体突然侧翻,直接就躺在船坞里睡着了。印度耗时了整整两个半月,花了2亿卢比,终于将贝特瓦号给扶正了,并且再次进行大修。这一修就是三年,直到2020年,贝特瓦号才重新入役。

到了2024年,贝特瓦号的亲兄弟、同属16A工程的另一艘护卫舰布拉玛普特拉号,在船坞改装期间突然发生火灾。火情其实并不严重,但着火的毕竟是一艘军舰,马虎不得,必须得灭到不能再灭为止。

于是消防人员从半夜开始灭火,一直灭到了第二天天亮。眼看这要是再灭火的话,船舱就要灌满水了,消防人员这才停手。但就在当天下午,由于军舰本来就又长又细,有设计缺陷,再加上灭火的时候注水量实在是太大了,军舰最终重心不稳,它又翻了。

侧翻的时间是2024年7月21日,直到当年的11月2日,印度才把军舰扶正。按理说扶正之后,应该赶紧把水抽出来,赶紧加固。但是印度的做事风格,永远让人想象不到。

在印度的眼里,荣誉比抽水更重要。11月2日扶正,11月4日,印度竟然在军舰上来了一次升旗仪式,用来表明海军的不屈不挠。

这次事故,军舰里的设备算是彻底废了,根本就不值得修了。要是修的话,还不如重新造一艘呢。如果要是硬修的话,至少三年,而且耗费的资金会比重新造一艘还贵。但是最终印度选择了修,没有选择造。这就是印度。

好了,本期内容完成于2025年9月7日。

其实我真的不愿意写印度,对印度的军工了解的越多,越感觉他干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套路:先立一个完成不了的大目标,既然完成不了,那最终就只有放弃,然后就是买买买,攒出来一个凑合能用的。但凑合能用可不行,因为问题实在太多了,而且解决不了,最后呢,只能选择买成品。印度的军工全是这个套路,所以真的没啥意思。

但最近我写武器装备的介绍,连续发了八期内容,每条内容都会限流,而且两三天之后全都会被下架。虽然很郁闷,但也能理解。可能是我介绍武器的时候介绍的太详细了,又是推导参数,又是画图的。

所以在写几期印度过渡一下之后,我会换一个方式写武器:少说参数多对比,多多推导国外武器的参数,这样的话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来源: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