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是我32年特教生涯不变的初心。”在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秦艳华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32年来,她扎根特教一线,用爱心、耐心与专业,守护着一群“特殊的天使”,成为孩子们口中的“秦妈妈”、唤醒心灵的“摆渡人”,更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家精
临朐融媒讯(记者魏先萍通讯员刘同峻张丽玲)“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是我32年特教生涯不变的初心。”在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秦艳华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32年来,她扎根特教一线,用爱心、耐心与专业,守护着一群“特殊的天使”,成为孩子们口中的“秦妈妈”、唤醒心灵的“摆渡人”,更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秦艳华的32年特教路,不仅是个人坚守的历程,更见证了我县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每年儿童节,县领导都会来到学校,为孩子们带来关怀与慰问。”她回忆道,这份温暖从未缺席。而最让她和孩子们振奋的,是去年县委、县政府投资1000万元推进校园异地改建——崭新的教学楼、专业的康复设施、温馨的活动空间,让特殊孩子们享受到了与普通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硬件升级了,我们更得用行动接住这份期待,守护好每一个特殊的生命。”秦艳华说。
孩子眼里的“秦妈妈”
特殊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比寻常教育多十倍、百倍的付出。作为班主任,秦艳华的工作早已超出“教师”的范畴:为孩子擦洗大小便、清洗缝补衣服是常事;陪生病的孩子就医,整夜守在床边;刚入学的孩子夜里哭着找妈妈,她就抱着孩子哄睡,等孩子睡熟,才披星戴月赶回自己家……久而久之,孩子们有了困惑总愿意跟她诉说,“秦妈妈”这个称呼,成了她与孩子间最温暖的纽带。
新泉的改变,是秦艳华无数次“咬牙坚持”的缩影。这个患有智力与肢体双重残疾的孩子,父母均为残障人士,常年跟着70多岁的奶奶生活。刚入学时,新泉连饭都不会吃,上下楼梯全靠他人搀扶。为帮他适应学校生活,秦艳华量身定制康复训练计划,每天陪着他练上下楼。寒冬里,她怕穿棉袄影响扶抱力度,索性脱掉棉袄,任由手指冻得通红,仍一遍遍托着新泉打颤的膝盖,不敢有丝毫马虎;酷暑中,她跪坐在楼梯前,扶着新泉一步一步往上挪,汗水浸透衣衫、流进眼里,涩得生疼也顾不上擦。
终于有一天,新泉第一次自己扶着把手挪上几个台阶,回头朝她一笑,费劲地挤出一声“妈妈”。“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秦艳华说,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声“妈妈”里都化作了值得。
除了肢体康复,秦艳华还手把手教新泉生活自理。学吃饭时,新泉的小手握不住勺子,好不容易舀点饭又洒了。秦艳华握着他的手,从弯手指、拿勺子,到舀饭、送进嘴里,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个简单的弧线。三个月后,当新泉第一次自己把饭吃进嘴里,秦艳华比看到自己孩子学会吃饭还高兴。四年过去,新泉基本实现生活自理,奶奶拉着秦艳华的手热泪盈眶:“秦老师,你比孩子妈妈还体贴,把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这样的日常,在特教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为让孩子看清发音部位,秦艳华蹲下身子,让孩子的小手贴在自己喉咙感受声带震动,哪怕喉咙哑了也不放弃;给孤独症孩子做口肌训练时,任由沾着口水的小手在自己脸上按压,只为帮孩子找到正确的肌肉发力点。“当常年沉默的孩子突然拽住我的衣角,用含糊的声调喊出‘妈——妈’,我转身擦掉的不止是汗水,还有欣慰的泪水。”秦艳华说。
唤醒心灵的“摆渡人”
并非所有特殊孩子都能走进校园。对于残疾程度更重的孩子,秦艳华和同事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开启了送教上门的旅程。有严重自闭倾向的小宁,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有人靠近,她就会大声尖叫、情绪失控。
第一次去小宁家送教,孩子紧紧拽着妈妈的衣服躲在身后,见秦艳华走近,突然拿起板凳扔了过来。板凳砸在秦艳华脚上,她强忍着剧痛,一瘸一拐挪到小宁身边,蹲下身子轻轻拍她的背,用手机播放轻音乐安抚。慢慢地,小宁情绪平复下来。秦艳华发现小宁喜欢拼插雪花片,此后每次送教都带着雪花片,陪着她一起拼。日复一日,小宁的情绪逐渐稳定,送教老师要走时,她还会抱着秦艳华说“再来”。
为让每个送教孩子都能得到精准帮扶,秦艳华针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特殊需求,开发“一生一案”精准培育康教课程,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课程”。如今,这套课程已被32所特教学校借鉴应用,她负责的3名送教学生也顺利回到特教学校学习。“秦老师送教4年,风雨无阻,用微笑、耐心和执着圆了孩子的上学梦。她不只是‘秦妈妈’,更是‘亲妈妈’。”小宁妈妈的话,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特殊教育的“同行者”
“特殊教育既要启智,更要润心。”这是秦艳华始终坚持的理念。面对聋哑孩子的写作难题,她编写《情境体验,快乐写作》师本课程,创新“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花开时,带孩子们摸花瓣、闻花香,教他们写“春天的颜色”;下雨时,让孩子们触碰玻璃上的雨珠,练说“雨滴的声音”。从一句话到完整段落,在她的鼓励与修改中,十余名孩子的习作发表并获奖,“那些沉默的灵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语言。”
针对智力障碍孩子的个体差异,她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创建情智融合课堂:带孩子们走进超市体验自主购物,在集市摊位前实践生活技能;面对孩子社交回避、攻击他人等问题,她创设“心灵剧场”,用耐心教会孩子修善品格。如今,她负责的学生已获省市级奖励16项。
在教学实践中,秦艳华还聚焦特教领域的难点、堵点,主持或参与12项省市级课题研究,30余篇文章刊发于《人民教育》等权威刊物,先后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等荣誉。
寒来暑往三十载,初心如磐再出发。“今后,我还会继续深耕特教一线,做孩子们的‘赶路人’。他们向阳而生,我便逐光而行。”秦艳华的目光坚定,在她的守护下,更多“特殊的天使”正一步步走向阳光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编辑:王婷婷
一审:魏先萍 窦秀智
二审:高永坤
三审:陈涛
重要提醒
来源:酱子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