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这句话还停留在脑子里,比音勒芬已经用21.03亿元营收、71.82%线上暴涨把旧印象撕得粉碎。
“高尔夫?
那不是我爸那辈才玩的吗?
”——如果这句话还停留在脑子里,比音勒芬已经用21.03亿元营收、71.82%线上暴涨把旧印象撕得粉碎。
先别急着翻白眼,看看抖音上#Golfcore#话题,3.8亿播放里全是95后晒挥杆、晒穿搭,丁禹兮同款POLO一上架就断货。
比音勒芬把“老钱运动”玩成了“新钱社交”,秘诀就三招:
1. 把“小众”做成“专业护城河”
十年前,国内高尔夫品牌一只手数得过来,比音勒芬直接all in,给国家队做装备,冯珊珊奥运摘铜那身衣服就是他们家的。
广州+巴黎双研发中心砸了5亿,面料能抗紫外线、速干、还带微弹,穿去打18洞不皱不塌,打完直接穿去约会也不违和。
专业度拉满,年轻人认。
2. 把“精神”做成“身份标签”
现在的小孩不缺衣服,缺的是“我是谁”。
比音勒芬把“自强不息”翻译成“打不好也要帅”,小红书笔记里全是“今天推杆烂成狗,但OOTD赢了”。
青少年注册球员16年涨350倍,不是球场变多,是“打高尔夫=自律+精英”的滤镜被品牌焊死了。
3. 把“渠道”做成“生活场景”
线下店开进万象城、SKP,线上天猫抖音小红书得物全铺,一件防晒POLO能搜出露营、通勤、飞盘三种搭配。
威尼斯狂欢节做路亚露营,KENT&CURWEN做复古学院风,CERRUTI 1881做高阶商务,比音勒芬像开了个“高端生活方式超市”,总有一款戳中你。
2025年刚开年,比音勒芬又把店开到巴黎左岸和曼谷ICONSIAM,门口排队的老外比中国游客还多。
最绝的是那件智能POLO,内置传感器,挥杆速度、心率直接同步手机,打完球数据报告比教练还细。
环保也没落下,再生海洋塑料做的外套,挂店里标签写着“这件衣服救过一只海龟”,买的人顺手拍照发ins,品牌社媒又白赚一波流量。
有人算过,从2011年3.25亿到2024年40亿,比音勒芬年复合增速20%+,分红率30%+,等于每年把利润三分之一直接打回股东账户。
这操作在A股堪称清流,毕竟隔壁某运动品牌还在“高端化”和“去库存”之间仰卧起坐。
说到底,比音勒芬赢的不是高尔夫,是提前十年押注了“中国年轻人想活得更好”的野心。
当别的品牌还在纠结“怎么卖得更贵”,它已经让年轻人觉得“穿上这件POLO,我就是更好的自己”。
这套路,值得所有国产高端品牌抄作业。
来源:峡谷里惊险漂流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