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狂揽管理费?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盘点:跌幅最深超10%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17:25 3

摘要: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迎来阶段性成果。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合计收取管理费623.13亿元,虽较2024年同期微增1.37%,但较2023年7月费率改革前同期的713.05亿元显著减少89.92亿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栗鹏菲 叶青 北京报道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迎来阶段性成果。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合计收取管理费623.13亿元,虽较2024年同期微增1.37%,但较2023年7月费率改革前同期的713.05亿元显著减少89.92亿元。

“费率改革短期阵痛难免,但其核心在于推动行业从‘卖方时代’的规模竞赛,真正转向‘买方时代’的体验与回报之争。”沪上一位大型公募基金高管如此评价。他进一步指出,新规虽对直销渠道收入形成一定冲击,但其影响远低于代销渠道,长远来看,产品吸引力的增强将为管理规模的稳健增长提供支撑,最终夯实管理费收入基础。

降费改革重构收入结构,头部机构抗压能力分化

从管理费收入格局来看,行业头部集聚效应依然显著。2025年上半年,共有21家基金管理人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合计收入388.51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62.35%。其中,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继续领跑,管理费收入分别为39.19亿元和30.01亿元,但同比分别下降4.07%和3.41%。

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和招商基金同样未能幸免,管理费收入分别下降了4.37%、4.28%和3.45%。广发基金则逆势微增1.38%,显示出一定的市场韧性。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实现了管理费收入的显著增长。天弘基金2025年上半年基金管理费合计为20.13亿元,同比增幅达6.26%。中欧基金和国泰基金也表现出色,管理费收入分别增长了8.17%和5.80%。此外,建信基金和中银基金的增幅更是分别达到了7.15%和16.88%,成为市场中的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则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交银施罗德基金2025年上半年基金管理费合计为10.93亿元,同比减少12.53%,降幅较为明显。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则基本持平,仅微降0.06%,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

三类机构盈利模式“地震”,直销利好凸显

9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新规”),祭出一系列强力举措,通过大幅下调认申购费率上限、将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调降并规范销售服务费收取等组合拳,从根本上改变了销售机构的盈利逻辑,在基金销售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变革。

一位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规如同精准制导的“利箭”,主要对三类基金销售机构的经营模式构成了显著压力。

第一类是以机构客户代销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新规在维持机构投资者权益类基金保有量30%的客户维护费比例上限的同时,明确界定了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的功能定位,并积极鼓励机构通过该平台进行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操作。这一举措犹如在机构代销业务的“河道”中开辟了一条新的“支流”,将分流部分原本属于机构代销的业务量,进而压缩其传统代销收入的“生存空间”。

第二类受到冲击的是依赖频繁交易赚取认申购费、赎回费分成的销售机构。新规对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进行了大幅下调,并且要求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不再向销售机构分配。这无疑会斩断以促进交易规模为核心盈利模式的“收入命脉”,直接削弱了其收入基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第三类则是主推C类份额获取销售服务费的机构。新规不仅调低了销售服务费率上限,还通过统一赎回费标准的方式,强化了对短期交易的约束。同时,规定持有超1年的份额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这一系列措施如同给以鼓励短线交易C类份额为导向的盈利模式套上了“紧箍咒”,使其失去了核心盈利逻辑,难以再通过刺激高频周转来获取费用。

“反过来说,新规其实为基金公司直销业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利好。”据该大型券商财富管理部负责人介绍,新规意见稿明确要求,基金管理人在销售其管理的基金时,不得收取认(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他认为,这一规定为投资者打开了一扇“低成本之门”,使得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人直销渠道申购基金的成本优势愈发显著。同时,他强调,从市场规律来看,成本的降低往往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也客观上为直销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回归本源: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构建新生态

纵观此次费率改革,其深远意义远超数字层面的此消彼长。它正倒逼整个公募基金产业链的每一个参与者——从基金管理人到销售机构——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价值。

中金货币金融研究团队表示,如果从大财富管理视角看,新规意见稿覆盖范围广泛,几乎对大财富产业链上各类参与者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引发的各类机构的行为变化以及相互传导的动态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费率变化与可替代性决定部分品类公募基金产品的销售动力,尤其是对于拥有较为丰富产品货架的银行、券商类机构,私募基金、银行理财、ETF等诸多品种可能逐步纳入替代货架。

沪上一位大型公募基金高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短期看起来,基金公司的收入减少,其实反而会倒逼提升投研能力。管理费用下降了,基金公司不可以再靠躺着收取管理费过日子了。

记者注意到,新规发布后,易方达、华夏、国泰、中欧等头部机构密集发声,积极拥护费率改革新政,围绕“以投资者为中心”,通过多种举措降费让利,不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富管理生态。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