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北省联社“1357”战略规划指引下,三河农商银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深耕党建品牌、提升服务质效、坚守市场定位、助力区域发展”四轮驱动,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
在河北省联社“1357”战略规划指引下,三河农商银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深耕党建品牌、提升服务质效、坚守市场定位、助力区域发展”四轮驱动,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新图卷。
党建引领筑根基,擦亮乡村振兴“金名片”。将党的建设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根”与“魂”,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一是以“党旗领航”凝聚先锋力量,破解信息壁垒。以“整村授信”和“志愿服务”为重要抓手,加强与村镇两委的协同联动,打破农村金融信息的“数据孤岛”。截至8月末,已在辖内10个乡镇395个村街实现了村级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站的全覆盖,成功创建170个信用村、5个信用示范区、3个信用镇,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组建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涉农企业,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政策宣讲、帮扶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用实际行动传递农信温度,打造精准有力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二是以“联学共建”激发队伍活力,深化思想融合。以“党建+金融”联学共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各基层党支部与外部党组织结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清廉共建活动。通过组织“沉浸式”党课、召开党员座谈会、举办党建及清廉知识竞赛等,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使命担当。截至8月末,已成功举办各类座谈会20余场,组织参与知识竞赛2次,形成党建引领、思想铸魂、业务共进的生动局面。
三是以“政银合作”构建联动机制,驱动产业兴旺。构建“党建+金融+政府合作”新引擎,遵循“政府搭台、银行牵线、企业推动、农户受益”的原则,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创新服务模式,为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量体裁衣”,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的各类主体注入了金融活水,成为推动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强大动力。
服务提质增效能,构建普惠金融“立体网”。通过科技赋能、平台搭建和环境优化,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以“科技驱动”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元需求。充分发挥“技术+数据”双轮驱动作用,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持续丰富线上信贷产品体系。大力推广“农贷宝”“商贷宝”“惠农快贷”等线上产品,有效满足客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同时,积极探索“银行+客户+保险”三方服务新模式,优化代理保险业务结构,并规范推出代销实物贵金属业务,提升客户的综合消费体验与黏性,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供给能力。
二是以“平台切入”深化农村改革,赋能基层治理。以农村“三资”管理平台为切入点,针对监管难点痛点,推行“银农直连”系统。截至8月末,累计开立村委会账户378个,有效规范村集体资金管理。以网点为依托,建立集社保卡办卡、缴存、发放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三是以“环境优化”延伸服务触角,畅通支付脉络。在全辖布放配备现金柜台11个,智慧柜员机24个,73台ATM,61台助农POS机,6台离行式柜员机,61家金融便民店,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的支付结算服务。同时,与村“两委”合作设立农村金融服务宣传站,搭建“金融夜校”“金融知识大讲堂”等平台,截至8月末,已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超4.2万人次,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素养和金融服务水平。
坚守定位促发展,精准滴灌“三农”“营养源”。将信贷资源优先配置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乡村振兴引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是保障资金需求,夯实农业基本盘。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进行布局,确保对符合条件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民生保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将信贷资源精准滴灌到农村经济最需要的地方。
二是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新渠道。创新研发“农商惠企贷”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破解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三是聚焦关键节点,激活产业全链条。紧抓春耕备耕、夏收夏种等农业生产关键时节,开展拉网式营销宣传,持续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链服务模式,对接从种植、加工到销售、配送的全链条企业和农户,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截至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超150亿元,以坚实的资金支持守护了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融入协同大局,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聚焦地方经济特色,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农商动能”。
一是实施链式金融,助推产业协同。依托“北京研发、三河转化”的区位特点,打造“1+N”营销模式,探索“农商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的链式服务,将金融产品内嵌到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深化政银企对接,破解企业难题。通过组织并参与各类政银企座谈会,针对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痛点,建立“一企一档”,实施“一企一策”,提供定制化服务。
三是夯实客户基础,积蓄发展潜力。深入分析辖区经济特色,针对优势产业积极对接,储备优质中小客户群体。截至8月末,已成立23个小额贷款示范区。同时,扎实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以优质账户服务为抓手,有效优化域内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AD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