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持续上涨的理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9:48 2

摘要:市场更是冰火两重天:周大福等品牌金店足金饰品报价达到每克1073元左右,两周时间单克上涨64元,买个普通金镯子得花小4万元,不少人望而却步;但金条和金币却被“抢断货”,全球连续三个季度增量超过300吨,2025年上半年需求增量是2013年以来最强。

本刊记者 周琦

最近,就连小区菜市场的大妈都在问:“听说黄金又涨价了?”

这轮“黄金热”确实不一般。9月9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盘中突破每盎司365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老百姓可能对“盎司”没概念,换算成克,差不多是830元/克,较年初涨了三成多,比同期炒股的收益高多了。

市场更是冰火两重天:周大福等品牌金店足金饰品报价达到每克1073元左右,两周时间单克上涨64元,买个普通金镯子得花小4万元,不少人望而却步;但金条和金币却被“抢断货”,全球连续三个季度增量超过300吨,2025年上半年需求增量是2013年以来最强。

近期黄金涨价的最大推手,是美国的“央行”——美联储要给市场“撒钱”的预期越来越高。

新华社发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2万。这个数字远低于此前预期的18万,这让市场觉得美国经济不行了。

疲软的就业数据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市场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的可能性已接近100%。其中,美联储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0%,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2%,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8%。

这对金价意味着什么?

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存在金融机构里的资金能收到的利息就少了,部分资金就会进入市场寻找更高的收益。市场上的钱多了,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钱会变得不值钱。这时候,买黄金就变得更划算。

平安期货研究员杨宏分析说,金价近期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背后是短期利好因素与长期结构性变化的共同作用,而短期的直接催化就是因为美国就业数据疲软与降息预期升温。

更关键的是,美国还在计划新增数万亿美元的赤字,相当于要印更多钞票。美元如果变“毛”了,黄金这种硬通货自然就更值钱。

其实,各国央行早就开始囤黄金了。

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一共买了166吨黄金。8月,黄金ETF单月净流入也有55亿美元。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现在手里有7402万盎司黄金,相当于2000多吨。

还有一组数据更是在华尔街刷屏。

9月3日,资管机构Crescat Capital合伙人兼宏观策略师塔维•科斯塔汇编并发布数据显示,黄金在除美联储外央行的储备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95%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继续买黄金。

这其实是各国在“去美元化”——以前大家都把美元当储备,现在美元不受信任,换成黄金更保险。

国内也一样,老百姓和国家都觉得黄金更稳健。今年以来,20只黄金ETF规模增加了879亿元,总计达到1605亿元,已经翻番,不少个人、机构投资者都在买入黄金ETF避险。

黄金不仅是外汇储备的“定海神针”,还是地缘冲突下的“安全牌”。

这几天,中东局势又紧张了,以色列空袭加沙,导致停火协议破裂,大家担心石油供应受影响;俄乌冲突也没停,范围还在扩大;美国还嚷嚷着要对多国加征关税……

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财政部大楼。新华社

这些事儿单独拿出来就不是小事儿,叠加在一起,更是让市场充满焦虑:地缘冲突会导致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涨价,大宗商品涨价会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出现滞胀,而大家怕钱贬值,就纷纷买黄金保值,进而推高金价。

数据显示,现在黄金的需求总值同比涨了45%,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猛,说明大家对全球秩序的信心在减弱。大家认定,黄金这东西,平时看着似乎没啥用,风浪大了不仅能成硬通货,有时还能保命。

那现在还能买黄金吗?

先说说机构的看法。对于黄金后市,机构普遍看好。

瑞银预测可能涨到3700美元/盎司,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将黄金年底目标价设定为3800美元/盎司,高盛甚至扬言在极端情况下黄金或达5000美元/盎司。

从技术面看,金价站稳3600美元/盎司后,短期支撑很强,加上美联储可能继续降息、各国央行还在买、地缘风险难消,黄金长期可能还会涨。

但是,业内人士也提醒,普通投资者要注意三个“陷阱”:一是美联储可能不按预期降息,如果美国通胀反弹,金价可能掉头;二是地缘冲突如缓和,黄金的“避险溢价”会消失,就像台风过后雨伞会降价;三是现在太多人抢黄金,一旦大家都想卖,价格可能暴跌。

新华社发

广东黄金协会首席黄金分析师朱志刚认为,考虑到黄金的变现性和避险性质,家庭投资中黄金配置“大概在5%~10%的区间即可”。

另外,再跟大家提醒一下,千万别借钱炒黄金。说白了,黄金是“定海神针”“压舱石”,不是“股票”“彩票”。

这轮金价上涨,其实是全球经济秩序变化的一面镜子。金价格波动往往和国际秩序变迁紧密相连,面对局势的不确定性,保持理性比追涨杀跌更重要。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