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舆论旗手被杀,下一个是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20:51 1

摘要:犹他谷大学的枪声不仅夺走了查理·柯克的生命,更撕裂了美国政治最后的体面帷幕。一名以“校园辩论”为事业的保守派明星,在践行自己理念的现场倒在血泊中。

真正的悲剧在于,柯克本人曾说过:“当人们停止对话时,暴力就会开始。”

------

前文回顾:

美国成了暴力阴影下的分裂国度。

犹他谷大学的枪声不仅夺走了查理·柯克的生命,更撕裂了美国政治最后的体面帷幕。一名以“校园辩论”为事业的保守派明星,在践行自己理念的现场倒在血泊中。

这种讽刺与悲剧的叠加,正是当下美国的缩影。

警方尚未锁定凶手动机,但柯克之死的政治象征意义已如野火般蔓延:右翼谴责左翼煽动仇恨;左翼辩称暴力不可接受却不忘提及柯克既往争议言论,其中的极端者则弹冠相庆。

这一刻,美国仿佛陷入汉密尔顿与杰斐逊时代以来最深刻的自我怀疑——当《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与《第二修正案》默许的暴力文化正面相撞,这个国家是否已忘记了如何和平地解决分歧?

1

我们先看一下FIRE的民调数据,真是触目惊心:

超过三分之一(34%)的大学生默认暴力可成为阻止演讲的手段。

该数值在2021年是24%。这种情绪并非凭空上升。

从2021年国会山暴乱到特朗普遇袭未遂,从佩洛西丈夫遭锤击到明尼苏达议员夫妇被杀,政治暴力正像病毒般变异传播。

柯克之死不是起点,更不会是终点。

两党领袖虽齐声谴责暴力,但他们的支持者却在社交媒体上筑起更高的仇恨壁垒——他们正在用枪声把对手非人化。

柯克是保守主义明星,也是这个极化时代的造浪者。

要理解柯克之死的复杂性,必须首先理解他是谁。

18岁辍学创办“美国转折点”(TPUSA),柯克堪称新一代保守派的旗手。他将自由市场理念、基督教价值观和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激情熔铸成青年运动,用8500万美元年预算在850所大学播种保守主义。他堪称特朗普的舆论旗手。

他擅长用断言式话术制造传播爆点(如“大学是骗局”“羟氯喹100%有效”),尽管事后有时会被事实核查打脸,但这种“先声夺人”的策略精准击中了年轻一代对体制的不信任。

然而,柯克的崛起之路始终伴随争议。他操纵网络水军、散布误导信息、动员支持者参与国会山事件(尽管后来划清界限),甚至公开宣称“枪支暴力是捍卫第二修正案的必要代价”——这些行为使他成为左翼眼中“极化政治的化身”。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你永远不可能在一个拥有武装公民的社会里完全消除枪支死亡。这是胡说八道,是空话。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我认为,为了维护第二修正案,保护我们其他上帝赋予的权利,每年不幸发生一些枪支死亡是值得的。这是一个合理的交易,是理性的。

第二修正案的核心目的不是狩猎或个人防卫,而是为了防止政府暴政。

此外,他提出了一些减少枪击事件的方法,如在学校外部署武装警卫,并强调枪支死亡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如增加家庭中的父亲角色或加强安保)来减少。

但若将暴力归咎于其个人言论,则简化了问题的本质:柯克既是极化文化的产物,也是其催化剂。左翼同样有责任——某些激进派别将保守主义者标签为“法西斯”“反人权”,并将“身份政治”膨胀到反智的程度,无形中为柯克理论的合理化提供了道德借口。

真正的悲剧在于,柯克本人曾说过:“当人们停止对话时,暴力就会开始。”

但他自己却深陷于一种悖论:以“打破自由派垄断”为名,却用片面叙事加剧对立;呼吁对话,却依赖情绪化表达收割流量。这种矛盾恰恰映射了美国政治的整体困境:我们不再追求说服,只热衷于征服。

左右翼的极端分子都是如此。相较而言,柯克的光谱可能算不上最极端的。

2

美国这一轮暴力瘟疫的根源是什么,未来会走向哪里?是谁在点燃火药桶?

近年来政治暴力事件正呈蔓延之势:

-右翼目标:共和党棒球赛枪击案(2017)、斯卡利斯重伤、特朗普遇袭(2024)

-左翼目标:夏皮罗州长宅邸纵火(2023)、惠特默州长绑架未遂(2020)、佩洛西丈夫遇袭(2022)

-无差别攻击:国会暴乱(2021)、明尼苏达议员谋杀案(2024)

这种暴力浪潮的根源远超党派之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罗布·威勒指出两大诱因:精英阶层的示范效应与民众对敌对阵营的误判。

当特朗普称柯克为“传奇”,而民主党人仅附带条件地谴责暴力时,普通选民接收到的信号是扭曲的。

更深刻的是,社交媒体算法奖励极端言论,匿名捐赠(如TPUSA背后隐名金主)助长激进议程,枪支泛滥使个人怨念易转化为公共悲剧。

特朗普对柯克的赞誉与其对其他遇袭者的态度存在微妙差异。他对佩洛西丈夫遇袭轻描淡写,对盟友柯克遇袭则强化“殉道者叙事”还降了半旗——这种选择性回应进一步加剧了阵营间的信任赤字。

未来令人忧虑。若政治人物继续将暴力事件工具化,而非真正遏制其根源,美国恐将滑向更多“枪声定论”的黑暗时刻。

3

还是要说一句废话:要重建对话,而非筑高墙。

柯克之死应成为一个转折点——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谴责暴力,更是反思如何重塑政治文化。

精英必须明确拒绝对暴力的任何合理化,无论来自哪一方。

媒体应停止对极端言论的流量奖励,事实核查需前置而非事后补漏。

公民社会需重建地方性对话机制,让不同立场者重新发现共同人性。

美国曾证明它能从内战和暗杀潮中重生,但前提是承认:自由不等于放任,激情不等于暴力。

柯克生前说“要与自由派辩论”,尽管方式常存争议,但这一目标本身值得尊重。如今,枪声夺走了辩论的机会,而这才是对美国精神最深的伤害。

已开快捷转载,文章可自由转载

来源:时空扭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