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来,都把《西游记》当作神魔小说,宣扬的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事迹。其实,“四大名著一脉相承”,都是隐写的大明“封建”历史,寓意“封建必亡”。举一个小情节说说《西游记》与三大名著的关系——天香。
历来,都把《西游记》当作神魔小说,宣扬的是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事迹。其实,“四大名著一脉相承”,都是隐写的大明“封建”历史,寓意“封建必亡”。举一个小情节说说《西游记》与三大名著的关系——天香。
《三国志通俗演义》隐写宣德射柳:“携得天香满袖归”,《水浒传》第一回:“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石头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西游记》第七回写如来安天大会:“缥缈天香满座”,第九回引《水浒传》第一回写太宗文皇帝早朝:“宫花灿烂天香袭”。
四大名著之外,还有《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中有“天香”。天香,隐写的是《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的朱元璋出世。因此,《西游记》中的“东胜神洲傲来国”隐写的是大明。怎么回事呢?
要说东胜神洲在哪里,先得说说“四大部洲”。四大部洲不是写的佛界,而是写的泗州。
《西游记》是这样写四大部洲的:“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四大部洲诞生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时,这个时候有佛界吗?
《西游记》借用唐朝西天取经的故事,隐写大明“封建必亡”,也就是朱明兴亡历史。《大唐西域记》中的四大部洲也不是这四大部洲,而是东毗提诃洲、南赡部洲、西瞿陁尼洲、北拘卢洲。南赡部洲符合《西游记》隐写寓意,也就照搬了。
回看《西游记》写四大部洲的那段话,其中“五帝定伦”写的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以“水木火土金”为朱家“定伦”。朱元璋自称颛顼转世,他们家足以与五帝相提并论,以证明其正统。颛顼是姬姓高阳氏,四大名著之“女娲补天”补的就是颛顼之天。
《水浒传》有泗州大圣,第四十三回李逵在沂岭拔掉了泗州大圣祠石香炉,寓意燕王谋反迁到。泗州大圣本是观音菩萨,借“泗州”以隐写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四大名著中的观音,隐写的就是来自泗州的大明神圣皇帝朱元璋。所以,孙悟空受观音节制,“西游”途中有难必定有观音出手相救,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观音一手策划的。“西游”,指的是大明驾鹤西游,书中因而写了很多“鹤”,寓意大明实亡于太祖。
世德堂本《西游记》共一百回二十卷,与《水浒传》架构是一样的。这二十卷以邵雍五言绝句《清夜吟》的每个字为卷名:第一卷五回是“月字卷”,第二回五回是“到字卷”:“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心为大火,朱明结局于“榔槺”,朱由榔先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于金蝉寺,然后以柴薪之火焚化。金蝉寺乃是“金山寺”、“金蝉子”,书中还写了个“布金禅寺”。“月到天心”寓意朱明灭亡。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这是我纠正的文史错误,现在的课标已经把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由《三国演义》改为《水浒传》。
《水浒传》以“回”为目,写的是大明国号出自吴回。吴回是火正祝融,融,大明也。《水浒传》、《西游记》都是以五回为一卷,五回是“吴回”的谐音。朱元璋自称吴国公、吴王,建吴元年,就是因为火正祝融。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第五子曹安之后曹侠封在了邾国,这是朱姓的先祖。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
“月到天心”,照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写的都是“心”,寓意大明得国号于祝融,又亡于大火的兴亡历史。“西游记”其实是一部朱明“驾鹤西游”的兴亡历史。
先说说“神”,这个字也在四大名著中多次出现,写的是“示申”或者“申示”。示,谐音“豕”,豕即朱(猪)。申,隐写的是大明建于戊申,乃是四大名著中的猴、猢狲,《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侯其实是“朱猴”。《西游记》、《石头记》见证了大明甲申(1644年)之变,这一年也是猴年,故有“树倒猢狲散”之语。
東,木申,木隐写的是朱家木字辈皇帝,这也是四大名著的通喻,以朱棣篡位到朱明灭亡,就是“又向荒唐演大荒”的历史,朱明最终亡于朱由检、朱由榔(南明)。木在东方建寅,所以,“人生在寅”。大明太祖崩于戊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南明亡于壬寅(康熙元年,1662年),《西游记》中的“榔槺”指的就是朱由榔亡于康熙元年。
勝,小篆是“胜”,月生,寓意“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这两句开篇诗,隐写的是大明建于戊申。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这部书本名《鸿烈》,“鸿,大也,烈,明也”,朱元璋就是“淮南子”。辟,明也,君也。清浊为阴阳,阴阳即“明”。《说文解字》:“清,朖也;朖,明也”。
《广韵》:“勝,犬膏臭也”,四大名著中的“犬(狗)”隐写的是狗年,其中,洪武三年(1370年)是庚戌年,大明封藩。膏,即《石头记》脂砚斋的“脂”。
《释文》则说:“腥,音星。鸡膏也。”胜也写作“腥”,鸡指的就是朱元璋以帝颛顼转世自称,颛顼帝姬姓高阳氏,姬谐音“鸡”,四大名著中的“鸡”都是隐写的姬。姬,也是“女”,四大名著也多以“妓”、优伶等等隐喻。
第五十五回,昴日星官啼杀蝎子精,书中赞道:“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五德即“五帝定伦”,“三鸣”出自朱元璋《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这首诗,也点化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中。
《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这句话中的“胜”,是灭亡的意思,“社”是祭祀的意思,东胜神洲的“神”为申示,示,也是社祭的意思,“东胜神洲”也就隐写了大明之亡。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作者说,《西游记》只写东胜神洲,意思是以东胜神洲为主线,兼写其他三大部洲。为什么以东胜神洲为主线呢?因为这个洲有傲来国,大明就兴于傲来国。
傲来国在“海外”,难道是大明所在?其实,“海外”即大明。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以此解读,相对而言,“海外”恰是中土。《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晦明变化,“海”隐含了“明”。黑如晦,五行之中,水为黑色,隐写洪武以及大明由南迁都于北。
海,水每,每,“草盛上出也”。上文讲到,大明朱氏出自邾国曹姓,四大名著以“草”谐音“曹”,下文要讲的花果山即此喻。水,指的是大明五德第一德水德,此“孟德”就是洪武。
外,夕卜。朱元璋生于“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便是“夕”,《石头记》以晴雯的“晴”隐写,晴,古字作“夝”,也就是夕生。卜,写的是大明太宗文皇帝。
“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朱棣封燕王,藩地在玄武分野,故以玄武大帝转世自称,书中的“佑圣真君”、武当“荡魔天师”都是隐写的大明成祖。以道家传说,真武大帝是玉皇大帝的合法接班人,朱棣自称“首戴一龟”,以证他是“玉帝”的合法继承人,不是以“奉天靖难”篡位皇帝。四大名著中的玉帝,就是隐写的朱元璋,璋即玉。
孙悟空西游途中每次称“外公”,寓意他就是大明二祖的化身。“公,从八”,这样说四大名著以此隐写“重八”的通喻。猪八戒来自八百里福陵山,每遇“八百里”,都是“重八”。
傲来国在东胜神洲之“海外”,寓意大明建立与永乐迁都。傲来国,其实是“鳌来国”。
朱元璋定鼎金陵,命儒士作诗赞钟山,邓伯言有诗云:“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这两句的第一句出自女娲补天“斩鳌足以立四极”,四大名著以此隐写大明,鳌,就隐指了大明都城南京。蟠龙赞誉的是朱元璋,大明太祖生于戊辰,属龙。《西游记》中的蟠桃园,实写的是大明都城。燕王谋反,就是“大闹蟠桃园”。
來,“周所受瑞麦来麰”,大明朱氏因周武王“封建诸侯”而得姓,朱元璋字国瑞。來即麦,隐写的是朱家“舍南麦场”。“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四大名著中的“麦”都是写的这段“天香”历史,包括“割发代首”、“走麦城”、“诸葛装神”等等故事中的“麦”,《水浒传》中则写了三处“打麦场”。其余的“麺”,等等与“麦”有关的情节,都是写的大明太祖。
傲来国即“鳌来国”,隐写的是大明太祖定鼎金陵石头城,花果山上故诞下一石猴。鳌,又是海中大龟,龟,隐写的是大明成祖。“傲来国”又隐写了永乐迁都于北方水地,还是“水浒”。
书中继续写道:“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十洲,指的是东方朔《十洲记》,孙悟空“三岛求方”,东华帝君那里就有偷桃的东方朔。《十洲记》中有凤麟洲,“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就出自这个洲。“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这便是《西游记》中的八百里流沙河。
丹崖彩凤,以“丹凤朝阳”隐写凤阳,麒麟指的是朱元璋朝会宴享乐舞之数中《龙池宴》所唱之“九苞丹凤,五色麒麟”。当时是洪武四年,前一年,朱元璋“封建诸子”总共封了九大皇子藩王,五色即“水木火土金”大明五德字辈,丹凤与麒麟,都是指的朱家“猢狲”。
三岛隐写的是朱明三个阶段:朱元璋定鼎金陵之大明,朱棣迁都之北京大明,以及崇祯十七年后的南明。上文讲到的“外”是夕卜,夕为半月,卜为预兆,“外”又寓意南明灭亡。
由此而论,花果山就是大明祖脉,也隐写了大明之“果”。那么,什么是“花果山”呢?
花,草化,寓意大明朱氏出自邾国曹姓。这个寓意首先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则“祭天地桃园结义”,写的是祭祀,寓意太祖驾崩后,大明开启了藩镇之乱,第一个谋反的藩王是朱棣。这则故事究竟是如何隐写大明藩镇之乱历史的,当另行文解读。
花,隐写的是大明朱氏家史,《水浒传》中的花和尚、花村刀笔吏,以及《石头记》中的花袭人,“三春去后诸芳尽”的“芳”,都是隐写的朱明家史。
果,为花果,是花的结果,“结果”寓意花已凋零,“花落人亡两不知”寓意大明灭亡。果通“裸”,指的是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上文讲到,大明太祖崩于戊寅,《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这样记载的: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乙酉),朱元璋“闻雨降而喜形于色”,“岁崩于西宫”。
四大名著借以“酒”、“醉”隐写了“酉卒”,也是“羽卒”,羽卒为“翠”,《西游记》中地府翠微宫就是写的这段历史,此外,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翠花楼,《水浒传》中的金翠莲、翠屏山,《石头记》中的栊翠庵,“翠”都是大明太祖驾崩的隐写。
“果,又胜也”,花果山因而在东胜神洲。山,是山陵,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山,就是天子之陵墓。
“花果山”隐写的是大明始于“花”,结果与“陵”,隐写的就是大明兴亡。
《西游记》之石猴是花果山上的石卵所诞,那么,石猴孙悟空究竟是谁呢?欲知其祥,且待下文解读。
来源:绿野萍踪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