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往后谁还敢在公众面前畅所欲言呢?毕竟你的任何观点都会有人看不顺眼,这有点像我,我现在已经是夹着睾丸在写文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招惹到喷子、殖人或生活不如意的人迁怒于我,对我撒泼,我也不止一次受到言语威胁,并还想为我的八辈祖宗请安的,所以我虽不能与大人物感同身受
这世界确实太现实了,也越发地可怕了,这次柯克的死亡与特朗普遭遇暗杀属于同一性质。
往后谁还敢在公众面前畅所欲言呢?毕竟你的任何观点都会有人看不顺眼,这有点像我,我现在已经是夹着睾丸在写文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招惹到喷子、殖人或生活不如意的人迁怒于我,对我撒泼,我也不止一次受到言语威胁,并还想为我的八辈祖宗请安的,所以我虽不能与大人物感同身受,但或多或少是清楚里面的感觉的。
右面这小伙就是柯克,年仅31岁,颇受特朗普待见,就这么没了。
而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这人被一枪击中脖子,当场毙命,可见,这个枪手的射击水平相当高。
很难想象,一个年仅31岁的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中枪瞬间,颈动脉迸射出大量鲜血,根本没有任何急救的机会。
这就是枪支的可怕之处,不管你是像泰森那样的猛汉,还是温顺如泰迪的人,都可能挨上一枪。
如今的美国,就如同黑暗森林,走在路上,你随时都有可能被一枪撂倒,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即便你在校园里直播,甚至是在戒备森严的总统演讲现场,也难以幸免。
而凶手,可能仅仅是因为对你的某个观点不满,有人说他是咎由自取,因为他支持持枪自由。
确实,这个关键是一个切入点。
因为据目前流传的说法,枪杀柯克的凶手是民主党支持者迈克尔·马林森,他是犹他州注册的民主党选民。
实际上,美国历史上不乏使用暴力手段消除异己的案例,这甚至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时期。
独立派大肆迫害效忠派,在没有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就将他们拘押监禁,即便有许可,也是无限期的。
他们没收效忠派的财产,让效忠派社会性死亡,给他们身上涂满柏油、裹上羽毛后游街示众,还把效忠派拖到所谓的自由树下,公开羞辱并强迫他们效忠殖民地而非国王。
1865年,林肯遇刺身亡,使得美国南北双方错失了弥合伤痛的时机,直至今日,双方依旧严重对立,甚至有人公然打出邦联旗帜,拒绝承认战败。
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原本,越南战争不会大规模升级,然而,副总统约翰逊接任后,越战规模不断扩大。
此外,黄金白银本位制度的对抗也与肯尼迪被刺有关,而且,民权法案的确立,让民主党失去了南部白人的支持。
最典型的当属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这导致美国黑人的抗议活动升级,催生了黑豹党等主张武力对抗的激进组织。
由此可见,美国历史上暴力消除异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方面,美国实在没资格宣称自己政权平稳过渡。
拜登虽然有诸多不足,但他阻止了民主党激进派如AOC等人对MAGA群体的清算,拜登胜选后,AOC公然叫嚣,要把所有MAGA成员登记在册,让他们丢了工作,遭受社会性死亡。
拜登确实政绩不佳,还老是打瞌睡,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头脑十分清醒,他打着弥合美国伤痛的旗号,断然不会搞美国大清洗。
美国政治已经到了民众相互敌视、家人之间反目的地步,他对国会山动乱的定性十分准确,没有在政治层面进行追责,而是让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拜登不断强调这是美国民主的“考验时刻”,将追责描述成美国民主与法治的自我修复。
然而,民主党中的年轻一派却按捺不住,非要清算特朗普,老将佩洛西并不认同拜登的观点,对特朗普展开了一系列司法追击,逼得特朗普在2024年背水一战,成功反攻,要是司法追击没那么紧,特朗普或许真不会动重新选举的念头。
今天有人开了枪击MAGA派的第一枪,明天可能就会有第二枪,难道传说中的美国枪击大赛就此拉开帷幕了?
美国内战2.0恐怕真的不远了,全世界的吃瓜群众倒是有好戏看了,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你要清楚一件事,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悲,本就是全世界泉柜们不屑一顾的乐子,而一旦后者都自身难保的时候,前者就将更加难以生存。
这不是愤怒转移,而是泉柜的崛起,必然由弱势群体的牺牲而买单,总之,美国若发生内战尚有妙处,但若是美国为此而带着英国和以色列继续收缩性扩张以转移燃眉之急的话,那这世界可就倒了霉了。
因为加沙只是一个缩影,绝不是一个特例。
来源:硬核Dee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