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秋莴笋最怕抽苔!记住这“3不2要”,脆嫩粗壮,晚收也不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0:03 1

摘要:种秋莴笋的乡亲们都知道,最头疼的就是莴笋还没长粗长壮,就抢先抽薹开花变成了“棍子笋”。不仅产量低,品相差,根本卖不上价钱。其实啊,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点,就能让莴笋墩实实、脆嫩嫩,晚收几天也不老!

种秋莴笋的乡亲们都知道,最头疼的就是莴笋还没长粗长壮,就抢先抽薹开花变成了“棍子笋”。不仅产量低,品相差,根本卖不上价钱。其实啊,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点,就能让莴笋墩实实、脆嫩嫩,晚收几天也不老!

眼下正是秋莴笋管理的关键时期。2025年8月的最新农业技术指导指出,要种出高质量、高产量的秋莴笋,核心在于有效防止先期抽薹。

为什么秋莴笋这么容易抽薹呢?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夏秋交替之际,幼苗期遭遇高温和长日照的环境条件。这莴笋一听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就以为是开花的时候到了,结果还没长胖就先抽薹了。

别担心,记住下面这“3不2要”,你家的秋莴笋就能长得又粗又壮,脆嫩可口!

首先说说这“3不”

一不:品种不要乱选

选品种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像盖房子地基要打对一样,品种选错了,后面再努力也白搭。

秋莴笋一定要选耐热性强、对长日照反应迟钝、抽薹晚的中晚熟品种。比如“特耐热二白皮”这样的品种,它在高温条件下不易抽苔,在12—38℃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良好。

二不:播种不要过早

播种时间很重要,不能随心所欲。秋莴笋的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8月上旬较为合适。

如果播种太早,苗期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幼苗容易徒长,花芽分化早,后面管理起来就特别费劲,很容易就抽薹了。

三不:密度不要过大

栽得太密,植株互相遮挡阳光,都会拼命往高里长争夺光照,结果就是一棵棵细高个,容易拔高窜长。

夏秋季节种植的莴笋,因为遇到高温和长日照,本来就容易徒长,一定要稀植,每亩地栽5000株左右就比较合适。

再说说这“2要”

一要:水肥要管好

水肥管理是防止抽薹的关键环节。莴笋这作物既怕“旱窜”又怕“涝窜”。

施肥方面,底肥一定要足,建议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再配合施用25公斤复合肥。追肥要及时,但在茎部开始膨大期要特别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在肉质茎膨大期间还可以喷施1-2次硼肥,能很好地预防莴笋裂茎和空心现象。

浇水方面,在莲座叶形成、植株封垄前,要适当控制浇水,保持畦面见干见湿;封垄后茎部开始膨大时,再增加供水,保持畦面湿润。

二要:及时用控旺

对于秋莴笋来说,定期喷施矮壮素是控制抽薹的有效措施。这办法能推迟莴笋抽薹,促进叶片生长,增加植株的营养面积,让嫩茎增粗。

一般在莴笋莲座期开始喷施,7到10天一次,连续喷2到3次,浓度控制在350毫克/公斤左右。喷了矮壮素的莴笋,节间更短粗,茎秆更壮实,不容易抽薹。

及时采收也很重要

秋莴笋的采收时间也很讲究。最适宜的采收期是当莴笋心叶和外围叶片长到一样平时(俗称“平口”期)。如果这时候来不及采收,又担心抽薹,有个小窍门:可以在晴天掐去莴笋顶端的生长点或花蕾。

这样操作后,能抑制顶部生长,让养分更多地向茎部回流,防止嫩茎空心,促进笋茎继续增粗,这样能延迟采收5-7天,还能增产10%-20%。

种秋莴笋是个技术活,但只要记住了这“3不2要”——品种不要乱选、播种不要过早、密度不要过大;水肥要管好、及时用控旺,就能有效防止抽薹问题,种出粗壮脆嫩、产量高的好莴笋!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