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运河之畔的邗江,每一位教师都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现邗江教师润心启智、守护成长的风采,凝聚家校社尊师重教的共识,特别推出“致敬师者・托举未来——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专栏,从家长、学生、搭档的视角,讲述教师在平凡教育工作中的暖心点滴,呈现他
在运河之畔的邗江,每一位教师都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现邗江教师润心启智、守护成长的风采,凝聚家校社尊师重教的共识,特别推出“致敬师者・托举未来——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专栏,从家长、学生、搭档的视角,讲述教师在平凡教育工作中的暖心点滴,呈现他们乐教爱生、协同育人的动人模样,展现邗江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花园里“魔法师”
—记梅岭小学西区校夏朝燕老师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工作25年来,夏朝燕老师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神圣职责。她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怀爱生之心,树师者之行。她坚信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份温暖人心的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引领学生前行。
一、以爱育人,做呵护心灵的益友
她常说: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愧对学生。这份朴实的责任心使她扎扎实实搞好常规教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细心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在教学中,她善于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对待优秀生她是一个开明的老师。她努力创设适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夏老师更是倾注了她全部的爱。在她的眼里,所有学生都一样,都是她的“宝贝”,“后”只是暂时的,“进”才是永恒的主题。“亲其师而信其道”,夏老师用她的爱心、诚心、耐心感染着每一名学生,她对学生的“爱”,从不是挂在嘴边的话,是藏在作业本最后一页的小笑脸,是冬天焐热了再递过去的钢笔,是发现孩子偷偷啃干面包时,抽屉里多出的牛奶……
二、立德铸魂,做循循善诱的良师
夏老师深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同事们眼中,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格锤炼的引路人和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英语教学的点点滴滴。
她对学生的关爱细致入微,超越了课堂45分钟的界限。办公室里,常能看到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那样和颜悦色,从不斥责,而是仔细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一遍遍地用不同的方法讲解,直到学生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笑容。“我亲眼见过她为了帮一个孩子弄懂‘现在进行时’,连续一个星期每天抽出十分钟,用画图、表演等各种方式反复教,”坐在她对面的老师感叹地说,“那份耐心和坚持,让我自愧弗如。” 对于家庭作业的批改,她更是细致入微,不仅纠正错误,还会在旁边写下鼓励的评语,画上一个笑脸或者一颗星星,这些小小的细节给予了学生巨大的温暖和动力。
她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班上曾有一位转学生小林,性格内向,英语基础薄弱,上课不敢开口。夏老师发现后,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首先通过家访和谈心了解他的情况。在课堂上,她会有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他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在小组活动中,安排热情友善的同学与他搭档;课后,还推荐一些有趣的英文绘本给他阅读,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和自信。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小组角色扮演,小林终于鼓起勇气说了一句完整的台词,夏老师开心的心情一直延续了很多天,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感染了办公室其他老师。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不正是夏老师高尚的师德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最好体现吗?
她还善于挖掘英语学科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将文化熏陶、品德教育自然融入语言教学。在讲解西方节日时,她会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在学习描述人物品格的词汇时,她会结合身边事例或英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真正的“brave”“kind”和“responsible”。她的课堂,因此不仅有语言知识的流淌,更有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美好情感的升华。
三、潜心教研,做勤学苦练的标兵
夏老师深知“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是“长流水”的道理。在同事们心目中,她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是教研路上永不停歇的奔跑者。
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核心期刊和教学资料。无论工作多忙,她每天都坚持抽出时间阅读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她还经常虚心地向同事请教问题,学习最新的理论或研究成果。老师们常说,她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专业的敬畏,深深感染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培训,珍惜每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无论是校内的公开课、听评课,还是区、市级的教学研讨会,她都认真参与、深入反思。每次外出学习归来,她都会主动整理学习笔记,并将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分享给大家,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进步。
其实夏老师自己的课本来就忙——她带两个班的英语,还兼着英语组的教研组长,可谁要是找她帮忙,她从没说过“不”。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组内的骨干教师,她毫无保留地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从备课、上课到班级管理,手把手地指导。她经常和新老师互相听课,课后进行细致入微的评析,既肯定优点,也中肯地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她总是鼓励年轻教师大胆尝试和创新:“放心去试,有问题我们一起讨论。” 在她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年轻教师能迅速地独当一面,站稳课堂。
有次我问她:“你总帮别人,自己不累吗?”她正写着学生的个别化档案,笔尖在纸上沙沙响:“你看啊,我帮张老师看班,她教我怎么管调皮的孩子;我帮吴老师理上课思路,她帮我修改课件。咱们年级就像串珠子,得互相牵着才好看。”这话没错,因为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是啊,她从不说豪言壮语,只是每天早早到教室,打开窗户,在孩子发愣时轻轻敲打桌面,在作业本上写满“再想想”,在同事皱眉时,说声“我来帮你”……可就是这些细碎的暖,像春风化雨,慢慢让胆怯的孩子举起了手,让着急的同事定了心,也让班集体往“向美而行”的路上,一步一步扎实地走。夏老师凭借着她对学生无私的、平等的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信任与爱戴,每当一届届已走出校门的学生给她寄来卡片,发来短信,回到学校来看望她,她都由衷地感到欣慰。
这就是夏老师,用耿耿园丁意,暖着拳拳育人心,也让我们跟着她,看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