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青团古城区委立足职能定位,以“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为统揽,聚焦思想引领强根基、法治教育提意识、关爱服务暖童心三个维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用心用情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共青团古城区委立足职能定位,以“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为统揽,聚焦思想引领强根基、法治教育提意识、关爱服务暖童心三个维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用心用情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思想引领“铸魂”,夯实成长根基
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多措并举抓好青少年思想引领,切实把青少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之下。
思政教育抓在前。深入实施“红领巾爱学习”等理论学习工程,依托古城创业青年、返家乡大学生、优秀红领巾等资源,紧扣“五四”“六一”“烈士纪念日”“10·13建队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红领巾爱祖国”“我们的节日”“强国复兴有我”等市级、区级示范性主题团队日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宣讲品牌显特色。创新“青言青语讲理论、童言童语说政策”,建强古城区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青骑兵”3支队伍,打造区级示范宣讲、青年基层宣讲、“天雨流芳”红领巾宣讲3个品牌,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次,原创推出“古城区‘天雨流芳’红领巾宣讲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来讲”系列视频,实现播放量突破十万次,切实让爱党爱国情怀浸润童心。
宣传阵地广覆盖。在“古城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微博开设“利剑护蕾”专栏,定期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以及防校园霸凌、防溺水等系列普法文章和主题短视频,着力提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培养选拔100名“天雨流芳红领巾讲解员”,通过集体培训授课、设立红领巾校外广播站、录制宣传视频等方式强化青少年自护教育,实现辖区各学校全覆盖。
法治教育“护航”,提升自护能力
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切实推动法治教育可感可及,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沉浸式”普法。强化与公检法、教体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组织200名中小学生赴古城区人民法院参加相关案件旁听庭审,让中小学生“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司法的公正严谨,增进对人民法院审判程序和案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开展“青春知行·预见未来的自己”青少年职业体验活动,组织“小小法官”“小小特警”等职业体验及模拟法庭活动4场,超过500名中小学生“沉浸式”体验法官、公安的日常工作,助力青少年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
“情景式”解惑。深化“12355”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建立古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咨询室,通过“团委+学校+社会力量”的形式,全覆盖对辖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118场,覆盖青少年2万人。创新开办“‘剧’焦心灵·‘愈’见青春”古城区首届中学生心理剧大赛,围绕校园霸凌、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主题,组织9所中学模拟演绎如何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表达+疗愈”,为成长注入“心”能量。
“课外式”教育。聚集资源、扩展渠道,整合辖区红二六军团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开南研习所等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两条研学路线,组织89批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实地学习防溺水、防侵害等知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跨地州民族团结交流品牌,与大理鹤庆县签订“丽鹤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合作协议,组织两地未成年人常态化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做到学习共促、友谊共建。
关爱服务“暖心”,传递组织温度
紧盯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重点,千方百计办实事、解难题,努力让共青团成为古城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圆梦微心愿,点亮希望之光。联动“群团联盟”各成员单位开展“古城微光·千心筑梦”行动,通过“团委对接群众、党员带头认领、单位联动落实”的方式,深入古城区大东、金江等乡镇学校征集并认领300名山区儿童“微心愿”,在“六一”“七一”等时间节点集中兑现“微心愿”,同步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实验互动、自护知识宣讲等工作,切实让“微心愿”有“心”意更有“新”意。
项目化推动,擦亮服务品牌。积极向团中央、团省委汇报,向上争取“伙伴计划”“青社领航”等示范项目3个,组织社会组织围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定期开展体育锻炼、书法传习、声乐学习等活动和“我与国旗合个影”“珍惜粮食”等特色实践活动,覆盖青少年超4000人。落地实施“茅台王子·明亮少年”希望港湾公益项目,累计帮扶残障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500余名。
机制化保障,汇聚更多合力。深化“号伴童行”结对帮扶工作成果,组织各级“青年文明号”、“返家乡”大学生等群体,与“五心服务之家”等开展结对帮扶,做到日常有活动、假期有托管、物资有保障。加强与爱心企业的沟通对接,携手省内外爱心企业开展助学捐赠超20万元。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