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市持续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推出“三全三心”工作模式,通过拓展成长辅导站、创办“爱心托管班”、开设网上家长学校等举措,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心理健康共育网络,全面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9月1日,咸宁市浮山学校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游园会”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孩子们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心理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进入开学状态。
当天,我市497所中小学校同步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将心理健康第一课列为五大主题之一,助力学生从“心”启程,快乐成长。
近年来,我市持续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推出“三全三心”工作模式,通过拓展成长辅导站、创办“爱心托管班”、开设网上家长学校等举措,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心理健康共育网络,全面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链条“心治”
共同织密“守护网”
今年上半年,咸安区横沟桥镇初级中学一名学生因家庭变故出现严重心理波动,学校通过常态化开展的“三维筛查”(“教师观察-量表筛查-深度访谈”)及时发现了异常,迅速启动心理危机联动机制,市教育局、市卫健委与社区心理咨询师共同介入。通过上门家访、一对一心理疏导和团体陪伴支持,如今,这名学生已经摆脱阴霾,重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
这一暖心案例的背后,是咸宁市近年来持续构建的多部门协同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据悉,该体系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教育、卫健、公安、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共管、文明办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咸宁市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议题,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咸宁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联动协作体系。同时,强化督办落实,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与文明城市创建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并通过定期专项督查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在通山县通羊五小,通过学校点单、文明办派单,心理专家阮玉竹接单,走进该校,为160名师生带来一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与应对压力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高考期间,共青团咸宁市委与市心理学会组建了专业的心理志愿服务队伍,全程为考生及家长保驾护航。
目前,我市各部门分工明确、高效协同,正以全链条“心治”机制为牵引,织密一张覆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守护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持续注入力量。
全领域“心防”
筑牢心理“防护墙”
边素贞也是咸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库专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市、县、校三级心理辅导网络建设,致力打造集专题培训、知识普及、社会服务、站点指导、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目前已建成7个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市级1个、县级6个)。整合专家队伍,发挥教育、公安、卫健和心理学行业人才优势,建立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家库,入库专家134人。
这些专业力量迅速投入到一线工作中,持续为教师队伍赋能:近年来,全市累计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培训10期,累计培训教师1268人,显著提升专业水平。
我市还创新科研项目,深入研究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编制《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个案报告集》《咸宁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南》。案例《“五感悦心”:一次单元团体辅导实践》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全平台“心育”
打造成长“暖心港”
今年5月19日至6月18日,第三届咸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全市全覆盖展开。活动以“阳光‘心’行动 守护伴成长”为主题,采取市县协调、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通过“心”引领、“心”体验、“心”交流、“心”展示四大主题周,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守护网络。
活动期间,在十六潭公园的心理健康集市上,一个平常十分内向的小男孩悄悄走近“情感树洞”角落,第一次主动向志愿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他尝试参与了现场的互动游戏,笑容渐渐绽放在脸上——那一天,他成功打开心扉,收获了与人交往的勇气。
这个温暖的片段,正是咸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咸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已经成为我市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品牌活动。活动累计组织讲座、咨询、团体辅导等8575场,参与人数超100万人次,逐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通过“心理集市”“红领巾心理游园会”、校园心理剧展演等丰富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表达、获得成长。
同时,我市还突出重要节点,连续三年在春、秋季开学日举办“开学第一课”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主题,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云”直播累计浏览量达698.4万人次。
此外,咸宁推出“宁姐姐开讲啦”“好好学习·父母课堂”等系列公益课程,收听超20万人次;开办爱心托管班453个,服务儿童1.2万余名;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等教育实践活动1.8万余场,参与达216万人次。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激活实践课堂,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一次次倾听、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微笑,正汇聚成全社会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温暖力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