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年家里人都让我考驾照,和家人一起去了驾校,问了相关事宜,买了科目一的书回家,学习了几天,背了一部分内容。那几天枯燥无味,学不下去,最后真的没学下去,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让孩子主动热爱学习,变得跟睡觉吃饭一样轻松。
前几年家里人都让我考驾照,和家人一起去了驾校,问了相关事宜,买了科目一的书回家,学习了几天,背了一部分内容。那几天枯燥无味,学不下去,最后真的没学下去,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你认为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其实也不是,确切地说分领域、分时间点,关键在于爱好和需求。
我对喜欢的事物,学习速度并不慢,而且动力十足,不需要旁人催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动进行学习。
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自发进行还是由他人催促,并且要看当下的需求和爱好。
前几年学车我自己没有需求,也没有爱好,完全是家人催促我。我当时觉得学出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没有坚定的反对,就去驾校问了流程,买了书回来学习,最后没有成功。
孩子的学习也是这么个道理,需要卡准三个要素,孩子才能把学习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轻松自然的事情。
01
原动力
它是一个人的欲望和爱好的结合,驱使一个人去达成某一个愿望,为了这个愿望而去学习和行动。
也许这个愿望是短期的一种目标,也许是长期的计划,总之就是一个人一种坚定的信念、迫切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而去学习达成这个愿望所必须的要素。
如果没有原始的动力,一个人很难去读枯燥的书,看营养丰富的视频,自然会倾向于做一些轻松有娱乐性的项目。想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就要想办法让他有一个愿望。
像传统的说法,将来找个好工作、过幸福生活这种太笼统了,不能对孩子的大脑和心理产生强大的刺激作用。这种传统的说法,会让孩子把学习当成给父母学的,而不是为了自己。
如果孩子有愿望当科学家、军事家或者当医生、动物医生,有这种自己特殊的爱好和愿望,才会有原动力。
这里就不得不提孩子的天赋,孩子的天赋就是原动力的来源。
比如说孩子有个小众的爱好——爱烹饪。虽然看起来不是高大上的爱好,但是只要是天赋所在,不管多小众,他一定有学习的原动力,培养时大概率会事半功倍。
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行动,都会自然而然做得很好。
02
时间节点
拿运动项目举例。比如现在孩子对踢足球兴趣不大,但是只要不反感的话,可以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来学。不走职业道路,仅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那么他在当下虽然兴趣不大,不代表在未来兴趣不大,有可能在工作以后或者是上大学期间会对此类的团体项目感兴趣。
再比如读名著,三四年级的孩子可能不感兴趣,不代表他上高中或者上大学的时候不感兴趣。
如果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哪壶先开提哪壶,他当下能读什么书就先读什么,名著可以放在他自己有这个需求的时间点上再去读。
03
时间自由
即便上面两条都符合,如果孩子没有时间,也无法从事兴趣爱好而去学习。现在大部分孩子的学习都是被安排的,不管上多少兴趣班或者是补课班,都是家长或者老师的主意,并不是孩子的原动力和自己的真实需求,更难以契合他当下的时间点。
学习的种子必须要有宽裕的时间播种,这就需要父母有所取舍,抓主要矛盾,舍弃无关紧要的事情。
把孩子真正的天赋发掘出来,精准定位并培养,将这个天赋延伸、扩充、培育,让它逐渐发展。
找到天赋并不难,就看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大部分的天赋在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以前就能看出端倪,一定会有所表现。
主要表现为,孩子几年内总是热衷于这件事情,对于这件事情强相关的内容都很感兴趣,甚至会主动去学习。
天赋不会昙花一现,它会持续存在,这就是一个人最强的竞争力。定位它、培养它、延伸它。
这一切需要有空余的时间。孩子像车轮一样不停地转、快速地转,不可能有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天赋的重要性,然后再预留出时间给孩子。
来源:小罗带你看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