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这种激增的需求,一些深耕硬件改装的工厂,悄悄摸索出了一条 “降本增效” 的路子:他们从闲置或旧款游戏显卡中回收可用的 GPU 芯片与显存颗粒,再将这些核心部件重新焊接到量身定制的 PCB 电路板上,通过 “双面显存布局” 的设计,让显卡的显存容量实现跨越式
AI 技术一路狂飙的同时,对硬件的 “胃口” 也越来越大 —— 尤其是显存容量,早已成为制约不少 AI 模型训练、大文件处理的关键瓶颈。
面对这种激增的需求,一些深耕硬件改装的工厂,悄悄摸索出了一条 “降本增效” 的路子:他们从闲置或旧款游戏显卡中回收可用的 GPU 芯片与显存颗粒,再将这些核心部件重新焊接到量身定制的 PCB 电路板上,通过 “双面显存布局” 的设计,让显卡的显存容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近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一款经过 “魔改” 的 RTX 5090 显卡。要知道,这款显卡的标准版显存配置本就不低,搭载了 32GB GDDR7 显存,足以应对主流游戏与常规 AI 任务;但经过改装后,其显存容量直接飙升至 128GB,足足是原版的 4 倍,一下子满足了不少高负载 AI 场景的刚需。这种 “旧件新用” 的改装思路,也让不少开发者看到了低成本获取大显存硬件的新可能。
标准版RTX 5090的建议售价1999美元,实际市场价格在2500至3000美元区间,而这款128GB定制版本的报价却高达132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94150元左右。
这些改造不仅是简单的硬件更换,还需要重新刷写BIOS与固件,确保GPU能稳定识别与使用超大容量显存。
而这张卡到底采用了哪种内存模块?GDDR7有16Gb和24Gb两种,每个模块为2GB或3GB显存,理论上最多只能做出96GB配置,与RTX PRO 6000相同。
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32Gb GDDR7,因此推测该产品可能是极度特殊的定制化设计,甚至不排除有拼装卡的嫌疑。
博主还透露称,这是GDRR7X VRAM的原型,这只是原型,并非市面上最接近的产品。
据悉64Gb版本的5090已开始试产,并沿用GDDR7,提供给α客户测试,仅支持点对点大客户销售,不支持公开市场销售。而且在销售前需签署严格NDA+保证金,如果泄密将扣除保证金。目前多家工厂已经拿到量产方案,但存在被连锅端的风险。
虽然128G 5090距离量产版还很早,但其在推理任务中的能力不容小觑。128G 5090 8卡的性能在推理任务中是可以吊打H200 8卡的(目前H200 单卡报价在21-23w左右),如果有一天可以可量产的话…对此你怎么看?
*以上内容来源于快科技等网络整理,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
来源:算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