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说,普鲁士陆军的波斯尼亚骑兵,就是始于斯拉夫穆斯林雇佣兵的枪骑兵部队,在其军官名册中,除了《骑兵评论》作者瓦尔内里(Warnery)上尉等老熟人外,还能找到奥斯曼(Osman)中尉、阿里(Ali)少尉(后来取了个奥索夫斯基(Ossowski)的姓氏)之类富
对欧洲的枪骑兵而言,18世纪着实是个灰暗年代,不过,彼时的枪骑兵实际上也时常以非正规轻骑兵身份出现在军中。
比如说,普鲁士陆军的波斯尼亚骑兵,就是始于斯拉夫穆斯林雇佣兵的枪骑兵部队,在其军官名册中,除了《骑兵评论》作者瓦尔内里(Warnery)上尉等老熟人外,还能找到奥斯曼(Osman)中尉、阿里(Ali)少尉(后来取了个奥索夫斯基(Ossowski)的姓氏)之类富有中东风格的人物。
又比如说,俄罗斯陆军一直维持着相当规模的哥萨克非正规军,其中的哥萨克骑兵往往以骑枪为主要装备。
而且,俄军在开拓南方“新俄罗斯”的过程中,也不时尝试组织正规枪骑兵(пикинёр,与日后的波兰式枪骑兵улан不同,该词词源是长枪пика)。
日后的库图佐夫元帅,就在波将金麾下当了将近十年卢甘斯克枪骑兵团团长。
顺便一提,卢甘斯克枪骑兵团前身之一是巴赫穆特哥萨克骑兵团,后来则和波尔塔瓦枪骑兵团合并为马里乌波尔骠骑兵团,这几个地名在最近两三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位于欧洲大陆另一端的西班牙,也保留了手持骑枪的牧人非正规军传统,其影响力甚至跨越大西洋,形成了韦拉克鲁斯枪骑兵这样的部队。
哪怕是枪骑兵稀少的英军,在革命战争时期都有过一支雇佣兵部队“不列颠枪骑兵”(Uhlans Britanniques,一作Hulans Britanniques)。
从拼写就能看出,这支“枪骑兵”颇有波兰和法国风格。当时,向来缺乏人手的英军当时正四处寻觅欧洲大陆炮灰,希望他们执行各类前哨勤务、承载战争中的诸多杂役,把正牌英军从这些不乐意干也做不好的工作里解放出来,使其专注于最擅长的大规模战斗。
于是,由波兰冒险家兼诈骗犯卢博米尔斯基公爵(książę Lubomirski)提议、法国流亡贵族布耶伯爵(comte de Bouillé)经手的“不列颠枪骑兵”在1793年应运而生。
虽然卢博米尔斯基声称能够从他家的庞大庄园里弄来一千个枪骑兵好手,但布耶等人最终还是得依靠原来隶属于波旁王朝法军的瑞士人、德意志雇佣兵乃至法军逃兵才能勉强把全团兵力维持在三四百人,而且这些家伙虽然制服、装备、武器都像足了技艺娴熟的波兰枪骑兵,可连使用骑枪都得现学。
如此空有其名的枪骑兵自然谈不上什么战绩,也不会给英军留下太好的印象,后来就干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被投放到疾病死亡率极高的加勒比海岛屿充当步兵使用,最终于1796年解散了事。
或许是因为这类事件,英军甚至长期对该兵种怀有偏见,在半岛战场上击败过狐假虎威的贝格枪骑兵便以为他们战力低下。
要知道,贝格枪骑兵虽然装束很像波兰人,但战斗力却远远不如。
以至于英国王家骑炮兵E连威廉·斯韦比(William Swabey)中尉竟然在1812年7月15日的日记里宣称:
虽说枪骑兵看似令人生畏……可一个手持阔剑(broadsword,原文如此)的龙骑兵就抵得上两个枪骑兵。
当然,日后在滑铁卢被法军枪骑兵重创的英军龙骑兵若是能看到这则日记,估计会当场破防。
至于枪骑兵为何在拿破仑时代大行其道,甚至成为日后普法战争和第二帝国时期德军骑兵里的“战列骑兵”兼招牌兵种,那就是一个流行风尚和军备竞赛的故事了。
众所周知,波兰军队一直保持着枪骑兵传统。
18世纪末,当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了波兰后,上述国家就开始组建由波兰人、立陶宛人乃至鞑靼人组成的枪骑兵单位。这些骑兵被称作“乌万”(波:ułan)或“托瓦日什”(波:towarzysz)。
当然,由于波兰字母ł(发音类似“乌”)实在长得像l,“乌万”枪骑兵在这几个国家就成了“乌兰”(俄:улан,德:uhlan、ulan)枪骑兵。
不甘屈服的一部分波兰人,则加入了法军,从革命战争开始,法军手头的诸多波兰部队当中,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枪骑兵。
拿破仑战争时期,衣饰奇特、战绩卓著的波兰枪骑兵为法军提供了可观的帮助。于是,无论是原来已存在少量枪骑兵编制的俄、普、奥三国,还是几乎从零开始的法国,都在战争期间大力发展本国“波兰式”枪骑兵。
“波兰式”枪骑兵的兵源并不局限在波兰人当中:老的枪骑兵团可以接纳任何适于补充的新兵,新的团则从本国臣民中征募兵源,还有些原先已经存在的骑兵团会集体换装骑枪。
枪骑兵复兴的潮流就此到来,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瓜分波兰这一出地缘政治悲剧造成的后果。
就像匈牙利人的离散令骠骑兵风靡全欧一样,波兰人的离散也让枪骑兵得以“复苏”。
来源:古斯塔夫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