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提升师生电信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9月11日,邻水县合流职业技术学校联合邻水县农商银行开展防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现场实操宣讲+班级互动研讨”的创新形式,将反诈知识转化为可学可用的技能,形成“专业融合、校企协同、学生参与”的反诈
为切实提升师生电信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9月11日,邻水县合流职业技术学校联合邻水县农商银行开展防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现场实操宣讲+班级互动研讨”的创新形式,将反诈知识转化为可学可用的技能,形成“专业融合、校企协同、学生参与”的反诈工作模式,为县域校园反诈工作提供可复制经验。
沉浸式宣讲:让反诈知识“看得见、学得会”
当天上午,邻水县农商银行反诈宣讲队走进校园,以“案例剖析+实物演示+互动实操”的方式开展专题宣讲。宣讲现场,工作人员结合近年来校园高发的网络刷单、两卡转借等诈骗类型,用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分子的“话术陷阱”与“操作套路”——展示涉案银行卡实物及警方查获证据,阐明“出租银行卡涉嫌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
在“防骗技能实操”环节,宣讲人员围绕 “手机识骗” 展开教学:演示如何通过域名后缀辨别虚假购物链接,讲解 “国家反诈中心APP”的预警查询功能,指导师生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可疑信息。“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这次亲手操作识别虚假链接,才知道防骗要靠‘真本事’。”同学们纷纷表示,活动后将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向家人分享所学技能。
互动式班会:让反诈意识“入头脑、传身边”
宣讲结束后,各班级同步开展反电诈主题班会,形成“学生讲经历、师生共研讨”的热烈氛围。各班班主任通过播放反诈短视频引入主题,学生主动分享自身经历:“此前有人以‘解封账号’为由索要身份证照片,当时察觉异常未提供,如今结合案例才明确这是典型诈骗。”
班会中,师生围绕“专业知识赋能反诈”展开深度讨论,提出“通过代码分析虚假网站漏洞”的技术防骗思路,总结 “紧急、保密、先交钱”三大诈骗话术关键词等。“让学生从‘听众’变‘主角’,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才能让反诈意识真正扎根。”班主任纷纷表示,班会后学生已自发制作反诈手抄报、短视频,在校园内形成二次传播。
长效化机制:让反诈工作“常态化、可推广”
“校园反诈不是‘一阵风’,需构建‘专业融合、校企联动、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邻水县合流职业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后,学校已梳理形成三大可推广经验:一是建立 “校企协同” 合作机制,每学期开展1次“反诈实操课”,引入金融专业资源,强化宣传专业性;二是推进“专业+反诈”课程融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嵌入反诈案例分析,实现教育常态化;三是培育“学生反诈宣讲团”,选拔各专业学生经培训后,走进班级、社区开展宣讲,扩大反诈覆盖面。
如今,校园内教学楼“反诈技能墙”、电子屏反诈短视频、师生间流传的“三不一多”安全口诀,已成为合流职校筑牢反诈防线的生动注脚,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了坚实力量。(游启学 游杰)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