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宫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与之相关的隐秘与传说不胜枚举。如何以当代人的视野、实事求是地解析还原其真实历史和文化?近日,故宫古建专家、学者周乾博士推出了新作《故宫里的神兽》。这位在故宫工作二十余年的学者,在书中精选出五十多种神兽,基于详实考据与调查研究,辅以近4
周乾与岛城读者共话“故宫里的神兽”。
故宫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与之相关的隐秘与传说不胜枚举。如何以当代人的视野、实事求是地解析还原其真实历史和文化?近日,故宫古建专家、学者周乾博士推出了新作《故宫里的神兽》。这位在故宫工作二十余年的学者,在书中精选出五十多种神兽,基于详实考据与调查研究,辅以近400幅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故宫神兽故事,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带领读者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感触故宫六百余年来丰富的历史,以及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周乾做客良友书坊塔楼1901,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破解这些沉默守护者的千年密语,触摸故宫跳动的脉搏。
架设科学与人文的沟通桥梁
“文化传播如同古建修缮,失准即失真。”周乾的写作初衷,是为公众准确讲好故宫故事,更好地弘扬故宫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看来,作为故宫学者,身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宝库中,在做好专业研究的同时,有责任还原真实历史,讲好可信的故宫故事,准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他与“故宫神兽”的缘分,始于初入故宫时的发现:无论是室外陈设、墙体雕饰,还是门窗装饰、室内造型,乃至屋顶各处,神兽形象无处不在;“故宫御犬”“故宫猫”“故宫屋顶上的乌鸦”等宫中的动物,也引起了他的关注。“故宫里有如此多的神兽,无论小朋友还是大朋友,很难不对它们产生兴趣;无论是造型还是背后的历史文化,都是极富吸引力的话题。”
周乾至今仍清晰记得:十多年前,他在故宫太和门附近偶遇一位导游。这位导游一手举着小旗,一手指着太和门屋脊的神兽,兴致勃勃地向游客说:“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做游戏。他们累了,落在屋顶上,就变成了神兽。”这番话让周乾陷入了沉思。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学者,他知道这些神兽的真正来历,有着科学和文化原因——“屋脊”是指两面坡的交线;屋脊尤其是斜脊的铺瓦泥比较厚,瓦片放上去容易下滑,聪明的古代工匠用钉子把瓦片钉在瓦泥上,来避免瓦件下滑;但钉子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锈蚀,于是古代工匠在钉子上增加了一个套兽造型。唐代以来,建筑等级开始明确化,屋顶套兽的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于是,我们今天看到故宫古建筑的屋顶上,就出现了不同数量、不同造型的神兽了。这也成为周乾动笔写故宫神兽的原因之一。
通过神兽感触故宫历史文化
故宫古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态各异的神兽正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故宫里的神兽》一书,从“强政神兽”“消灾神兽”“纳福神兽”“宠物神兽”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龙、凤、獬豸、甪端等五十余种神兽的隐秘踪迹,解读了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保卫皇权的甪端还可充当香熏,辟秽清洁的同时营造仙界的意境;作为万兽之王的犼,不仅能添瑞气、避妖邪,还肩负监督君王励精图治、明辨是非的使命;水面上奔跑的海马,是护卫帝王、驱除邪恶的海中战神……周乾在书中指出:“强政神兽”蕴含了古代帝王对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望,借神兽无所不能的本领以实现理想;“消灾神兽”寄托了帝王防火防雷的期盼,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凭借神兽的“护佑”消除火灾隐患;“纳福神兽”表达了古人祈求吉祥的心理,通过动物名称的谐音或美好形象期盼祥瑞降临;“宠物神兽”则揭示了明清宫廷生活的一角——这些小动物或多或少曾给帝王带来片刻的温暖与慰藉。
周乾特别认同曾在“活字文化”公众号上刊发的有关故宫神兽的一篇文章:乾隆建造九龙壁时默念的退休计划、慈禧抚摸铜鹿时流露的少女心事、道光面对护裆狮时难言的遗憾……都被这些沉默的神兽所记录。在神兽面前,九五之尊的帝王卸下伪装,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器物或装饰品,而是帝王们难得可以袒露真心的“树洞”。《故宫里的神兽》是一部由神兽写就的另类宫廷秘史——当褪去龙袍的帝王蹲下来,抚摸、感触这些“老朋友”时,我们才感知到明清时期的紫禁城里,最有人情味的模样。
科学求实地讲好故宫故事
《故宫里的神兽》延续了理工男的严谨风格。周乾博士采用史料检索、现场调查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求实地解读故宫神兽,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古代智慧。
书中特别注重对生僻字进行注音和解释,使读者不仅能读懂神兽的故事,还能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正确读法与写法。面对如“螭吻”“蚣蝮”“虫八虫夏”等佶屈聱牙的语汇,周乾“掰开了揉碎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予以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去感受其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神兽故事的“纠偏”,也是本书的重点。周乾坦言,民间流传的一些神兽故事,缺乏客观真实的历史文化依据,需要进行纠正。例如,故宫屋顶上的“仙人骑凤”造型,网络传言其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或“齐湣王的化身”。实际上,仙人骑凤与姜子牙、齐湣王没有任何关系,其造型较早出现于宋代,是道教中消灾祛邪的象征,在故宫屋顶的主要功能为防火。又如慈宁门前的一对麒麟,有传言称其寓意“麒麟送子”。实际上,慈宁门内为慈宁宫、寿康宫,是太后、太妃养老之所,与“送子”无任何关联。麒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长者身份。西汉刘安《淮南子》有云:“麒麟生庶兽”,意即麒麟为百兽之长,是仁兽的象征。东周公羊高《公羊传》亦载“麟者,仁兽也”。因此,慈宁门前的麒麟,是皇帝对母辈优秀品德的赞美,也从侧面体现了皇帝敬老养老的美德。
在故宫工作二十余年,周乾的感受可概括为“荣幸”与“敬畏”。“故宫是座文化大宝库,每天身处其中,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通过努力学习和认真实践,可以找到比书本里更完善的历史文化答案。”同时,随着对古建筑了解的深入,他对这份文化遗产也充满敬畏,深知保护好、传承好的重要性。作为故宫学者,周乾对故宫历史文化与古代智慧的探索,仍然在坚持不懈地进行中。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洁 良友书坊供图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