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哥罗德州收紧乌袭击信息传播管控 公共安全与舆论自由再成焦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17:21 1

摘要:莫斯科,9月11日电——随着俄乌边境局势持续紧张,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政府官方宣布,对有关乌克兰武装部队袭击后果的信息传播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根据州长签署的补充决议,在反恐行动期间,任何未经官方授权的信息发布,包括照片、视频、地理坐标等,均被禁止公开。此举反

莫斯科,9月11日电——随着俄乌边境局势持续紧张,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政府官方宣布,对有关乌克兰武装部队袭击后果的信息传播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根据州长签署的补充决议,在反恐行动期间,任何未经官方授权的信息发布,包括照片、视频、地理坐标等,均被禁止公开。此举反映出俄边境地区面对“混合战”威胁时,公共安全与信息自由之间的平衡难题日益凸显。

据别尔哥罗德州政府新闻处通报,新规明确规定,在反恐行动期间,禁止在互联网上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文字、地图定位)发布和传播下列信息:军事设施部署;包括部队驻扎、调动、防空系统与武装力量位置等信息。

防空及执法力量活动;涉及国防部、防空部队、执法及协作组织(如志愿者、后勤单位)动态。乌克兰武装部队袭击后果;包括空袭、炮击、无人机袭扰等造成的损毁、伤亡、救援等情况的细节描述和影像资料。

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如燃料与能源系统、通信枢纽、工业园区、住宅区、桥梁等重要目标的位置和情况。相关禁令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个人博客等所有互联网平台。条例特别提及,任何可能导致泄露重要基础设施位置的信息均被纳入监管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禁令规定并不适用于官方渠道和特殊紧急情况:官方信息豁免;仅允许引用别尔哥罗德州联邦和地方政府、国家机构、地方自治机关的官方网站、社交账号和即时通讯发布的信息,发布时须注明原始来源。

自2022年4月11日别尔哥罗德州将恐怖主义威胁等级提升至“黄色”以来,随着乌克兰武装部队对俄边境地区的袭扰日趋频繁,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地方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2024年8月起,别尔哥罗德州进入反恐行动和联邦紧急状态,相关管控措施不断升级。

俄方安全专家指出,乌克兰军队广泛利用无人机、远程火力和情报战术,对俄边境基础设施、民用目标实施“点对点”打击。开源情报(OSINT)与社交媒体的地理定位、影像资料,成为敌对方快速调整攻击目标和评估打击效果的重要来源。

新规出台后,别尔哥罗德州媒体和网民反响不一。部分支持者认为,网络流传的照片、视频和实时播报,确实可能被敌方情报机构利用,间接危及前线官兵和民众安全。多位安全专家指出,社交平台“晒现场”“第一手爆料”已成为现代战争中情报渗透的“新战场”。

但也有舆论担忧,全面封锁非官方信息可能损害新闻自由,导致社会对真实局势的认知失真。一些独立媒体和社会学者指出,“信息真空”下谣言和恐慌更易滋生,且部分受害者、家属难以及时了解亲友安危,或对救助信息形成掣肘。

俄罗斯近年来在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立法层面不断加强互联网监管。2022年以来,俄联邦通过多部法律,授权地方政府在反恐、应急、战争状态下,临时限制敏感信息流通。实施对象涵盖社交网络、新闻客户端、独立博客及“市民记者”群体。

此次别尔哥罗德州新规,被视为地方政府运用联邦授权,结合实际威胁场景“精细化管理”的典型案例。政府多次强调,所有措施以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生命财产、巩固后方士气为出发点,而非针对正常舆论表达。

国际上,类似措施在战争和反恐前线地区并不罕见。以色列、乌克兰、叙利亚等国家在冲突高发期均实施过对军事行动、伤亡情况、关键基础设施和救援动向的严格信息封锁。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重大反恐和安全威胁期间,也会对敏感情报和现场画面设限。

但各国在信息管控与新闻自由间的平衡点各有不同。例如,部分西方国家侧重于“媒体自律+司法追责”,而俄乌等冲突前线地区则更倾向于“行政命令+全网封禁”。

别尔哥罗德州对涉乌袭击后果信息传播的限制,是战争时期地方政府应对“信息战”新威胁的现实选择。如何既保安全、又促透明,既压制“情报泄露”,又尊重公民知情权,将成为俄边境社会治理的新课题。信息安全和公共沟通的“双重考验”,注定伴随现代混合战争的每一个前线。

来源:遗海拾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