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由中共河曲县委宣传部主办,河曲县文化和旅游局、河曲县宣传事务中心承办的第六届“海红花”奖民歌二人台大赛(决赛)在我县人民广场举行。大赛为期三天,来自全县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选手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河曲县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群众艺术的蓬勃活力。县政协主
河曲县融媒体中心
9月7日,由中共河曲县委宣传部主办,河曲县文化和旅游局、河曲县宣传事务中心承办的第六届“海红花”奖民歌二人台大赛(决赛)在我县人民广场举行。大赛为期三天,来自全县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选手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河曲县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群众艺术的蓬勃活力。县政协主席张秀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丁国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补娥,副县长赵振宇、李瑞光、王红卫,县政协副主席梁三国、张淑芳莅临现场观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发奖牌和证书。
本届大赛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加强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三大国家级非遗的系统保护与当代传承,进一步擦亮“海红花”大赛品牌,有效提升河曲文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曲新篇章注入深厚文化力量。
歌起黄河,声振黄土。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专业组选手技艺精湛、比拼激烈,展现出艺术传承的专业高度;来自乡间的普通群众以质朴醇厚的乡音乡韵,传递出非遗深厚的民间根基;更令人振奋的是,众多青少年学生登台亮相,以青春朝气为传统艺术注入全新活力。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艺的竞技,更成为一场全民参与、代际接力的文化盛会,全面彰显了我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节目太精彩了!尤其是看到老中青少四代同台传承咱们河曲的非遗,演员们表演的特别好。我带着孩子一起来看,就是希望他也能了解、喜欢上家乡的非遗。”市民董飞荣说。
整场演出中,河曲民歌、二人台小戏、器乐合奏等节目轮番登场,配合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充分展现了河曲民歌二人台浓郁的地方风情和独特艺术魅力,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期间,河曲优秀歌手郭文华、许海霞、邬光等相继献艺,将颁奖晚会不断推向高潮。
本次大赛共设少年组、中老年组、非专业剧目组、青年非专业组、器乐非专业组、器乐专业组、剧目专业组、青年专业组8个组别。经过初赛、复赛与决赛的激烈角逐,8个组别共评选出一等奖8人,分别是:任萱东、苗月英、方秀兰、胡小雨、许媛、刘彦良、白雪、刘换丽。二等奖10人,分别是:张佳怡、何佳妮、李俊英、杨慧妮、柳慧琴、鲁晋春、郝丽娜、王茂华、张瑞军、王艳芳。三等奖9人,分别是:樊津、张景淳、张建峰、白毛毛、贾俊英、薛培文、贺慧芳、乔通、王晶。巡镇镇中心文化站选送的《乡村振兴迎亲人》与西口镇惠通社区选送的小戏《订婚》荣获剧目创新奖;西口镇、楼子营镇、刘家塔镇、巡镇镇、鹿固乡、大电厂、教育体育局及长城小学等单位获得组织奖。
青年专业组获奖选手刘换丽表示:“我们县里每年举办海红花大赛,‘海红花’奖是一个珍贵的舞台,它扎根于民间,体现了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土地和人民。我从小热爱二人台,也一直在努力学习这门艺术,我将更坚定地传承和发扬二人台文化。在这里,比拼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谁能够唱出乡土的真情实感,而这也是我们创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中老年组选手任宝田说:“河曲民歌二人台是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我打小就喜欢跟上大人唱。在退休以后,我仍然热爱这个民歌二人台,年龄虽然大了,我的身体还很健康,想发挥一点余热,每年县里举办这个海红花大赛,我也来参加,借助平台,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圆了我唱二人台的梦。”
少年组选手李梓萌说:“我从小就听大人唱民歌二人台,这几年我们学校也给我们开设了‘非遗进课堂’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了几首像《拜大年》、《五月散花》这样欢快的曲子后,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今年我参赛的曲目是《羊倌歌》,我觉得我们小学生有责任把家乡的瑰宝传唱下去,而且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它变得更酷、更流行!”
从专业演员的精湛诠释,到民间群众的真挚表达,再到青少年的新颖传承,大赛呈现了河曲非遗生生不息的传承脉络。“海红花”奖正如一座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决赛暨颁奖晚会在舞蹈《盛世欢歌》中落下帷幕。
为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本次演出通过河曲县融媒体中心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忻州日报、忻州广电、人民网山西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线上观看总量数超50万人次,极大提升了活动影响力。近年来,河曲县坚持文旅融合,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与创新,推动民歌二人台艺术不断焕发新活力,曾三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今,河曲民歌与二人台已成为全县的金字招牌、山西的文化符号和一张靓丽的对外宣传名片。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来源:山西画报忻州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