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民企办实事】滨州市发展改革委打造“项目+梦想”亲清服务品牌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03:23 2

摘要: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是民生保障的“基石”。2025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锚定项目建设核心,创新打造“项目+梦想”亲清发改服务品牌,凝聚市县两级发改系统合力,以精准服务、高效保障、优化供给为抓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是民生保障的“基石”。2025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锚定项目建设核心,创新打造“项目+梦想”亲清发改服务品牌,凝聚市县两级发改系统合力,以精准服务、高效保障、优化供给为抓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底色。

政企联动出实招助企纾困见实效

市发展改革委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政企联动、靶向施策为核心,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推动服务精准化、高效化。

政策服务精准触达。依托“惠企通”平台,及时上传并发布在线类政策2条、政策资讯23条、政策解读11条、会议活动信息3条,构建“线上+线下”政策推送矩阵,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动态实时掌握。

项目申报全程护航。组织省级重点产业攻关项目申报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联合评审,精准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提升项目申报质量;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同步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申报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以全周期服务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政务效能突破升级。强化跨部门审管联动,联合相关部门打通人防工程审批堵点,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无纸化办公,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深化政务公开创新,在政策专栏实时更新解读文件,引入AI数字人播报系统,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解读惠企政策,让企业“看得懂、用得上、得实惠”。

信用建设树标杆激发市场新活力

市发展改革委以信用建设为突破口,创新举措、优化流程,打造全国信用建设标杆,为市场主体营造守信激励、失信修复的良好环境。

在全国首创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推行“两书同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模式,获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推广;开发信用修复智能提醒模块,在最短公示期满后自动向企业发送短信通知,推动失信主体及时修复信用;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信用修复专项服务机制,助力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

推行信用修复分级审核制,将受理初核时限从国家规定的“3+2”个工作日压缩至“1+1”个工作日。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845件,帮助一批失信主体重获市场机会。

依托“信用中国(山东滨州)”网站,上线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申请窗口,实现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键直达”。截至目前,累计出具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2243份,覆盖1116家企业,其中上市专版249份,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高效服务。

要素保障强支撑项目建设加速度

市发展改革委聚焦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协调机制,以“硬核”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为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用足用好保供服务项目政策,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推动71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18.9个百分点;加强银企对接,推动银行机构为重点项目授信359.2亿元,贷款投放117.3亿元,有效缓解项目资金压力。

精准对接省级重点项目用电需求,建立“一对一”服务台账。2025年以来,121个省级重点项目中,已有27个项目提交用电报装申请,申请容量22.72万千伏安;14个项目完成送电,送电容量3.57万千伏安,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稳定电力保障。

优化土地审批流程,加快用地保障进度。截至2025年8月底,8次拟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预支方案,共为192个省市县重点、乡村振兴、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下达新增用地指标11479亩。29个建设用地批次、56个项目的新增用地为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空间。

政策供给提效能营商环境再优化

“强力实施政策护航提档行动,打造直达快享的政策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姚振祥表示。2025年,滨州市聚焦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目标,集中推出两批共44条政策措施,统筹用好市级3000万元服务业专项奖励资金,从财税支持、要素保障、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发力,全方位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让“滨周到”服务品牌成为企业逐梦路上的坚实依靠,也让“项目+梦想”亲清发改服务品牌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