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宝和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对情感发展很重要,这就得说说依恋理论的四个阶段了。其实啊,这四个不同阶段和宝宝的情感健康紧密相连。 0 - 3 个月时,宝宝处于无差别依恋阶段,对谁照顾他没什么特别的偏好。就拿我小侄子来说,这个阶段不管是爸爸妈妈抱,还是爷爷奶奶抱,他
在我的门诊工作里,常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因为情感问题来咨询。有一回,一位妈妈领着 2 岁的宝宝来看诊。那宝宝只要妈妈一走出视线范围,就立马大哭大闹,整个人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明显就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看着妈妈满脸的焦虑和宝宝无助的模样,我越发意识到照顾者的行为对孩子情感健康发展影响巨大。
宝宝和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对情感发展很重要,这就得说说依恋理论的四个阶段了。其实啊,这四个不同阶段和宝宝的情感健康紧密相连。 0 - 3 个月时,宝宝处于无差别依恋阶段,对谁照顾他没什么特别的偏好。就拿我小侄子来说,这个阶段不管是爸爸妈妈抱,还是爷爷奶奶抱,他都乖乖的,一点也不抗拒。在这个阶段,医生建议呢,照顾者要多和宝宝有眼神交流,温柔地和宝宝说话,让宝宝感受到爱。 到了 3 - 6 个月,宝宝进入选择性依恋阶段,开始能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会更依赖经常照顾自己的人。我门诊有个宝宝,一看到妈妈就笑得特别开心,别人抱他就会哭闹。所以在这个阶段,照顾者要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增强宝宝对自己的信任感。 6 个月 - 2 岁是明确依恋阶段,宝宝对照顾者的依赖感会变得特别强烈,还会主动寻求和照顾者亲近。有个宝宝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就会到处找,找不到就大哭起来。这时候,照顾者可别突然离开宝宝,离开的时候要跟宝宝说清楚,回来后也要及时安抚宝宝。 2 岁以后就是互惠关系形成阶段了,宝宝开始能理解照顾者的离开是暂时的,会慢慢适应分离。我见过有的宝宝,妈妈离开时虽然也会不舍,但知道妈妈会回来,就会乖乖等着。这个阶段,可以逐渐延长和宝宝分离的时间,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了解了依恋理论的四个阶段,我们再来看看照顾者的行为对宝宝情感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核心要素上。 第一个就是依恋关系的阶段性特征。要是在宝宝无差别依恋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可能就会影响宝宝后续依恋关系的建立。就像有的宝宝,因为早期缺乏照顾者的陪伴,长大后和照顾者的关系比较疏离。所以啊,要根据宝宝不同阶段的依恋特征,给予相应的陪伴和关爱。 第二个是照顾者行为的稳定性。固定的作息能让宝宝有安全感,我门诊有个宝宝,就因为家长作息不规律,经常半夜醒来哭闹。而且照顾者情绪稳定也很重要,如果照顾者经常发脾气,宝宝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家长尽量要保持生活作息规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三个是日常互动质量。要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宝宝饿了、渴了、尿了,得马上处理。还要增加肢体接触频率,多抱抱宝宝、亲亲宝宝。有个宝宝因为家长很少和他互动,变得很内向、胆小。所以家长要多和宝宝互动,让宝宝感受到爱和关注。 知道了照顾者行为对宝宝情感健康的影响,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分场景的育儿指南。 先说说喂养场景。在喂养宝宝时,要定时定量,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且喂养的时候,要和宝宝有眼神交流,跟宝宝说说话,让宝宝在愉悦的氛围中进食。不过要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饭时逗他,也别追着喂饭。 再讲讲睡眠场景。要给宝宝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在宝宝睡前给他讲故事、听轻柔的音乐,让宝宝放松下来。有个宝宝因为睡眠环境不好,经常睡不好觉。所以宝宝睡觉时别开灯,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最后是游戏场景。要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比如 0 - 6 个月的宝宝可以玩黑白卡游戏,锻炼视觉能力。和宝宝一起玩游戏时,要全身心投入,让宝宝感受到你的陪伴。但别让宝宝长时间玩电子产品。 最后,我想给新手父母一些心理建设方面的建议。首先,要接受自己会犯错。育儿过程中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别过分自责,及时改正就好。其次,要学会寻求帮助。照顾宝宝可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可以让家人帮忙分担,也能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还有就是要给自己留一些时间。照顾宝宝很辛苦,也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放松,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
来源:育儿路上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