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3日,市文联组织市直单位、武都区、文县部分文化专家、文学工作者们,在文县举办了“聚焦《白马盛典》·讲好陇南故事”文学采风创作活动。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开展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和文艺志愿服务,加大对我市特色文化品牌的宣传推
【编者按】8月13日,市文联组织市直单位、武都区、文县部分文化专家、文学工作者们,在文县举办了“聚焦《白马盛典》·讲好陇南故事”文学采风创作活动。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开展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和文艺志愿服务,加大对我市特色文化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以文学的方式展示《白马盛典》及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将采风优秀作品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一部生生不息的白马人音画史诗
——评室外大型情景剧《白马盛典》
张喜林
《白马盛典》是由文县白马人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室外情景剧。该剧以白马人英雄阿尼嘎萨的传奇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跨越种族之爱,追寻生命希望,展现万物共生,和谐共处的凄美而浪漫的故事。整台剧场面恢宏,剧情生动感人,地域特色明显,通过高科技助力,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与虚拟交织的逼真画面,观后令人震撼!
一、白马人厚重底蕴的民俗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西晋末,五胡十六国氐族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饱经风霜,更经历了汉代、三国争霸等战乱,尤魏蜀几次战争,氐人或归附曹魏,或被杀,或被强制迁徙,受尽了磨难。一股逃避到江西、岭南及云贵高原一带,一股绕开曹魏官兵,逃至甘川交界秦巴大山深处白龙江、白水江文县、武都及四川平武、九寨沟一带。
现今的文县铁楼白马人就是氐族的后裔。自曹魏至今1800多年来,白马藏人,勤劳纯朴,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并在生活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较为典型的是文县白马人傩舞“池哥昼”和“火把节”。跳傩,傩舞是我国最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庆贺丰收,祷盼安庆的娱乐舞蹈,主要流行于江西、甘肃、福建、四川及云贵山区一带。文县白马人“池哥昼”,基本接续了古代傩舞的部分内容,但仪式上又很独特,故显得更原生态和具有神秘特点。目前已成为地域鲜明集“舞、歌、乐”于一体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艺术。
迎火把是白马人又一祭祀习俗—迎接五谷神,此时,寨子里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在位于本村山顶上神庙前,升起篝火,尽情唱歌跳舞,吉时到时,三声炮响,点燃香烛,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把吉祥迎回家。随后,人们相互手挽手,跳起了欢快的“火圈舞”。用舞蹈抒发欢快真挚的情感,用歌声唱着美好的生活!
作为东亚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保护性的研究和挖掘。
《白马盛典》情景剧,在创作中正是以白马藏人传统习俗为基础,将白马人民俗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使剧情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生活气息,为这部情景剧开辟了更为宏阔,更为丰赡的文化场景和艺术空间。
二、凄美浪漫的故事展示出爱和希望。
《白马盛典》,不仅气势恢宏,而且剧情故事构思巧妙,是浪漫的,更是感人的。讲述的是在秦巴山脉的陇南山区大山深处白马山寨,白马王常率众打猎。一次,他的小女儿杰玛救了一只被兵丁们戏弄的青蛙。杰玛的善良、美貌深深打动了青蛙,在树神的帮助下,青蛙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白马小伙子—阿尼嘎萨。随后,阿尼嘎萨与好友熊猫阿福来到寨子都城,凭借智慧,通过了白马王为招女婿设下的数道难题,赢得了杰玛的青睐,但爱女心切的白马王却在邪恶大祭司的蛊惑下撕毁承诺,又向阿尼嘎萨提出一道谜题—寻找永恒之物。于是,阿尼嘎萨再次踏上艰难的路途。
历经重重艰辛磨难,参透谜题的阿尼嘎萨回到都城,声称自己解出了最后这道谜题,找到了永恒之物。此时,气急败坏、意欲篡取山寨权力的大祭司作法招来黑灵,阿尼嘎萨与好友阿福也招来百兽军团一同迎战,但终寡不敌众,退回到山林之中。这时,他们发现神树也受到了黑魔法攻击。阿尼嘎萨将树脂球吐出,欲救神树,自己却危在旦夕。为了救阿尼嘎萨,杰玛甘愿成为一棵树种,为爱献身。
在杰玛的献身中,神树与阿尼嘎萨恢复了生命力。但大批黑灵军团杀到,关键时刻,神树告诉阿尼嘎萨,只有如炬的大火才能阻挡黑灵。阿尼嘎萨勇敢地率领众多白马人手持火把点燃神树,奋力抵抗邪恶力量,最终消灭了黑灵军团。之后白马人擎着火把围成一圈,一起为阿尼嘎萨唱起了祈祷和胜利之歌。刹那间,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山寨四周。
经过战火的洗礼,白马王及阿尼嘎萨、杰玛和白马人们终于参透白马王曾设下的谜题及延伸的意义:永恒之物,是爱,是生活的希望!
此外,剧中实景与投屏中展示的连绵不绝秦巴大山,别具一格白马人村寨小木楼,独特鲜艳的白马人服饰,幽幽的山林,摇曳的墨竹,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跳动的火把等都使该剧显得生动有趣,富有陇南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文化场景。
另外,此剧在文县白马藏人生活的居住地室外演出,临近夜幕,空气清新,附近白马藏人民居,远处漆黑的大山,寂寥的夜晚,使剧情更显肃静真实。这在甘肃乃至西部地区都具独特。
三、现代高科技特效增加了观众参与感与沉浸感。
《白马盛典》题材不仅来源于白马人生活习俗,体现了艺术的丰富性,而且融入了现代科技,这应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与亮点。3D投影、超大LED屏幕、高空威亚、增强现实(AR)、全息技术等炫酷特效,营造出全方位、多感官的虚拟或增强现实环境,让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此外,创意设计的360度旋转观众席和多层次环形舞台结构,使观众视角始终处于演出中心场景,呈现了一个真实与虚拟交织的逼真画面,确保了舞台效果与观众全景感官新体验和视觉冲击。
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导演皮斯卡托和戏剧家布莱希特在演出中大量使用投影仪、数字投影灯、幻灯等以来,新媒体技术及各种新型成像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戏剧及文艺活动的舞台表演中,丰富了舞台表现力,在营造场面、渲染气氛、提振情感等方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要求。
前不久,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制作的反映新时代公安干警题材,国内首部高清影像话剧《英雄时代》,大胆创新采用实时投屏等方式与观众互动外,舞台置景使用了多媒体影像、冰屏等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篇选择《尚书》,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观众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声光电的宏大场面与细腻的情境表现水乳交融,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用高科技赋能舞台新艺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在发展,观众审美需求在日益增长,传统绘景舞台、简单置景舞台已不能最大限度上满足艺术表达的需求,这必然要求舞台设计更多地关注新技术、新手段,让科技手段参与到整个设计和舞美,表现出形式更加多元,舞台艺术的创作风格更加突出。当然,在美轮美奂的舞台、富丽堂皇的设计中,也要注意不能过分追求特效的炫技,更要追求艺术性、地域文化与高科技高质量结合。
另外,该剧若在人物刻画上再打磨,在增强白马人生活习俗上及口语表达再提炼,在章节层次上再清晰,就更趋完美。
总之,《白马盛典》通过室外戏剧的方式将源于白马人民俗风情、神话故事等素材进行再创作与高科技技术相融合,使整部剧更加丰富立体,使观众身临其境,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别样的观赏体验!使观众记得了大山深处的白马藏人,记得《白马盛典》这一新颖别样的室外剧。
《白马盛典》值得一看!
本文摄影作品:张军民
作者简介
张喜林,男,汉族,作家,艺术评论家。有多篇散文及艺术评论在《甘肃日报》《飞天》《散文》杂志及《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财经报》和《陇南文艺》《陇南文学》《天水日报》《陇南日报》、陇南融媒体上刊登。
来源:陇南文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