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动态】知名作家齐聚阿坝采风 以笔为媒绘就文学画卷——2025年“民族文学周·阿坝”系列活动在阿坝州举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01:26 2

摘要:“文学,是阿坝的一条江河,它滋养着阿坝的山山水水并赋予其生命和灵魂。作家们以笔为舟,载我们穿越时空,赏阿坝山水之美、悟人文之美、享生活之美。同时,大美阿坝的山水、人文、故事,也滋养着文学创作,让青稞文学奖更加丰饶、更加明丽,品牌更加响亮。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

知名作家齐聚阿坝采风以笔为媒绘就文学画卷——2025年“民族文学周·阿坝”系列活动在阿坝州举办

文/贺贵成 图/杨明强

9月3日至8日,2025年“民族文学周·阿坝”“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长征路上看阿坝”知名作家采风活动暨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阿坝州举办。

在阿坝的红色沃土与生态画卷中汲取创作灵感,用文学力量讲好阿坝故事

“文学,是阿坝的一条江河,它滋养着阿坝的山山水水并赋予其生命和灵魂。作家们以笔为舟,载我们穿越时空,赏阿坝山水之美、悟人文之美、享生活之美。同时,大美阿坝的山水、人文、故事,也滋养着文学创作,让青稞文学奖更加丰饶、更加明丽,品牌更加响亮。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作家老师们,常来阿坝行走、采风、书写。让你们的笔触,深入牛羊漫步的牧场、阡陌纵横的山村,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走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讲述阿坝的故事,描绘阿坝的美丽,传递阿坝的热情,希望你们用最美的语言写出最美的阿坝,让更多的人通过你们的杰作了解阿坝、认识阿坝、走进阿坝、爱上阿坝。”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接受采访时说。

采风团集体合影

这次活动由民族文学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阿坝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阿坝州委宣传部、阿坝州文联等多部门共同承办、协办。50余位知名作家包括第六届青稞文学奖获奖作家及阿坝州本土作家代表齐聚,在阿坝的红色沃土与生态画卷中汲取创作灵感,用文学力量讲好阿坝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期间,采风团一行先后走进松潘、若尔盖、阿坝等地,开启一场“红色传承+生态体验+文化感知”的深度采风之旅。在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作家们驻足聆听革命故事,透过珍贵文物与史料,触摸长征岁月的峥嵘印记。在若尔盖“七根火柴纪念地”与班佑“胜利曙光”纪念碑前,大家肃立瞻仰,重温“为了胜利向前进”的坚定信念,深刻感悟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作家采风团途径红军长征的刷经寺留影

自然生态是阿坝的鲜明底色,也是文学创作的生动素材。采风团来到若尔盖县唐克镇黄河九曲第一湾,远眺河水蜿蜒如练、与天际相融的壮阔景致,亲身感受川西北高原独特的生态之美,对阿坝州守护“中华水塔”、推进生态保护的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文化体验环节,作家们走进阿坝县扎崇文化市集,看特色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感受游牧文化与现代市集的碰撞。探访曼桑艺术空间与无形妙有非遗传承基地,近距离观摩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见证阿坝当代艺术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传承,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鲜活图景所触动。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作家们对阿坝的红色历史、生态底蕴与民族风情有了全方位的感知。大家纷纷表示,阿坝不仅有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富矿”。

两大作家采风团队会师阿坝县城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执行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侯志明表示:“我将以文旅为笔,以生态为卷,努力把阿坝绘制成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衣向东表示:“20年前我来过一次阿坝,今天看到阿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得我们书写所发生的巨变。”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采风为契机,把在阿坝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鲜活的文学作品,让更多人了解阿坝、走进阿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文学的温暖与力量。”阿坝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阿坝州作家协会主席阿郎说。

共同开启“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2025第二届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创作座谈会”的序幕

8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作家朋友们相聚在“阿坝的阿坝”,共同开启“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2025第二届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创作座谈会”的序幕。这届座谈会是继2024年稻城举办的首届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研讨会之后,第二届座谈会在阿坝举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民族文学》副主编朱钢,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作协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省作协副主席侯志明,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诗人鲁娟,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中共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中国作协第五至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名作家马丽华,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云南省作协第八届主席、著名作家范稳,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鲁若迪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凉山文学》主编巴久乌嘎,中国作协会员、高级记者、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日报社副刊主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尼玛潘多,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海日报社专刊部主任王丽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诗歌评论家谭五昌,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衣向东,甘肃省张掖市作协主席、张掖市诗歌学会会长杨国锋,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副主席凸凹,成都市文化馆专业作家、《成都故事》主编凌仕江,甘孜州《贡嘎山》主编洛迦·白玛,绵阳市《剑南文学》主编王德宝,中国作协会员、阿坝州作协名誉主席、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谷运龙,中国作协会员、阿坝州文联党组书记兼主席、阿坝州作协主席阿郎,阿坝县委副书记、县长龙真泽郎,阿坝州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利庚,阿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罗尔特,以及四川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盛红、杨明强、副秘书长贺贵成,阿坝州本土作家、诗人、编辑,阿坝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兼党支部书记王怀林主持。

四川省直(红星)作协主席王怀林主持会议

阿坝州委常委、阿坝县委书记冯峥勇在座谈会上致辞:“生态为笔,人文为墨,铺展创作疆野。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长江黄河交汇处,既是保障上游生态安全的国之藩篱,也是安多文化多元共生的传承之地。在这里,自然的史诗日夜书写,‘东方的魔幻世界’莲宝叶则,奇峰异石刺破云雾苍穹;‘千湾湿地·童话牧场’漫则塘,幽兰碧水流淌灵动韵律;‘世外桃源’神座,炊烟牧歌晕染岁月静好,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青山绿水’的生动注脚,每一方山水都描绘着‘最厚净土’的动人篇章。在这里,人文的华章代代相传,赛马会上的马蹄踏响团结的节拍、寺院壁画中的故事诉说信仰的温度,各族群众同饮一壶奶茶、共守一片家园,用守望相助的情谊绵长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在这里,生态的敬畏融入血脉,莫敢相忘的是坚定守护生态之本的初心,怎能错过的是一山一水一步景的美好,值得挥毫的是一贯星河落凡尘的瞬间,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最动人、最感人、最醉人的写意。”

中共阿坝县委书记冯峥勇致辞

冯峥勇说,文学为桥,土地为魂,凝聚同心共鸣。生态文学不只是简单的风景描摹,更是对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诚盼各位用笔墨捕捉雪豹掠过山岩的轻影、记录黑颈鹤踢踏湿地的舞姿、勾勒格桑花在风中舒展的韵律,让更多的人透过文字领略阿坝高原壮丽之美、探索民族文化之魂。诚盼各位用历史文化的故事串联起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记忆,描绘控辍保学干群一心、砥砺奋进的绚丽篇章,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诗篇在文学中愈发鲜活,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尤其当前,正值莲宝叶则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期,这片承载着神话与现实的秘境,更需要文学赋能、人文滋养。诚盼各位以文塑旅、以旅兴文,让景区的奇山碧水不仅有视觉的震撼,更具文化深度和精神共鸣,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读懂背后的生态坚守、民族印记和家国情怀。

冯峥勇说,携手为约,书写为证,传扬高原新声。阿坝的故事,需要更多真诚的笔触去讲述;高原的未来,需要更强的文化力量去托举。我们将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为各位作家采风创作提供最鲜活的素材、最便利的保障,让大家走进阿坝县,尽情感受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十分期盼通过各位的作品,让阿坝县的生态保护实践被更多人知晓,让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故事被更多人传颂,让青藏高原的文学之声传得更远、唱得更响。

阿坝县委副书记、县长龙真泽郎的精彩致辞,既阐述了高原生态文学的时代价值,也为本次座谈会指明了交流方向。

罗尔特介绍了莲宝叶则景区冲击5A级旅游景区的奋斗历程——从生态保护的精细施策,到服务设施的全面升级,再到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每一步都凝聚着各方的心血,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座“蜀山之源、昆仑天梯”愈发鲜明的魅力。这份“创5A”的成果,既是景区发展的里程碑,更是阿坝县推动生态旅游、助力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的致辞,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青藏高原生态文学,既要扎根大地、写出“高原的质感”,也要心怀家国、传递“共同的情感”,也为我们接下来的交流和创作点亮了方向。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的讲话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青藏高原生态文学的思想盛宴,也让大家对“生态”与“文学”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大家更加树牢了对青藏高原生态文学责任的担当之情。

中国作协领导李一鸣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在交流研讨环节,作家们畅所欲言,分享创作心得,碰撞思想火花,一起为高原生态文学的发展凝聚更多智慧与力量。王怀林围绕“发起全国知名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缘由及话题探讨”,范稳围绕“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责任与路径”,侯志明围绕“生态文学的本质:从人类中心到万物共生”,马丽华围绕“多彩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谭五昌围绕“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以文学诗意地讲好阿坝故事”,谷运龙围绕“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阿坝县如何以文‘塑’旅,做好莲宝叶则5A景区创建”,尼玛潘多围绕“文学是一座桥”,王丽一围绕“持续深耕地方文化,讲好新时代高原故事民族故事”,凸凹围绕“阿坝州之于成都平原”作了交流发言。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侯志明发言

交流发言的作家紧紧围绕“青藏高原生态文学”这一核心,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创作心得,为如何用文学讲好高原生态故事、传播绿色理念、以文“塑”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这些真诚的分享、深刻的思考,不仅为我们搭建了一场生态文学的交流盛宴,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工作者对高原的深情、对生态的担当、对民族团结的坚守。”王怀林说,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精神家园。生态文学作为连接“自然”与“人文”“个体”与“共同体”的纽带,肩负着记录时代、唤醒意识、凝聚力量的重要使命。

“文学是时代的镜与灯,承载着记录变迁、凝聚人心、启迪未来的使命。在第二届知名作家生态文学创作采风和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相聚在素有‘阿坝的阿坝、最厚的净土’美誉的阿坝县,就‘铸牢共同体、共绘山河美’主题进行热烈友好的座谈和交流,并以阿坝之名,作出如下倡议:一、加强生态文化书写:守护高原净土的绿色诗篇;二、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奏响多元共生的和谐乐章;三、助推文旅融合:增添天下美景的颜值;四、筑牢共同体:凝聚奋进精神力量……让我们以笔为犁,深耕祖国的大好河山,用文字描绘祖国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创新之力、团结之魂,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作家们应有的贡献。”座谈会在《致全体作家同仁的倡议》结束。

备受人们关注的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阿坝县成功举办

“一匹被卖的马儿时隔多年,翻山越岭跑回家乡。一个离家的少年抛开委屈,跋山涉水回归故土。一位垂暮的老人失去记忆,跌跌撞撞摸索前行……我们在生活的褶皱里艰难跋涉。有泥泞,有坦途,最终抵达哪里,无人知晓。写作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总是在出发、归来,重新出发,寻找一次又一次的抵达。青稞文学奖是我文学旅程中的一处温暖的港湾,一个贴心的加油站。感谢《民族文学》的鼓励,感谢评委老师的认可,感谢美丽的阿坝州的给予。感恩所有遇见!”这是第六届青稞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陈萨日娜的获奖感言。

8日晚,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欢快热烈的藏族歌舞《青稞魂》中开幕。

陈亚军表示,一直以来,民族文学杂志社践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长期关注全国各民族地区的文学发展成就。《民族文学》将继续深化与阿坝州委、州政府,以及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立高效协同机制,推动更多书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并广泛流传,让各族儿女的鲜活故事走进更多读者心中。

鲁娟表示,期待青稞文学奖能激励更多作家深扎民族文化沃土,聆听时代前进足音,以更多元的视角、更深刻的思考、更创新的手法,描绘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的生动画面,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依当措说,阿坝州是多彩人文的绽放地,被誉为“民族文化大走廊”“露天历史博物馆”。希望作家们的笔触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走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致辞

文学是历史的注脚,是心灵的镜子,是照亮人性的永恒火炬。文学是时光的刻刀,是思想的翅膀,是穿透迷雾的点点繁星。“青稞文学奖”自2020年首届奖项启动以来,聚焦青稞文化影响区域的多民族生活题材,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散文、影视剧本,在社会上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已成为响亮的文学品牌。除此之外,“青稞文学奖”也是一声号角,不断鼓励着更多文学创作人像青稞一样伏下身去,投入大地的怀抱、接受大地的滋养、享受文化的丰收。

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征集范围涵盖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在国内公开发表、出版的中长篇小说与影视剧本,同时特别收录反映阿坝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及散文。征集活动反响热烈,共收到984部(篇)参评作品。历经层层严谨筛选的初评环节,2部长篇小说、11篇中篇小说、3篇剧本、5篇散文,凭借深刻的思想洞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脱颖而出,进入终评。终评评委会由业内资深出版人、评论家、作家组成,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精益求精的评审态度,深入研讨每一部作品,在充分交流讨论后,最终通过实名投票方式确定终评获奖作品:3篇作品斩获中篇小说奖,2篇作品荣获散文奖。

“今夜,我们怀着对文学的赤诚与热爱,再度相聚在‘阿坝的阿坝·最厚的净土’这片诗意土地,在第六届青稞文学奖的颁奖典礼现场,一同致敬在文字中流淌的磅礴力量,礼赞思想碰撞中绽放的璀璨光芒。”阿坝县委副书记、县长龙真泽郎说,今天,我们颁发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文学信仰的传承;我们庆祝的不仅是成果,更是对精神火种的延续。衷心希望各位作家朋友,将目光与笔尖投向阿坝大地,将灵感与激情融入火热生活,创作出更多反映高原变迁、民族团结、时代进步的精品力作,讲好阿坝故事、传播高原声音。也恳请各位领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阿坝县,助力我们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青稞文学奖中篇小说获奖作者与领导合影

第六届青稞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和获奖作品分别是:作家陈萨日娜的《跋山涉水》、翔虹的《鱼挪活》和康若文琴的《俄惹的雪》,散文奖获奖作家和获奖作品分别是:作家向迅的《欢迎来到纳休村》和周家琴的《大山褶皱深处的村庄》。

依当措接受采访时说:“恭喜五位获得第六届青稞文学奖的作家。每一段文字,都是心田孕育的火种,点亮思想的微光;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镌刻的回声,传递精神的力量。愿我们始终永葆对文字的赤诚热爱,让灵感的清泉在心底永不干涸;愿阿坝这片浸润着人文气息的文学沃土,持续生长出更多触动灵魂、震撼心灵的佳作。站在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新起点,青稞文学奖将始终怀揣初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与广大读者同心同行,持续与伟大时代同向共进。”

撰稿:贺贵成

摄影:杨明强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