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约柜的下落是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去寻找它,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到神秘主义者和冒险家。他们的动机也各不相同,从学术研究到宗教热情,再到对财富和名声的追求。
引言
约柜的下落是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去寻找它,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到神秘主义者和冒险家。他们的动机也各不相同,从学术研究到宗教热情,再到对财富和名声的追求。
可以将寻找者分为以下几类:
1. 基于宗教经典与传统的寻找者
这类寻找者主要依据《圣经》次经、历史记载或地方传统。
· 埃塞俄比亚正教会:
· 主张: 他们并不是“寻找”,而是坚信约柜自公元前6世纪起就一直被守护在阿克苏姆的锡安圣玛利教堂。根据《国王的光荣》(Kebra Nagast)这部史诗,示巴女王和所罗门王的儿子门涅利克一世将约柜从耶路撒冷带到了埃塞俄比亚。
· 现状: 约柜由一名指定的、终身职的“守护人”看管,任何人不得见。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将此视为确定的信仰,而非需要验证的猜想。
· 耶路撒冷的探索者(基于《圣经》线索):
· 理论依据: 《圣经》暗示耶利米或其他人在巴比伦人毁灭圣殿之前藏匿了约柜(《马加比二书》2:4-8)。许多搜索者因此将目光集中在耶路撒冷地下,尤其是圣殿山周围。
· 著名例子:
· 19世纪的考古学家: 如安东尼·查尔斯·拉塞尔(Antonio Charles Lasso)和蒙蒂格·布朗(Montigue Brown)等人曾在该地区进行过探索,但受限于政治和宗教敏感性,困难极大。
· 罗恩·怀亚特(Ron Wyatt): 一位颇具争议的业余考古学家,声称在耶路撒冷古城墙外的骷髅地(各各他)附近发现了约柜,并称耶稣的宝血就滴在约柜的施恩座上。他的说法被主流考古学界广泛驳斥。
2. 现代考古与探险团队
这类寻找者使用科技手段和考古方法,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 以色列考古学家: 许多考古学家,如已故的梅尔·本-多夫(Meir Ben-Dov)在圣殿山附近的考古挖掘中,一直希望能找到与第一圣殿时期相关的线索,但约柜本身并非唯一目标,更多的是理解当时的历史。
· “圣殿研究所”(The Temple Institute): 位于耶路撒冷的一个组织,致力于按犹太律法重建第三圣殿的器皿。他们不主动寻找约柜,因为他们基于某些迈蒙尼德等拉比的观点,认为约柜是被隐藏的,只有在弥赛亚时代才会由神启示其位置。他们已按律法要求制作了一个可用于第三圣殿的约柜复制品。
3. 神秘主义、符号学与“圣杯”追寻者
对这些人来说,寻找约柜 often 与更广泛的西方神秘传说(如圣殿骑士团、圣杯)交织在一起。
· 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的传说: 有理论认为,十字军东征期间,圣殿骑士在圣殿山下所罗门马厩的挖掘中找到了约柜或其他圣物,并将其带到了欧洲(可能藏在法国雷恩勒沙托或苏格兰罗斯林教堂)。这一理论是许多畅销书(如《圣血与圣杯》)和小说(如《达芬奇密码》)的灵感来源,但缺乏可靠的历史证据。
· 共济会符号学: 共济会大量使用与所罗门圣殿相关的符号,约柜是其中之一。有些研究者试图从共济会的仪式和符号中解读出关于约柜下落的隐藏信息,但这更多是象征性的而非实际的寻找。
4. 流行文化与冒险家
· 印第安纳·琼斯: 虽然是个虚构人物,但电影《夺宝奇兵》无疑是最著名的“寻找约柜”的故事,它将约柜的寻找描绘成一场与纳粹竞争的全球冒险,最终约柜因神力而被神秘地保存在一个巨大的美国政府仓库中。这反映了公众对约柜的想象:拥有无限力量且不应被凡人掌控。
犹太教官方的主流观点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的拉比犹太教并不鼓励积极寻找约柜。其观点基于《塔木德》:
1. 已被隐藏: 传统认为,约书亚王或先知耶利米在第一圣殿被毁之前,就将约柜藏在了圣殿山下一条错综复杂的隧道迷宫中(《塔木德·Yoma 53b》)。
2. 等待弥赛亚: 它的位置是被遗忘的,并且只会在弥赛亚时代、当第三圣殿需要被重建时,由神亲自启示而重新显现。
因此,对于虔诚的犹太人来说,主动挖掘寻找约柜不仅是徒劳的,更是一种僭越的行为,试图强行开启神所设定的末世时间表。
约柜(Aron HaBrit, אֲרוֹן הַבְּרִית - “约柜”)远不止一个华丽的箱子,它是整个犹太教信仰中神人关系最集中、最有力的物理象征。犹太教对它的解读是多层次且极其深刻的。
以下是从不同维度对约柜的犹太教解读:
1. 物理与历史描述:神圣的容器
根据《出埃及记》25章10-22节的详细指示,约柜是:
· 材质: 用皂荚木制作,里外包裹纯金。
· 尺寸: 长二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半。
· 内容: 装有三样最神圣的物品:
1. 两块法版: 刻有十诫的石板,象征着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约(Brit) 的核心。
2. 一罐吗哪: 象征神在旷野中奇迹般的供应和滋养。
3. 亚伦发过芽的杖: 象征神所授予的祭司权威和复活的生命力。
· 柜盖: 施恩座(Kaporet, הַכַּפֹּרֶת),是一块纯金的板子,其上有两个面对面的基路伯(Cherubim)天使像。神的声音从二基路伯中间发出,传达给摩西。
2. 神学与象征意义解读:神临在的宝座
犹太教解读远超其物理属性,赋予它核心的神学含义:
· 约的物理中心: 它的名字“约柜”表明,它是神与以色列民族所立之约(Brit)的永恒见证和保证。这个约的核心是 Torah(律法),而 Torah 的核心(十诫)就在柜中。
· 神临在的宝座(Divine Presence):
· 在古代近东文化中,神祇的像通常被置于宝座上。但犹太教严禁为神造像。因此,约柜的柜盖(施恩座)和基路伯构成了一个空的宝座。
· 这个空宝座象征着神不可见、无形无相的本质。祂不被禁锢于任何形象之中,但却选择临在(Shekhinah) 于这个空间之上,在二基路伯之间向摩西说话。
· 因此,约柜不是神本身,而是神荣耀临在的焦点,是连接天上与地下的神圣接口。
· 移动的圣所: 约柜可以抬着行走,这象征着一个革命性的观念:神并非固定于一地(如西奈山),而是与祂的子民同行,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无论是在旷野漂流,还是在耶路撒冷定居)。
3. 功能与律法(Halakhic)维度:神圣与危险
约柜的操作被极其复杂的律法所包围,强调了它的神圣和危险的双重性。
· 至圣之所的核心: 在会幕(Mishkan)和后来的圣殿中,约柜被放置在至圣所(Kodesh HaKodashim) 的最深处。只有大祭司(Kohen Gadol)一人,只能在一年一度的赎罪日(Yom Kippur),才能进入至圣所,并且必须带着血为全民赎罪。
· 不可触摸的神圣: 《撒母耳记下》6:6-7记载,乌撒(Uzza)因伸手扶住约柜以防其跌倒,而被神击杀。这个看似严厉的故事传递了一个关键信息:神圣性必须按照神圣的指令来对待,不能凭人的常识和好意随意处理。约柜的重量由利未人用杠抬,而非由车轮运输,暗示它本身具有超自然的性质,不需要人的“帮助”来保持稳定。
4. 拉比与神秘主义(Kabbalistic)解读:宇宙的缩影
拉比们在《塔木德》和《米德拉什》中进行了更深入的灵意解读:
· 不占空间的奇迹: 一个著名的《塔木德》传说(Talmud, Yoma 21a)指出,约柜本身不占据物理空间。尽管至圣所的空间有限,但抬约柜的杠子看似穿过了柜子,而柜子本身在至圣所中仿佛不占体积。这象征着神圣领域可以超越自然的物理规律。
· 宇宙的象征: 卡巴拉主义者将约柜的各个部分视为宇宙的微观模型:
· 木头 代表物质世界。
· 金子 代表灵性世界或神圣的光辉。
· 里外包金,象征一个理想的犹太人:内在(思想和意图)和外在(行为)都应追求圣洁,表里如一。
· 整个结构象征着神性如何包裹并渗透进入物质创造。
5. 当代意义与末世期盼
· 消失的约柜: 犹太传统认为,在第一圣殿被巴比伦人毁灭之前,约书亚王或先知耶利米已将约柜藏匿起来(《塔木德》Yoma 52b),其地点至今是谜(可能在圣殿山下的某个洞穴中)。这意味着它从未被亵渎,只是被隐藏以待未来。
· 弥赛亚时代的象征: 约柜的重新发现与回归,与第三圣殿的重建一样,是弥赛亚时代到来的核心象征之一。它代表着神与以色列之间约的完全恢复,以及神临在(Shekhinah) 在世间完满的彰显。
总结:犹太教解读的核心
对犹太教而言,约柜是:
1. 约的见证: 神与以色列关系的有形、永恒的保证。
2. 临在的宝座: 神选择与人沟通的至高神圣焦点,一个“空的宝座”彰显其无形无相。
3. 神圣的蓝图: 教导人们必须以敬畏、精确和纯净的方式对待神圣事物。
4. 未来的希望: 它的隐藏预示着终有一天将回归,标志着全世界的最终救赎与和平。
它完美地体现了犹太教的核心:一个完全超越的神,却选择内住于一个由人按照神圣指令建造的物体之中,并通过律法(Torah) 与人类建立一种约(Brit) 的关系。
来源:海棠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