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深耕中国三十余年,始终坚定在华发展信心,持续扩大在华研发、生产、运营布局,累计投资超50亿美元。迄今为止,阿斯利康已为中国患者带来40余款创新药物,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肾脏、呼吸、消化、罕见病、疫苗抗体及自体免疫等治疗领域。中
撰文 | 周琪
责编 | 彭海燕
作为全球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深耕中国三十余年,始终坚定在华发展信心,持续扩大在华研发、生产、运营布局,累计投资超50亿美元。迄今为止,阿斯利康已为中国患者带来40余款创新药物,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肾脏、呼吸、消化、罕见病、疫苗抗体及自体免疫等治疗领域。中国已成为阿斯利康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收入的12%,销售额达到64亿美元,并成为公司全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正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创新变革与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变革浪潮中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成为所有药企普遍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一变革浪潮,阿斯利康中国积极调整战略、持续强化组织和人才建设。2025年,凭借在业务与人才策略、员工培养与福祉、多元与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阿斯利康连续15年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廖佩珊在接受《中欧商业评论》专访时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阿斯利康中国积极转型,通过‘塑文化、强队伍、促成长’的人才战略,打造面向未来的组织,从而实现人才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同频共振’。 ”
廖佩珊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塑文化:打造双向内部沟通渠道,构建多元、包容职场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减肥药物的兴起、肿瘤疗法的持续突破、AI的广泛应用以及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都在持续重塑生物医药行业的格局。在这一背景下,跨国药企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并找到适合本土化发展的策略,成为关乎长远发展的核心议题。
作为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军者,阿斯利康始终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战略引擎,而推动这架战略引擎的核心和根本动力,正是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我们始终坚信,只有一个包容多元的环境,才是人才发展的沃土,才是催化创新的源泉,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前行,行稳致远。”廖佩珊表示。
为此,阿斯利康在今年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企业文化项目——“直言有惠”,以线上直播间、员工大会等形式,邀请中国高级管理团队成员每月定期与一线带人经理面对面,打通一线员工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交流通道,共同探讨问题,回应大家真实迫切的需求。共同营造一个真正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项目推出后受到了从全球管理层到中国一线员工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推动了业务模式进步与组织变革。
在廖佩珊看来,多元包容(Inclusion & Diversity)文化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直言有惠”项目正是推动这一文化落地的重要抓手,旨在为不同层级、不同背景的同事营造一个安全、开放、建设性的交流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放心表达观点、提出建议。
对这个项目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打破沉默文化和顾虑心理。有些员工可能担心提出问题会带来负面影响,或者觉得反馈不会被真正重视。为此,阿斯利康通过管理层示范、成功案例分享和持续正向反馈,让员工逐渐感受到:在阿斯利康,说出真心话不仅安全,而且有意义。
组织的生存能力取决于该组织解读和应对现实的能力。如果各层级员工都能直言不讳,就能传播自己所在位置获得的知识,扩散有用的想法,防止出现集体性的视野盲区。少数人的观点,往往可能催生新颖的解决方案。如果员工坚持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担忧,挑战现状,就会在职业生活中找到更大的目标,为组织贡献更大的价值。
在阿斯利康五大价值观(科学为本、患者至上、志在必得、赢之有道和开拓进取)的引领下,自下而上的“直言有惠”和自上而下的沟通形成合力,打通双向内部沟通渠道,共同营造一个真正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打造卓越的员工体验,也构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强队伍:“一人一策”精准赋能高潜人才,推动组织转型升级
十多年前,仿制药仍是国内医药产业的主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创新药发展已进入关键突破期,正加速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阿斯利康不仅是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作为助力中国医药创新的“优等生”,阿斯利康全球六大战略研发中心已有两个落户中国。中国与全球研发管线同步率达100%,并计划到2030年底再为中国患者带来20款全球创新药。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产品规模与覆盖患者人群数量,如何精准为每一款新产品定位,如何在组织内以体系化的方式对新产品进行有效推广,考验着每一位阿斯利康员工的专业性、学术性和跨学科、领域的复合能力。
为此,阿斯利康搭建了多层次人才梯队,强化跨业务单元、跨职能的能力建设,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2025上半年,公司已完成超1200人晋升、近380人内部轮岗,并加快推进布局未来的组织架构建设,满足新产品、新业务需求。
据廖佩珊介绍,阿斯利康在优化组织架构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业务为导向、以人才为核心”的原则,针对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实施差异化、分层次的人才保留策略,既关注当下的胜任力,也着眼未来发展的潜力。
具体而言,每年通过组织与人才评审(Talent Review)及组织诊断,结合业务战略和未来发展需求,识别对业务连续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关键影响的岗位,并锁定核心人才群体。通过该流程,公司还会讨论与校准关键岗位继任人选,并为其量身定制发展计划。
针对销售、市场、医学事务等核心业务岗位,公司推出多样化的人才发展项目,包括跨部门/跨区域轮岗(如Talent X、Plan 100)、双能力提升计划(销售+市场)等,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针对市场关键人才,推出“市场能力加速计划”,采用“一人一策”方式,通过全方位测评、一对一反馈辅导、定制化学习与挑战性任务,帮助他们实现职业跃升。技术与研发岗位则通过全球协作、短期海外派驻、项目制合作等方式,提升国际化视野与前沿技术能力。
除了市场领先的薪酬福利,阿斯利康还针对关键人才提供长期激励计划(LTI)、专项奖金、优先晋升通道等,并通过即时性认可、高层面对面交流,增强归属感与价值感。2024年,公司还推出了“齐心并进奖”和“笃行致远保留计划”,进一步强化激励。
过去三年,阿斯利康关键人才的年度保留率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销售与市场骨干的留任率显著提升,关键岗位的内部晋升比例也持续增长。
廖佩珊特别提到,在阿斯利康内部,有一个关键的“内部晋升指标”——当内部总监级别以上出现空岗的时候,由继任者填补的占比,“我们希望这个数字是60%,目前还存在一些小差距,我们会长期保持追踪以评估人才赋能工作开展的有效程度”。
通过差异化的人才发展与激励极致,阿斯利康不仅稳固了核心团队,也持续培养和吸引面向未来的新一代领导者,为组织在变革中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促成长:持续学习,构建全链路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路径
在《第五项修炼》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明确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他指出:“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通过持续的自我组织再造和终生学习来维持其竞争力。”
这一理念与阿斯利康的人才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加速人才能力提升,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是阿斯利康能够持续创新,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廖佩珊看来,企业如果要做到持续创新,就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如何确保员工具备高度的学术和专业素养、德才兼备?如何在组织内营造一种主动学习、持续进步的氛围?阿斯利康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
公司致力于让每一位员工,无论职能与层级,都能在日常工作和项目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应对变化的能力。为此,阿斯利康推出了移动化的企业学习平台Degreed,平台整合了大量内外部学习资源,可以根据员工的兴趣、技能水平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同时,Degreed还有手机端应用,员工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学习并且分享学习内容,创建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真正实现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员工自己手中。
2017年,阿斯利康首次发起了每年进行的iDevelop主题活动,提供市场前沿的信息,创造共同学习的场域,让终身学习的文化深入人心,不断鼓励员工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是员工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阿斯利康推出了“Plan100”,让员工有机会在不同市场、不同岗位中锻炼自我。多数参与者可以在原工作地投身跨国工作任务,远程参加而不需要特别移居国外,充满弹性的“Plan100”可加速人才养成,帮助员工在现有工作内容之外取得突破,开拓国际人脉与实务经验。2024年,有91位同事通过“Plan100”拓展了自己的职业舞台。
与此同时,通过全球协作平台、海外派驻计划以及与国际一流科研和商业团队的深度合作,阿斯利康帮助中国人才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也让中国市场的创新实践在全球舞台上发挥影响力。比如,Talent X项目针对性地加速优秀中国人才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并回到中国担任事业部负责人等重要角色。
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与本地创新,阿斯利康为员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与轮岗机会,覆盖从早期职业发展到专业技能提升、跨领域赋能的全周期成长通道。全链路人才培养体系的打造,不仅让人才培养与业务目标“同频共振”,更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为阿斯利康中国打造出一支学习力强、能力全面、具备全球视野的人才队伍,确保公司长期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作为连续十五年的杰出雇主,培养具备多元复合技能的本土化人才始终是阿斯利康在中国长足发展的基石。面对大变革时代下医疗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阿斯利康致力于培养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下一代“领航者”,通过“塑文化、强队伍、促成长”人才战略,打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不遗余力地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助推员工能力发展,激发内部潜力,构建面向未来的组织,实现公司的基业长青。
《中欧商业评论》新组织观察工作室致力于挖掘和传播中国标杆组织优秀实践,透视不同行业组织发展的水下冰山,洞见组织进化背后的商业逻辑,探讨组织力跃迁之道。
为此,我们联合杰出雇主调研机构推出“新组织观察-职场共同体”专栏,对话“杰出雇主2025”认证企业。通过对标杆组织的观察,剖析组织力建设背后的逻辑与组织效能提升的秘密,挖掘新时代个体对组织期望的演进与胜任力拓展的方式,为企业构筑信任场域,强化组织力壁垒。
杰出雇主调研机构是认证卓越人才战略和实践的全球人力资源权威机构,成立至今已超过31年,今年已在全球125个国家/地区认证了超过2400家企业,这些经过认证的杰出雇主积极影响着世界各地1300多万名员工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