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的慢阻肺患者,大多有3个共性!若你占一个,就值得高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5:35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5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7岁的王大叔,十年前查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医生曾明确告诉他:“这是个不可逆的病,得做好长期管理的准备。”可如今,他不仅没有病情恶化,精神头也比同龄人好,每天还能坚持晨练、遛狗、做饭

邻居问他:“你是不是吃了什么偏方?”他笑了笑:“哪有偏方,就是听医生的话,按规矩来。”

慢阻肺虽然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迅速恶化。现实中,确实有不少患者能长期稳定、延缓病程,甚至活得比一些健康人还长。这些患者身上,大多有3个共性,如果你也占了一个,就值得欣慰!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慢阻肺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长期吸烟。数据显示,超过85%的慢阻肺患者有吸烟史。烟雾中的焦油、尼古丁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持续破坏肺泡结构,让肺功能一点点“缩水”。

很多患者在确诊后还抱有侥幸心理:“我都得病了,再抽几口也没啥。”但事实刚好相反——继续吸烟只会让病情加速恶化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戒烟是减缓肺功能下降、改善症状的最有效措施。而且,戒烟越早,效果越明显

更重要的是,真正“戒干净”的人,复发和住院的风险明显更低。研究发现,彻底戒烟5年后的慢阻肺患者,其肺功能下降速度几乎与普通人无异。

所以,真正“活得久”的慢阻肺患者,不是靠药物续命,而是靠毅力断烟

慢阻肺的治疗,不能靠“感觉好”来判断。很多患者一看到自己不咳了、不喘了,就擅自停药或减少剂量,觉得药吃多了不好。但殊不知,慢阻肺的危险在于“看不见的恶化”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肺功能也可能在悄悄下降。一旦复发急性加重,不仅住院治疗麻烦,还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而那些寿命长、病情稳定的患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规律用药

目前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吸入型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等,它们的作用是扩张气道、减少炎症、预防加重发作,并不依赖“有无症状”而决定是否使用。

坚持规范用药,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还能延缓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所以,那些“活得久”的慢阻肺患者,往往不是“没吃药”,而是从不忘吃药

很多慢阻肺患者害怕运动,觉得“喘不过气”是身体发出的警告,越动越危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慢阻肺不是不能动,而是更应该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能提高肺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让患者更能“抗得住”平时的活动负荷。尤其是在稳定期进行科学锻炼,比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国家卫健委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联合发布的《慢阻肺康复管理指南》指出:规律运动是慢阻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锻炼。

更重要的是,长期锻炼还有一个“隐藏收益”——能显著降低死亡率。一项发表在《胸腔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坚持运动的慢阻肺患者,其5年生存率比不运动者高出近30%。这不是微小差异,而是实打实的“活得久”。

所以,那些寿命长的患者,大多不是“养着不动”,而是每天都在动

慢阻肺的进展是缓慢的,但一旦错过关键干预时机,再想挽回就很难了。因此,无论你处在哪个阶段,这3件事请尽早开始:

戒烟,立刻开始!

规范用药,按时按量!

规律锻炼,量力而行!

别等症状严重了才后悔。要知道,慢阻肺不可逆,但可以“慢下来”。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从现在开始,做到这3件事。

慢阻肺不是绝症,但它是一个“时间杀手”,越拖越难管。如果你已经确诊,或者家人正在与慢阻肺作斗争,请记住:不是每个患者都会迅速恶化,关键看你怎么管

那些寿命长、生活质量高的患者,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认真的自我管理。如果你已经在做这3件事中的任何一项,那么恭喜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坚持下去,也许你就是下一个“活得久”的例子。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3]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2024 Report
[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年第46卷第1期:慢阻肺管理现状与挑战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