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德同时发布“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并表明多项补贴同时推进: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9.5亿元消费券;在流量与内容侧,每天将提供5000万次曝光,并拿出3000万元激励达人进行内容制作。
2025年9月10日,高德发布扫街榜。视觉中国/图
2025年9月10日,高德地图在App内上线“扫街榜”,对标美团的大众点评。
据高德披露,高德地图目前覆盖了全国超七百万个餐厅点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日均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高德在此时间点再次推出到店业务,是阿里转向“大消费平台”的重要一环。
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称,饿了么与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集团叙事从“电商平台”转为“大消费平台”。
不过,高德杀入的是一片红海,其当前要争夺的,依然是与美团、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相同的用户决策心智。
打造“超级入口”
发布会上,高德发布了首份“烟火小店榜”,首批上榜2962家店铺,覆盖全国61城。
高德同时发布“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并表明多项补贴同时推进: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9.5亿元消费券;在流量与内容侧,每天将提供5000万次曝光,并拿出3000万元激励达人进行内容制作。
扫街榜上榜店铺下披露了评分细则,店铺综合评分由“真实行为得分”和“评价得分”组成,并用芝麻信用等做可信度校准,前者基于用户导航、搜索、到达、收藏等行为信号,后者基于消费后评价等。评分与商家是否入驻或付费无关。
产品侧还把这些行为信号拆成子榜单,如体现远距到访的“轮胎磨损榜”,代表稳定偏好的“回头客榜”,再辅以“本地人爱去”“城市特色体验”“高分烟火小店”等人群与场景标签,动态日更。
“高德扫街榜最突出的差异,是基于高德导航数据形成的所谓‘用脚投票’的榜单结果。”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李鸣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据虎嗅报道,扫街榜在5月底—6月初完成立项,由产品负责人李刚带队,从北京望京总部整体调往杭州西溪园区C4楼封闭办公,团队从20余人快速扩编至百人左右,目标锚定“十一”流量峰值前上线。
期间建立以清北背景为主的数据科学小组,专攻行为数据建模与多模态甄别。上线前的季度KPI明确聚焦“按期交付与用户满意度”,不设商业化指标。
针对高德此次推出扫街榜的意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借助高德在地图、数据和用户资源,给到店用户选择建议,这种引导可以逐步渗透到店业务,让高德从单纯的工具属性升级为内容社区和交易平台的模式,增强高德的营收和盈利能力。”
这并非是阿里首次做到店业务。2009年口碑并入淘宝;2013年“淘点点”切入点餐与团购;2015年升级“口碑网”,提供商家SaaS、评价与到店券;2018年并购“饿了么”组建“阿里本地生活”,口碑做到店、饿了么做到家;2023年起到店入口逐步转由高德承接,口碑隐匿,沉淀为评价与供给能力。
“反复尝试,是因为到店业务本身是个有利润的生意,”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阿里目前电商业务受冲击,希望能在本地服务业务中寻得新增长。”
扫街榜承诺“永不商业化”。李成东认为,这是为了增强榜单的可信度,但高德目前已通过出行、酒旅等板块实现商业化,“餐饮等到店业务后续如何变现,仍待探索”。
到店业务的高利润,从美团的财报可见一斑。
在线营销服务是美团向商家提供的广告和其他营销服务,是到店业务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2023年,美团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405.1亿元,2024年,这一数字为492.4亿元,保持了20%以上的同比增长。同时,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经营利润率也稳步提升。
南方周末记者从高德负责人处了解到,扫街榜已在高德内部实现深度协同,但淘宝此次并未参与该项目。
“阿里重用高德,在于其用户规模及使用频次均高于饿了么。”李成东解释,“高德能触达更广泛、更下沉的用户群体,其场景也从‘吃’扩展到‘衣食住行游’,更适合打造‘超级入口’。”
“大消费平台”
6月,阿里巴巴CFO徐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接下来阿里要将服务业搬到平台上,“用技术、市场和平台力量推动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快速发展”。彼时,阿里巴巴宣布加码500亿元用于服务业消费撬动内需。
高德的任务由此清晰。
“阿里正在建构‘线上即时零售’与‘线下到店’双线格局。”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资深商业分析师乔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负责引领“到家”业务,而高德则被赋予打造“线下入口”的使命。
乔峰补充说道,高德的到店业务后续或将与饿了么、淘宝闪购、飞猪等业务打通,“实现从发现-导航-预订-支付-点评的全链路闭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高德地图App2025年7月DAU(日活跃用户数)达1.86亿量级。然而,高德虽有海量用户和地图入口,但消费者更多以目的地导向,而非消费导向。
高德曾探索到店业务,过去更多停留在“轻入口、弱闭环”,曾以“指南”“必去榜”等方式做内容化推荐,也尝试导流第三方团购或到店券,但未形成规模化的商家运营与核销能力。
在到店业务上,高德当前要争夺的,依然是与美团、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相同的用户决策心智,目前的竞争态势表明了这是“红海加码”。
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4年以来,美团合并了到家与到店业务两大核心事业群,由王莆中统一统筹。
商户侧,美团公众号披露,2024年12月启动“10亿助力金”,至2025年7月覆盖30万餐饮商户,显著提升订单与营收;同步推进中小商户扶持,计划2025年年底新增覆盖10万家、单店最高补贴5万元。
抖音同样在加码到店业务。多家媒体报道,抖音于2024年将到店餐饮、到店综合及酒旅业务,按华北、华中、华南重组,并设NKA(全国性重点客户)对接全国连锁。产品上,定向邀请引入“品质商户”入驻。流量上,与高德互通测试上线,弥补LBS短板。6月推出“探饭”小程序,接入自研大模型做个性化推荐与AI点菜。
小红书以社区心智切入到店业务,2025年7月品牌升级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同时修订《小红书本地团购产品功能使用规范》,餐饮外,开放休闲娱乐类目、暂免保证金,并承诺年内将技术服务费降至0.6%。
小红书平台信息显示,小红书本地消费卡“小红卡”8月于沪杭广内测,年费168元,前往合作商家处消费,可享受九折与专属权益。平台对带“小红卡”标签的实访笔记保底分发,联合有赞打通交易与核销,并临时开放团购专区、发放“薯条”广告金、组织KOC/KOL探店与线下活动。
在乔峰看来,高德做到店业务并非无优势,关键看能否拿出“可信度、场景化和生态协同这三张牌”。
他进一步解释,可信度是采用真实出行与到店行为作为核心信号,弱化刷评干扰;场景化则是围绕移动过程中的就近与即时消费决策,区别于居家刷App的远程决策;生态协同是与阿里大消费战略对齐,在数据、流量、商户、支付与履约等侧形成联动。
“阿里的新动作切入点准,但和此前的到店业务形态无本质差异,想就此改变地图导航的心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李成东说。
南方周末记者 贾梦雅
责编 冯叶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