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田间地头在家门口手机直播卖产品,售货时还不忘捎带上家乡的传统文化……山东邹城“直播达人”把手机当成“新农机”,直播带货成了日常“新农活”,“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站在田间地头在家门口手机直播卖产品,售货时还不忘捎带上家乡的传统文化……山东邹城“直播达人”把手机当成“新农机”,直播带货成了日常“新农活”,“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今天上午又发出42单货。俺家的农产品几乎全是靠网购卖出去的。”中心店镇大元村农民李竞良介绍,他家的草莓、黄桃、蓝莓等农产品购销都靠手机点单,半个月就卖出8万公斤。 “人家点单10斤,我发11斤,还专捡优质鲜货。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李竞良表示,网上卖产品,关键靠诚信赢人。 “农村不缺产品,缺的是商品、是把农户连接到大市场的通道。”田黄镇杨峪村返乡创业青年、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赵馥说。在乡村振兴中,赵馥带头成立山东沃犁诗生态农业公司,靠着一部手机打天下,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
为把农业、农村变成“新农人”创业的舞台,邹城市出台资金扶持、场地协调、人才培训等多项优惠政策,全市 930多个自然村实现电商培训全覆盖。
农产品不仅好吃,还要好看;不仅好看,更要“放心”。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自然都会把这种“放心”寄托在“品牌”这个特殊符号上。
邹城市顺势而为,通过“政府+村(居)+农户”“政府+电商平台+农户”“龙头企业+直播达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乡村振兴合伙人+农户”等方式,带动支持农产品生产销售走标准化创新之路,以品牌抢占市场先机。
如今在邹城,“新农人”已不满足单纯的“直播带货”,他们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农文旅”领域。
田黄镇农民赵继红在跟女儿学直播农产品的过程中,慢慢掌握了使用手机技巧。在卖产品的同时,她不忘把家乡的山川河流、乡风民俗、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拍成视频宣传出去,仅去年就吸引前来踏青、采摘、品农家宴、旅游观光、康养休闲的短线游客15000多人次,收入大增。如今赵继红成了农产品“直播达人”,乡村振兴的“文创能人”。
大束街道大洪沟村通过村民手机直播带货,吸引浙江中图文旅集团前来投资合作,村企携手打造成“大洪漫谷”乡村文旅项目。 “直播达人”常年穿行于全市85个乡村精品文旅示范点,从人文、自然、民俗等多个维度,挖掘本地深厚文化内涵,推介系列旅游消费产品,推动文旅新业态潮起勃发。(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丁永宏 冯贵雨)
来源:泗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