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难想象,以报道事件为主的媒体竟然会主动开团批评网络人物,在批评过后反而是自己翻了大车。在张雪峰发表有关统一的爱国言论后,大象新闻发文怒怼之,结果网友并不买账,而且还有一堆名人下场为张雪峰站台。
很难想象,以报道事件为主的媒体竟然会主动开团批评网络人物,在批评过后反而是自己翻了大车。在张雪峰发表有关统一的爱国言论后,大象新闻发文怒怼之,结果网友并不买账,而且还有一堆名人下场为张雪峰站台。
9月3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组织员工观看“九三阅兵”后激情发言,他表示:“若祖国统一战争枪声打响,我个人至少捐5000万,公司整体捐1个亿!公司账上永远备着这笔钱。” 这番充满热血和赤子情怀的话,本是其观看阅兵后自豪情感的表达,却在网络传播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9月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媒体“大象新闻”发表了题为 《张雪峰请听题:鼓吹战争,该不该给零分?》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由七名编辑记者联名署名,阵仗颇大,言辞极为犀利,给张雪峰扣上了几顶沉重的“帽子”。
一是指责张雪峰将“统一”与“枪响”轻率捆绑,是在鼓噪针对同胞的战争。并质疑其爱国情怀的真实性,认为这是为了流量而进行的表演和变现工具。嘲讽其财富积累方式,暗示其赚取的是压榨家长的血汗钱。文章还引用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早年默默捐款的案例作为正面典型,与张雪峰的“高调”形成对比。
文章发出后,张雪峰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直接硬刚回击,他开直播正面回应,坚称“怕就不会说,说了就一定会做!”,并强调“钱是我的,话也是我的”,同时拿出了历年向郑州大学等校贫困生捐款超千万的记录以自证。
许多网友并不买账大象新闻的批评,认为这是“扣帽子”。他们力挺张雪峰,认为其捐款承诺是爱国心的体现,并反批大象新闻的逻辑站不住脚,国家都一直强调不放弃武力收复台湾的权利,张雪峰也说的符合国家的政策,怎么就成了“鼓吹战争”?
资深媒体人胡锡进也下场参与讨论,他批评大象新闻的做法像“圣母表”。他认为张雪峰的表述或许有冲动和不严谨之处,但直接扣上“鼓吹战争”的大帽子过于武断和极端,违背了媒体客观理性的操守。汪海林也发声表示支持统一战争。
此外,大象新闻的批评文章还被指出存在严重的政治表述问题,例如其用以批判张雪峰的论据“中国在二战后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被指将可能发生的国家统一之战错误地类比为“侵略别国”,这种表述本身违背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
在巨大的舆论反噬压力下,大象新闻最终悄悄删除了这篇争议文章,但并未进行公开道歉。这一操作并未平息风波,反而被外界视为其意识到错误后的“沉默”,进一步消耗了其作为媒体的公信力。
有意思的是,张雪峰之前就曾批评过新闻专业,2023年,张雪峰在直播中面对一位想让孩子报新闻专业的家长时,抛出了那句引爆舆论的言论:“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他后续解释,其主要依据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有高达80%并未从事本行业,认为在传统媒体衰落、自媒体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该专业就业前景黯淡,性价比不高。当时也是引起了轰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发文直言张雪峰 “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
他认为张雪峰对新闻专业的理解过于狭隘,“新闻专业就是做新闻吗?误解太深。” 他指出,新闻教育培养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信息传播能力,是学生在众多领域发展的核心优势,绝不能仅用“毕业是否当记者”来衡量其价值。
在张雪峰看来,“专业决定赛道”。他倾向于用就业率、薪资水平等直接的经济回报来评判专业价值,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替学生以及家长选择专业,所以其言论深受许多普通家庭,特别是担忧孩子未来“饭碗”的家长的支持,他们认为张雪峰打破了信息壁垒,提供了“接地气”的现实参考,是“穷人家的指路明灯” 。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媒体被爆出为了流量歪曲甚至捏造事实的事情被爆出,张雪峰对新闻专业的批评在网上又有了新的含义。而这次“开团”张雪峰的大象新闻也是黑历史颇多。
今年3月,大象新闻在解析演员赵丽颖新角色时,将电影官方特辑中制片人对角色的解读与赵丽颖的片场花絮混剪,配上 “赵丽颖表示”字幕条,凭空炮制出一场“独家专访”。在赵丽颖工作室火速发布“假新闻”三字声明辟谣后,该媒体仍以“赵丽颖出镜接受采访”为话题推送视频。
这种将剧组公开物料重新剪辑包装成“明星独家专访”的操作,被业内人士揭露是为了规避采访成本、收割流量的行业灰色手段,不仅欺骗了公众,更展现了其对新闻真实性的漠视。
大象新闻的运营主体并非首次出现规范性问题。早在2017年,其相关的“大象网”就曾因违规开设郑州、洛阳、开封等17个地市频道,超范围刊登转载全国其他省市新闻网站、论坛贴吧、非法新闻网站新闻信息等问题,被河南省网信办依法约谈,责令其暂停新闻内容更新,立即关闭全部违规地市频道,并全面清理违规新闻信息。这表明其操作规范问题并非偶然,而是有“前科”的。
在张雪峰事件中,其评论文章被指没有扎实核实事实,未能完整理解张雪峰发言的语境,导致批评从根上就立不住。在一些事件中,其评论被指先预设立场,再筛选“符合立场”的事实,用情绪化表达代替理性分析。在引发巨大争议后,其常见的操作是“删文了之”,缺乏官方解释和反思,这种沉默被认为是在消耗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来源:浩舞默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