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欧洲人居然组团来中国“搞事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18:00 2

摘要: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惊叹于中国的富庶与文明,这部“东方见闻录”轰动了欧洲,打开了西方对东方的想象。而比商人更早到访的,是一群来此传教的传教士。

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惊叹于中国的富庶与文明,这部“东方见闻录”轰动了欧洲,打开了西方对东方的想象。而比商人更早到访的,是一群来此传教的传教士。

1242年,拔都在东欧建立起金帐汗国,蒙古铁骑的威名令欧洲各国瑟瑟发抖。1245年,教皇意诺增爵第四赶忙召集欧洲奉基督教的国家,在法国里昂召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里昂会议。

会议决定派遣教士前往东方,一方面试图和蒙古修好,避免战争的威胁;另一方面,听闻和林有不少教徒,且僧人约翰信奉基督,他们觉得这是传教的绝佳时机。由多明我会和方济会组成的托钵派成立,目标直指东方传教。第一次奉教皇派遣赴东方修好布教的即为方济会的柏朗嘉宾,并他是欧洲人中有文献可稽的第一个到达中国的。

就此,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东方传教之旅”正式开始。柏朗嘉宾、隆如美、罗伯鲁几位传教士纷纷失败而归,直到“破局者”孟高未诺的出现。

高未诺历经十三个月才抵达中国,初到北京时,景教盛行,他备受排挤。但他没有退缩,1299年成功建立教堂,信教和受洗人数不断增加,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文选摘自《中西交通史》第五章马哥·孛罗诸人之东来,作者向达,内容略有删减和改动。

柏朗嘉宾是意大利人,于一二四五年四月另偕同会修士二人(一名本笃Benedict)自里昂启行,到波希米亚(Bohemia),因其国王之劝,改道由波兰入俄,得了同教人不少的帮助与赠与,遂到基发(Kiev)。由基发的蒙古守将派人护送到拔都驻处。柏朗嘉宾进见了拔都之后,又由拔都派骑兵二人送他们赴和林觐见大汗。自此往东,又是不同,一路沙漠,水草都无,往往靠着雪水止渴。那时已是一二四六年的五六月间,犹是大雪纷飞。一直到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二日方到和林。一二四五年四月自里昂启程,到和林是一二四六年七月,途中计历一年又四个月。

柏朗嘉宾东来时,携有教皇致大汗书,一明基督教理,劝大汗入教,一劝蒙古息兵罢战。柏朗嘉宾在和林住了几个月,看看这两种使命都无消息,直问定宗,答语也不得要领,只好回国复命。定宗的复书对于信教、修好诸端一概置之不理。柏朗嘉宾这一次的使命只好算是失败了。柏朗嘉宾的回国是一二四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大雪漫天,在路上两个多月,方回到法国的里昂,这是一二四七年之初,而定宗也在次年二月死了。

柏朗嘉宾

到了一二四八年,是柏朗嘉宾回到欧洲的第二年,又有自蒙古来的人,说及定宗死后,新大汗即位,如何宠信基督教徒,基督教徒在和林的是如何的繁多,只因神父太少,几如无牧之羊等等的消息。法兰西王路易第九(LouisIX,1215—1270)那时在基督教中以奉教虔诚著名,有圣王之称,知道了这种消息,心中大动,因决意派遣教士东行开教。膺这开教的大使命的是为圣多明我会修士隆如美(Andreiw of Lonjumeau),带了随员六人,携着路易致大汗的书和各种礼物,以及基督故事的绣幔。

隆如美曾出使过波斯,通阿拉伯文。不料他们到和林时,定宗去世二年,大位虚悬,皇后摄政,政局不定。隆如美没有办法,只有将书信礼物送上,带了傲慢的复书怏怏而回。这一次的使命又失败了。

路易并不因此而灰心,一二五二年偶闻拔都的世子撒尔大石确已领洗进教,遂决意再派教士到蒙古去开教,而先谒撒尔大石,以为先容。于是在方济会中简派修士二人出使蒙古,两位修士一是有名的罗伯鲁(William of Rubruck),一名巴尔多禄茂(Bartholomew of Cremona),还有一位随员。三人从海道先到君士坦丁堡,由君士坦丁堡到撒尔大石的防地,才知道撒尔大石并未进教。

罗伯鲁于一二五二年八月自拔都驻节之处东行,路上凡历三个月,始于十一月底抵和林。罗伯鲁抵和林后,大约住了八个月,布教东方的使命,蒙哥大汗置之不闻不问,仍是毫无结果,只好仍然回国复命。

罗伯鲁的使命虽没有成功,而他在和林住了七八个月,所耳闻目见的可也不少。拔都的儿子虽未奉基督教,而其左右奉景教的却很多,和林人士信奉景教的尤其不少,多系贵族显宦,宗室近臣,并有教堂一座,照规行礼。又说中国内地信奉景教的凡有十五城,西安有主教一人,掌理中国教务。

元朝对于各教一律看待,于基督教不加分别的情形,也一一见到。那时因为各教聚集一处,自不免有互相攻讦的处所,于是有蒙哥大汗召集诸教辩论之事,罗伯鲁也曾亲自参加这一次的卫道大论战。据罗伯鲁说,这一次的辩论是他胜了。辩论之后,蒙哥虽未即信教,而态度却已不同,常偕皇后到教堂来礼拜,并时临阿美尼亚修士的教堂中,要罗伯鲁等唱经求福。皇后等并时至景教教堂。元室后妃信基督教的,史书屡有纪载,贵族显宦,宗室近臣系出也里可温世家者,也屡见于中国载籍,都可以证明罗伯鲁的纪载不错。罗伯鲁归国以后,所带回的蒙哥大汗复书,至今还在罗马教皇图书馆中保藏着。

到了十三世纪的下半期,欧洲罗马一派的基督教在中国大约是已有了一点根柢了。中国那时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曾派孛罗兄弟西还,要教皇派遣有德的教士百人东来传道,这件事没有作到。至于孛罗兄弟东来,同伊耳汗国的情形,俱见于下。只说一二八九年的时候,教皇尼可老第四听知中国皇帝优待教士,于是简派方济会修士数人到中国来传教,以孟高未诺(John of Montecorvino)为首领。

孟高未诺为意大利人,生于一二四七年。一二九一年,自波斯伊耳汗国都起程,遵海道先到印度,谒圣多默(St.Thomas)墓,然后再到中国。自起程到中国,路上共计十三个月。到中国时从何处上陆,遵何道到北京,已不可考。孟高未诺在中国的事迹,只靠他所传遗下来的几封函札。

据说初到北京,那时景教很盛,孟高未诺为其所忌,很受了一些磨折,一直经过五年,才得自由传教。一二九九年在北京建立教堂,从此年起,到一三○五年,据他的信上说,信教的已有六千人之多,受洗的至三万人。在一三○五年,有一位信教的西洋商人彼得(Peter of Lucolongo)捐地一块,于是孟高未诺别建一新教堂,距皇宫很近,离第一教堂约有两哩。孟高未诺又曾买了一百五十个小儿,年龄自七岁至十一岁不等,教以希腊文、拉丁文、赞美诗和三十篇祈祷歌日课经;又曾绘制六张圣画,上绘新旧《约》上的故事,注以拉丁、畏吾儿鹘和波斯字。

一三三二年,即元顺帝元统元年,大主教孟高未诺卒于北京。据同时在北京的西洋教士目睹其事者说,孟高未诺之死,北京的基督教徒很是哀痛。发引时无论教内教外,皆为服丧,执绋送葬的很多;孟高未诺所遗的一丝一缕,他们都视为至宝。当时北京的教徒以及旅居北京的外国教士,致书西国,对于孟高未诺都不胜钦服,以为圣人。孟高未诺在元朝,前后三十余年,感人之深,同明代的利玛窦可以后先辉映。

正当十四世纪初期,孟高未诺诸人以外,不远万里由欧洲东来传教,其艰苦卓绝,不亚于以前诸人的还有一位阿多理,教中称为真福阿多理(Ordoric of Pordenone)。阿多理为意大利人,自幼入方济会,年三十发愿到中国传教,一三一四年起程,子然一身至君士坦丁堡,由此经小亚细亚至波斯、印度诸国。然后由印度的锡兰浮海到南洋的爪哇、苏门答腊。复由南洋北上由缅甸入中国,经云南、两广而入福建,遂抵泉州,得见安德肋诸人,在泉州寄居不久,即行北上,由南京、扬州直达北京。到了北京,大约在孟高未诺之下任过职,前后三年,受洗者约二万人。其后由陆路回到欧洲,中途取道山西、陕西、四川、西藏诸地。元代自马哥·孛罗以后,以外国人而游历中国如此之广者,只有阿多理一人。

书 名:《中西交通史》

丛书名:陆海书系

作 者:向达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8月

来源:华章同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