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5年3月的一个阴雨清晨,重庆上空还回荡着汽笛声,海军文工团的新调令已送到邓在军手里。收拾行囊时,她正准备把十年来随身不离的小号装进箱子,周尔均推门而入,欲言又止。几秒沉默后,他低声道:“有件事不能再拖了,周恩来是我的堂伯。”短短十四个字,像炸雷一样在寂静
1955年3月的一个阴雨清晨,重庆上空还回荡着汽笛声,海军文工团的新调令已送到邓在军手里。收拾行囊时,她正准备把十年来随身不离的小号装进箱子,周尔均推门而入,欲言又止。几秒沉默后,他低声道:“有件事不能再拖了,周恩来是我的堂伯。”短短十四个字,像炸雷一样在寂静的宿舍炸开。
时间拨回六年前。1949年夏,西南战役接近尾声,解放军后勤部临时文工队在大竹林慰问演出。台下一个含着泪的小姑娘被《白毛女》触动,当晚便追着部队跑了十几里山路。她年仅十三岁,却死活不肯回家,这个倔强的孩子就是后来响彻电视圈的邓在军。
部队原本不想收这个未成年女孩,可没人拗得过她。李德生将军摇头又笑:“留下吧,群众路线,有时就得顺着群众。”从那天起,邓在军洗衣、挑水、背道具,样样抢着干,很快就混成“编外小战士”。
1951年,邓在军被调到西南军区后勤部文工团。舞蹈基本功尚浅,她就每天在操场压腿到深夜;嗓子不够亮,她端着搪瓷缸灌凉开水练发声。那段日子常有人打趣:“小邓,别把嗓子练破喽。”她抹把汗回一句:“破了再练。”军营里的玩笑话,后来成了她对待艺术的底色。
周尔均在同一栋办公楼担任宣传干事,经常要给文工团讲政策课。年轻人遇见年轻人,一来二去便熟了。可周尔均始终对个人身世三缄其口,连战友都只知道他籍贯安徽寿县,别无详情。
熟悉归熟悉,两人谁也没表白。直到1954年底,一位贵州籍女舞蹈演员对邓在军半调侃地说:“你家老周最近老是心不在焉,怕是在考虑‘组织家庭’吧?”邓在军脸颊发热,却没继续追问。
转眼春节后,海军文工团急需骨干,组织决定调邓在军进京。前途一片光亮,她却感到隐隐不安:离开重庆,和周尔均会不会就此错过?
于是有了开头那一幕。周尔均坦言身份,是出于对未来的负责,也是遵从周恩来的嘱托——不能拿亲缘当筹码,更不能把感情当通行证。面对突如其来的信息,邓在军沉吟片刻,说的第一句话很简单:“工作我照干,感情我自理。”
三天后,警卫员陈元功驾车把邓在军接到西花厅。初次见面,周恩来握着她的手,语气平和却分量极重:“不要觉得自己有特殊,更不要让外界的光环压住脚下的路。”邓颖超补了一句:“女孩子最怕自满,记住,要不断改造自己。”听罢,邓在军轻轻点头,心里暗自立下规矩:以后凡事靠本事,不靠亲戚。
1958年,邓在军从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归来,与周尔均在成都登记结婚。家里拿不出像样的嫁妆,周尔均咬牙买下一件军绿色粗毛衣。多年后聚会,有人打趣那段往事,邓在军笑得开心:“一件毛衣就把我骗回家了。”一句玩笑,却也透出军旅夫妻的质朴。
婚后不久,两人先后转到北京工作。晚上下班后,他们常去中南海湖畔散步。周恩来只聊工作与学习,绝不涉私事;邓颖超偶尔问起夫妻俩的生活,总以长辈口吻提醒:“家务琐事自己解决,可别往西花厅送条子。”这种近而不亲、亲而不靠的原则,两口子始终遵守。
1960年代末,电视事业刚起步,中央电视台凑不齐设备,邓在军却决定从播音岗位转向导演。很多同事觉着冒险,她却一句话顶回去:“缺条件就想法子凑,镜头再少也能拍出味儿。”从音乐会到杂技专场,再到1979年首创茶座式迎春晚会,她硬是在最艰苦的年代摸索出一套电视文艺方法论。
1983年,首届直播春晚成功,让全国观众记住了镜头后的那位“邓导”。不过,在她看来,真正的高光是1988年,将独腿英雄徐良推上舞台。节目播完后台陷入短暂静默,随后掌声像潮水一样涌来。有人问她为何冒风险,她摆摆手:“军队出身的人,总得替战友说句话。”
高强度工作终于透支了身体。1990年,她被诊断出结肠肿瘤。医生建议即刻手术,她点头答应,却没停下筹备亚运会转播的脚步。术后第三周,邓在军拄着拐杖回到演播厅,再度指挥。周尔均看在眼里,急得直皱眉,她却扔下一句:“时间不等人。”
1993年,大型艺术片《毛泽东诗词》立项。项目规模空前,拍摄周期只有十八个月。有人担心她身体撑不住,她反问:“老兵还能怕行军?”那年冬天,百名将军齐唱《七律长征》,歌声震荡摄影棚屋顶。记者追问组织秘诀,她轻描淡写:“跟老战友沟通,用不着客套。”
身体奇迹般好转后,邓在军对外只透露一句:“忙起来,病就忘了。”医学解释固然重要,可更大的支撑还是信念。这种近乎倔强的坚韧,与她十三岁追着部队跑的身影并无二致。
如今两位老人已淡出公众视线。退休后的周尔均每天翻阅《明史》做读书笔记,邓在军则在院子里培养多肉植物,偶尔给老战友打电话聊聊电视技术变迁。有意思的是,孩子们最终各走各路——有人投身医学,有人继承父亲的军装——父母从不干涉。
圈内后辈常提起这对夫妻,首先想到的不是周恩来的亲属背景,而是他们几十年没改的军人习气:说话直,做事紧,不图名利,自己扛活。可以说,周家的光环没有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却给了他们一把不许向前辈丢脸的尺子。尺子在心里,标准立得更高,行得更稳。
来源:雨夜说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