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河泊所封泥》——最高60倍放大!1000+云南首次出土封泥印面,字法、线质、剥蚀…..全面展示,尽显方寸之间万千气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1:10 1

摘要:“印”字、“张”字,是两汉玺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字,但你可知道,以上或浑朴、或灵动、或圆融、或爽劲……风格迥异、姿态横生的它们,全部来自云南晋宁河泊所出土的2300枚封泥!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印”字

“张”字

“印”字、“张”字,是两汉玺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字,但你可知道,以上或浑朴、或灵动、或圆融、或爽劲……风格迥异、姿态横生的它们,全部来自云南晋宁河泊所出土的2300枚封泥!

此前,我们已从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为大家简要解读了这批数量巨大、学术价值极高的云南地区首次出土的汉代封泥,迅速引发文史、古文字、篆刻等学界的热议。

今天,《晋宁河泊所封泥》正式首发,我们不再赘述其边疆史、职官史等综合历史社会意义,主要从篆刻艺术的角度庖丁解牛,带您重新认识封泥乾坤里的万千变化!

《晋宁河泊所封泥》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

蒋志龙 曹锦炎 主编

2025年9月

上海书画出版社

特别典藏版

限量200套

定价:980元

售价:980元

①布面精装+护封

②两位主编签名收藏证书

③赠24张明信片

(16.5cm*18.5cm*24)

(含滇国相印1张、益州太守章1张、永昌太守章1张、益州郡下辖县21张)

学术普惠版

限量600套

定价:898元

售价:728元

封泥,作为秦汉时期封缄文书时重要的玺印遗迹,是玺印的“二次创作”。它们如同微型的浮雕雕塑,既保留玺印的意趣,又融入自然外力作用下的偶然之美。

但,与玺印相比,封泥的发现与研究直到清道光年间才进入金石学家和篆刻家的视野。

20世纪以来,秦汉封泥大量出土,西安相家巷出土了10000余枚秦代封泥、徐州狮子山出土了4500余枚西汉封泥……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出土封泥已超30000余枚。

晋宁河泊所遗址发掘现场

晋宁河泊所出土封泥,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首次发现,数量之多、质量之佳,位列已出土封泥集合体的前茅!

新出土封泥信息表

长期以来,由于条件所限,封泥出版物多以集成性汇总为主,因图像资料来源复杂,品质参差不齐,存在难以看清细节全貌的情况。

已出版的各类封泥图录

《晋宁河泊所出土封泥》乃首次集中整理释读,并 进行高清拍摄,对每一件 实物正面、背面、拓本三位一体地呈现。更重要的是将每件封泥印面放大16倍至60倍,并与拓本对照,让封泥方寸乾坤中的线条、字法、结构得以全面展现!

方、圆、尖、齐多样线条,

斑驳古韵与线条律动,

展现封泥变化无穷的魅力

与直接钤盖在纸上的清晰印蜕不同,封泥是二次成型的艺术。既完整保留了秦汉时期篆书书写的形态,又融合了镌刻的刀味和泥土挤压的塑性变形,形成了千变万化、富有生命力的线条美感。

线条

方形线条,含蓄内敛,转折处棱角分明,古朴稳健。

圆形线条,弧线流畅光滑,饱满无缺,婉转的笔意和柔和的韵味扑面而来。

方圆兼备者,则刚柔并济,动静相生,展现出丰富层次与审美张力。

尖形线条则劲健峭拔,似刀锋划过,透出锐利与力量。

楔形线条则敦实厚重,形如楔入木,展现出沉稳与力量的视觉冲击。

线质

封泥在干燥、硬化以及两千多年的地下埋藏过程中,经历了收缩、挤压、侵蚀,形成了不规则、斑驳的边框和肌理。现在看来,这种“残缺”非但不是缺陷,反成为一种高古、浑厚的审美特质。

历经风化形成的裂纹、斑驳的线质,大气磅礴。

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状态形成“笔断意连”的效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比完整无缺的线条更富韵味和古意。

再如,挤压后的封泥,线条随形变化,仿佛在泥土中奔跑舞动,既保持法度,又显灵动。

这种因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视觉效果,既不刻意雕琢,又不失法度,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封泥的特殊艺术效果,在晚清给吴昌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今,高清的封泥印面,应该能对篆刻创作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来源!

《晋宁河泊所封泥》

特别典藏版

限量200套

定价:980元

售价:980元

字法结构多变

省、增、异写、鸟虫书......

展现封泥在实用性与装饰性之间

的巧妙平衡

云南因地处边疆,文字的书写方式更加灵活多变,私印封泥中尤显。

笔画省、增、异写的灵活运用,使得篆书在规整与变化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平衡。我们将它们与《说文解字》相较,更显变化。同时,鸟虫书的灵动飘逸,皆增添了独特的装饰美感。

省笔

(以下我们皆用《说文》标准篆法进行对比)

在汉印中,竖心旁多是保留“心”字形态,“张恽印信”的“恽”字竖心旁则采用简化写法。

“宠”字为了配合全印章法和镌刻便利,不仅将左边简写成隶书形态,更将龙字右边异写成“尤”。

“袭”字改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将衣部简省成互相咬合的曲折笔画。

增笔

“尹”字竖画及中间横画右下曳笔作曲折盘旋,此写法在汉印中少见。

“鸿”字鸟形上部和中部的增笔也属于印中偶见的结构。

异写

“上官”二字笔画曲折填充,尤其“官”字,宀盖头顶部下弯,有异于传统笔画上拱的形态,其次“㠯”部两口形上窄下宽,右侧横折的竖笔向上延长填补上部空间,匀称协调。

“敛”字左部打破对称原理,将顶部人字左笔延长成长竖,右部收敛;底部“从”异写为“火”形。

“臧”字左部下弯两笔异写为上曲笔画。

鸟虫书装饰性笔画

鸟虫篆是汉印中常见的装饰化篆书,多带有蜿蜒盘旋之势,字形灵动舒展,造型大胆且有新意。

私印封泥中的文字变化不仅是篆书艺术的瑰丽展现,更映射出古人在规矩与自由之间对平衡的追求,为篆刻艺术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物资料。

同字千面,同印万变,

尽显方寸之间的无穷可能

官私印封泥中,同字的不同写法、同印因钤盖深浅、泥土密度不同形成的别样风格,给篆刻创作带来无尽的想象。

同字千面

“劳”字在不同封泥印文中展现出多样的结构处理,有的将顶部“炎”形写得宽博舒展,底部“力”形则紧凑收敛,形成上松下紧的视觉效果;有的则反其道而行之,顶部“炎”形收敛压缩,底部“力”形则舒展放开。

“然”字有的取势方正,笔画匀称,整体布局稳重端庄;有的则将四点底拉长外展,形成下部宽博之势,使字形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张力与节奏。

同印万变

而受钤印时力度不匀和泥土密度差异的影响,线条的深度和清晰度并不一致。

有的地方深峻如沟壑,有的地方浅淡如涟漪,这种深浅、断连的变化,使封泥线条具有极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封泥印文在结构上的多样性不仅体现了篆书艺术的高度成熟,也展现了古人对空间布局的深刻理解。晋宁河泊所出土封泥充分体现了篆刻艺术中规矩与自由的统一。

《晋宁河泊所封泥》

特别典藏版

限量200套

定价:980元

售价:980元

官印封泥再现两汉时期益州郡及下辖诸县,

西南外郡封泥见证与益州郡往来公文之遗存,

新资料复现中国西南边疆从多元酋邦到国家郡县的演进路径

河泊所封泥,不仅确定了两汉时期益州郡治的所在地,更是以出土文献研究益州郡政区地理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关于两汉时益州郡的行政区域,《汉书·地理志》载:“益州郡,户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六,口五十八万四百六十三。县二十四:滇池,双柏,同劳,铜濑,连然,俞元,收靡,谷昌,秦臧,邪龙,味,昆泽,叶榆,律高,不韦,云南,嶲唐,弄栋,比苏,贲古,毋棳,胜休,健伶,来唯。”邪龙、叶榆、嶲唐、比苏、来唯未见有出土。

河泊所封泥又有“永昌太守章”2枚,“永昌长史”4枚。永昌郡为东汉时郡名,见《后汉书·郡国志》,下辖八县:“不韦,巂唐,比苏,楪榆,邪龙,云南,哀牢,博南。”仅存不韦、云南、哀牢三枚印。

河泊所封泥,又有“蜀郡太守章”“楗为太守章”“广汉太守章”“交阯太守章”等,说明当时益州郡与周边各郡之间已有制度化的文书往来机制,强化了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体现出两汉时期边疆治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晋宁河泊所封泥》

详细内容与版本介绍

《晋宁河泊所封泥》

特别典藏版

限量200套

定价:980元

售价:980元

您还可以

来源:书艺公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