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仍是高发期!出现“三红三痛+高热” 赶快就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22:29 2

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及降雨,为伊蚊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及降雨,为伊蚊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

不见面就能传染,发展严重可致死

由于会剧烈疼痛

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

认识登革热,基本知识需掌握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三)潜伏期

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会出现重症。

(五)流行特征

在全球存在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累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常年可见。登革热具有季节性,我国登革热夏秋季高发。

症状心中记,“三红”“三痛”要注意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症状+“三痛”+皮疹。

(一)发热

可达39℃,是感染登革热之后最常出现的症状,并感觉十分疲惫,有时会出现厌食、恶心、肚子疼、腹泻等症状。

(二)“三红”

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三)“三痛”

头痛、眼眶痛(感觉眼睛冒火)、全身肌肉骨关节痛(腰酸背痛)。

(四)皮疹

发病第3~6天时,有的患者会在面部和四肢出现皮疹、多有痒感,不脱屑,3~5天后消退。

预防登革热,核心就做3件事

登革热的传播离不开蚊子,所以预防的关键就是 “断蚊源、防叮咬”,具体可以拆成3个实用妙招,家家户户都能操作。

清积水,让蚊子“无家可居”

伊蚊最喜欢在小型积水里产卵,比如一个瓶盖大小的积水,就能让蚊子幼虫顺利孵化。所以清理家里、楼道、阳台的积水,是从根源上减少蚊子的“妙招”。大家可以对照这份“积水清理清单”逐一检查:

花盆托盘:每3-5天换1次水,别让水一直积在托盘里;


闲置容器:空花盆、塑料桶、旧轮胎、饮料瓶等,要么倒扣存放,要么直接清理掉,避免积水;


卫生死角:阳台角落、窗台缝隙、空调外机接水盘、下水道口,定期用清水冲洗,必要时用纱网盖住下水道;


户外环境:小区绿化带里的积水、垃圾桶周边的积水,发现后可以联系物业清理,或者自己随手处理。


防叮咬,给身体“穿好防护衣”

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都要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伊蚊盯上。

在家:安装纱窗、纱门,别让蚊子飞进来;睡觉时挂蚊帐,也可用电蚊拍、电蚊液等物理灭蚊工具,使用蚊香、电蚊液时,注意通风,避免儿童接触;


出门:白天(尤其是清晨和傍晚)出门时,穿浅色长袖(蚊子对深色更敏感),在裸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驱蚊液(选择含避蚊胺、驱蚊酯的产品,按说明书使用,孕妇和婴幼儿选温和型);尽量少去草丛、树荫、积水多的地方,比如公园湖边、小区灌木丛,这些都是伊蚊密集区。


早就医,出现症状别拖延

一旦自己或家人出现“高烧+头痛 / 肌肉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就医时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是否被蚊子叮咬,方便医生快速诊断。

社区+居民,筑牢防护网

合理使用杀虫剂

对成蚊密度高的区域,可采用空间喷雾或滞留喷洒,使用甲基嘧啶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

专业消杀服务

没有自行消杀条件的社区可委托专业消杀公司定期进行外环境灭蚊,包括绿化带、墙角、楼道等场所。

清理花斑蚊孳生地,做好防护

预防登革热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大家一起配合: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整治行动,主动清理自家楼道、阳台的积水,不占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看到小区里有长期积水、蚊子密集的地方,及时向物业或社区反映;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提醒他们做好防蚊措施。

重视不恐慌,预防是关键

登革热是典型的 “可防可控” 疾病,只要我们摸清它的 “脾气”,把 “清积水、防叮咬、早就医” 这三件事做到位,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从现在开始,一起行动起来——清理家里的积水,给窗户装上纱窗,出门喷好驱蚊液,用简单的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温馨提醒

每年5—10月为登革热高发期

大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避免蚊虫叮咬

若自己或家人出现

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

编副总编辑 | 周鑫总编辑 | 易绚梅

新湘乡 新平台 新视界

(支持iOS8.0和Android4.0以上的系统)

方式二:安卓手机用户也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新湘乡”,下载安装;苹果手机用户可以在Appstore搜索“新湘乡”,下载安装,并按提示进行绑定注册。

来源:百年传承健康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