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免疫疗法新视角:“扬尘效应”理论与仑卡奈单抗的“截停策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0:41 1

摘要:在9月6日于上海召开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CTAD)中国研讨会上,一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疗法的安全性:Aβ单克隆抗体不同治疗靶点的视角》的演讲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讨论。这场演讲深入剖析了阿尔茨海默病(AD)Aβ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的安全性挑战,并

在9月6日于上海召开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CTAD)中国研讨会上,一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疗法的安全性:Aβ单克隆抗体不同治疗靶点的视角》的演讲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讨论。这场演讲深入剖析了阿尔茨海默病(AD)Aβ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的安全性挑战,并提出了富有洞见的“扬尘效应”理论,用以解释Aβ清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本场演讲聚焦于如何平衡Aβ清除的疗效与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扬尘效应”理论的阐释,为我们理解Aβ单抗治疗的副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脑内Aβ的累积和沉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因此,Aβ清除作为AD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Aβ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伴随着主要副作用——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ARIA主要表现为脑水肿(ARIA-E)和脑微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ARIA-H)

在诸多Aβ单克隆抗体的III期临床试验中,ARIA的总体发生率较高。例如,TRAILBLAZER-ALZ 2试验总ARIA发生率为36.8%,ARIA-E为24.0%,ARIA-H为31.4%。Clarity AD试验总ARIA发生率为21.5%,ARIA-E为12.6%,ARIA-H为16.9%。值得注意的是,在亚洲人群中,某些药物的ARIA-E和ARIA-H发生率更高,例如在TRAILBLAZER-ALZ2日本人群中,多奈单抗组ARIA-E发生率达22%,ARIA-H达35.6%。

面对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深入理解Aβ抗体清除Aβ的具体机制以及不同抗体如何靶向Aβ至关重要,这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安全性至关重要。

Aβ抗体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阻断寡聚体形成、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斑块、直接结合Aβ斑块、抑制Aβ纤维延伸及外周清除等。不同抗体靶向Aβ肽段的不同表位:

仑卡奈单抗靶向N-末端截短Aβ2-x(核心表位3-7)。多奈单抗靶向斑块N-末端焦谷氨酸修饰AβpE3-x

研究显示,Aβ多肽的N-末端区域负责调节其溶解度。在无免疫细胞参与下,靶向N-末端的Aβ单克隆抗体可恢复80-98%的斑块溶解度,显著高于靶向其他区域的抗体。靶向N-末端的单抗能够解离Aβ纤维,释放可溶性Aβ。一些免疫疗法临床试验中,也观察到脑脊液中可溶性Aβ水平升高。

扬尘效应”理论形象的将Aβ沉积比作地面沉积的灰尘,将可溶性Aβ寡聚体比作空气中的尘埃。Aβ清除过程如同扫地,清除地面灰尘的同时会扬起更多“尘埃”(可溶性Aβ寡聚体),这些“尘埃”可能吸入并造成伤害。虽然抗体减少了Aβ斑块,但脑内可溶性Aβ寡聚体可能增加,从而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扬尘效应”的证据包括:

N-末端抗体解离斑块释放可溶性寡聚体:体外研究表明,6E10(靶向N-末端)处理后,Aβ纤维减少,但Aβ寡聚体显著增加可溶性Aβ寡聚体神经毒性增加:研究显示,抗体解离Aβ纤维后释放的可溶性Aβ寡聚体毒性增强。例如,6E10处理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神经突长度明显缩短,表明其神经毒性增加。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ARIA的重要病理基础。Aβ抗体在血管壁上引发的免疫反应会诱导血管损伤,而清除血管壁沉积的Aβ后留下的空隙未能及时修复,可能导致ARIA。“扬尘效应”释放的可溶性Aβ寡聚体,不仅增加神经毒性,还会加剧脑血管损伤,从而增加ARIA的风险。

面对“扬尘效应”带来的安全挑战,阻断Aβ寡聚体的毒性成为潜在的神经保护策略仑卡奈单抗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单克隆抗体,其特性使其有望“截停扬尘”。

高选择性靶向可溶性Aβ聚集体:仑卡奈单抗对Aβ原纤维的结合活性优于其对单体(>1000倍)和纤维(>10倍)的结合,这使得仑卡奈单抗能够高选择性地包裹并结合具有毒性的Aβ寡聚体和原纤维。潜在阻断“扬尘效应”:电镜研究表明,仑卡奈单抗能同时包裹寡聚体和原纤维,从而可能阻断Aβ寡聚体和原纤维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并截断其“播种效应”。免疫阻断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仑卡奈单抗对可溶性Aβ聚集体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和更多的结合位点。较低的ARIA-E风险:与其它单抗相比,仑卡奈单抗与成分以Aβ40为主的CAA纤维结合率较低。这种较低的结合率也可能解释了其在临床试验中ARIA-E发生率相对较低的现象。通过同时靶向斑块、可溶性寡聚体和原纤维,仑卡奈单抗有望在清除斑块的同时截停“扬尘效应”,提升免疫疗法的安全性。

“扬尘效应”理论,深刻揭示了Aβ免疫疗法在清除斑块过程中可能伴随的可溶性Aβ寡聚体增多及其潜在风险。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追求Aβ清除效果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其安全性,特别是对寡聚体毒性的管理。ARIA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不同Aβ抗体的“播种效应”和靶点选择有关。仑卡奈单抗凭借其独特的靶向特性,有望通过阻断Aβ寡聚体和原纤维的神经毒性,改善免疫疗法的安全性,为未来AD免疫治疗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Safety of DM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Perspectives from Different Therapeutic Targets of Aβ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esented at CTAD China. 2025.9

2. Liu YH,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Alzheimer disease: the challenge of adverse effects. Nat Rev Neurol. 2012;8(8): 465-469.

3. Liu YH, et al. An N-terminal antibody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yloid fibrils into oligomers and enhances the neurotoxicity of amyloid-beta: the dust-raising effect. J Neuroinflammation. 2015;12:153.

4. Mariel G, et al. Blood-brain barrier leakage and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in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Brain Commun. 2022. 26;4(5): fcac245.

5. Christopher H van Dyck et al.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3 Jan 5;388(1):9-21.

6. Christopher Chen et al. Clarity AD: Asian regional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trial of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J Prev Alzheimers Dis. 2025 May;12(5):100160.

7. Shoichiro Sato et al. Donanema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Subpopulation Analysis of the TRAILBLAZER-ALZ 2 Randomized Trial. Neurol Ther. 2024 Apr 6;13(3):677–695.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