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1个才艺班、1000余名学员创作的短视频浏览量超98.1万,这个数据让人惊喜。”近日,在谈及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第三届“趣学趣展示”学员才艺短视频大赛的传播量时,陕西省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激动不已。
“51个才艺班、1000余名学员创作的短视频浏览量超98.1万,这个数据让人惊喜。”近日,在谈及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第三届“趣学趣展示”学员才艺短视频大赛的传播量时,陕西省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激动不已。
在田建看来,这一数据表明,才艺展示和数字化相结合这条路走对了。从婉转悠扬的歌声、灵动飘逸的舞姿,到妙笔生花的绘画、余音绕梁的乐器演奏……精彩的短视频作品,不仅是学员们艺术学习成果的存档,更是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的立体名片,吸引着更多市民“种草”。
趣学:打造丰富多彩的培训课堂
“同事们看到我的才艺展示视频都惊呆了,说我表面沉稳得像个老干部,背地里竟是个舞林高手。”民族舞精修班学员李欣悦说。李欣悦在单位主要负责处理文件、写材料,给同事留下的印象就是“安静”。自从进入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后,她的舞蹈天赋展现了出来。“上班认真工作,下班就在舞蹈课上尽情释放热爱。”李欣悦说。
学员们把书法学习过程搬上“云端”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供图
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的关键。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于2015年成立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创新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实现了从主要服务“一老一小”到“全民、全时、全龄”的延伸和拓展。目前,该校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等40多个专业,除初级班课程外,还开设有提高班、精修班,全年培训学员近万人次。
从2021年起,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将全民艺术普及培训与成果展示展演相结合,形成了“趣学趣展示”培训模式。现又借助网络传播,形成了边学边展示的正向循环,吸引众多上班族涌入艺术夜校。
“针对学员的学习状态和需求,老师们巧妙地将趣味引导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课程学习。”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副校长李贞同时也是声乐课授课老师,据她观察,现在课堂上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以往,学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至50岁间,如今,“00后”也踊跃加入。
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不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夜间课堂,还深入洞察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实施灵活多样的分类办班策略。“我们根据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按需分类开设了市民文化讲堂、秦东美丽女子学堂、三贤学堂、阳光美育、星级团队轮训班等,实现了培训的专业化、系统化。”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副校长苗诗雨说。
据悉,学校实行“班主任+文化志愿者+评审”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班实行校长责任制,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对培训班进行日常管理,吸纳和邀请各艺术领域专业人才作为文化志愿者进行教学,设计教案,印制培训教材,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审,确保培训效果。
“学员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舞步虽不完美但却收放自如,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民族舞初级二班辅导老师史箐箐表示,作为教师,看到学员们绽放自信、收获快乐,也就更加明白了全民艺术培训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
趣展示:不断深化品牌激励效应
“以前,一看到摄像机拍摄,我就紧张。老师针对我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帮助我一点点克服了紧张。”声乐提高一班学员黄小燕说,“这次‘趣学趣展示’短视频大赛,我们组提交的参赛作品是《假如爱有天意》,虽然技术上不算专业,但大家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的劲儿特别感人。视频发出去后,很多同事和家人都点赞支持,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太棒了!”
“在备赛过程中,我看到学员们的动作从略显生涩到行云流水,神态也变得愈加悠然自得,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茶艺精修班辅导老师陈丽说。
为了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更多群众零距离体验全民艺术普及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及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着力打造多元化的全民艺术普及展示交流平台。
除线下展示外,学校还创建了抖音官方账号,建立了“趣学趣展示”主题的短视频矩阵。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学校连续举办了三届“趣学趣展示”学员才艺短视频大赛,将优雅的古典舞、动人的二胡表演、引人入胜的国画写意创作等集体搬上“云端”,进一步点燃了渭南市民的“学艺热”。
此外,学校还着力建设“渭南有艺 十分有约”文化志愿者网络微课,推出“创一门课”慕课视频,并与当地电视台、网络平台合作,进行媒体和线上展播,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习。
“我们将持续搭建更多优质的展示平台,不断深化‘趣学趣展示’品牌的激励效应,为每颗热爱艺术的心灵提供绽放光彩的舞台,让更多学员在‘终身美育学校’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田建说。
2025年9月12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陕西渭南:“趣学趣展示”真有趣》
来源:觅世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