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林习武札记:辨真功、择明师、走正途, 给武林后学的避坑启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09:10 2

摘要: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

正文

某自束发习武,浸淫武道数十载。

在叩问武学真谛的路上,亦如万千武友:曾陷 “盼一夜成高手” 的虚妄,吃过 “掷金拜师却学无所得” 的亏,也踏遍山河寻访过不少 “名师名拳”。其间有失败的苦涩,有抉择的迷茫,幸而不曾放弃,如今对武道渐有体悟,对习武求学的门道也摸出些心得。

今将这些私藏的体会写出来,盼能为武林后学点亮一盏灯,助其清醒择路、正解武术、踏实求学 —— 若能让诸位少走些弯路,便是某最大的初衷。

如今社会开放文明,可武林中的 “门派之见” 仍根深蒂固:各派多夸己长、自诩 “天下第一”,更有不少 “新门派”“新功法” 扎堆 “创新”。面对这漫天的古拳、新功、异派,不少后学难免眼花缭乱 ——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哪家功夫才算第一?某结合自身经历,说些实在话。

学武术的终极目的,是为实战服务。

如今武术发展出三大形态:表演(套路)、健身(气功、养生操)、技击(实战自卫、擂台搏击)。三者本可相融共生,却被些别有用心之人混为一谈,坑了不少初习者。

多数习武的年轻人,多受武侠片、江湖传说影响 —— 影视里的功夫神乎其神、好看至极,便一心想求 “神功绝技”。有些 “大师” 正抓着这份心思,鼓吹 “七天速成”“传授绝世神功”,听着就让人心动。

可诸位细想:每个习武者的初衷,都是学些真技击,要么提升实战防卫能力,要么圆自己的功夫梦。可若练了数年,学的只是健身、表演类的花架子,还算幸运;更可悲的是,有些 “功夫” 既不能表演(顶多劈砖碎石唬人)、不能健身,还把身体练坏了 —— 这不是 “大师” 的错,又是谁的错?

某敢说:真正的武术,是以技击为核心,兼容健身、表演的 “打人术”

什么是技击的本质?就是 “精简、实用、不花哨”。

你看李小龙的截拳道,常用的不就是直拳、摆拳、边腿、侧踹这些基础技法?何曾有 “追魂腿”“夺命掌” 那般虚妄的 “神功”?

再看散打王擂台,哪一场对决用了 “降龙十八掌”?哪一次胜负是靠 “隔空拳” 将人击出丈外?没有!这便印证了一句话:

精华的必是简单的,简单的必是实用的,实用的才是精华的

所以,后学们在拜师前,一定要先想清楚:

你学武术是为了表演?健身?还是技击?想明白这点,才不会选错路。

真正的武术,该有这样的样子:

内涵是精简实用的技击逻辑,外形无半分花哨;能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练出原始爆发力,纠正发力动作,养成本能反应,最终学到能在街头、擂台用得上的格斗技巧。

不少武友总想着:“我得找门最好的功夫学,这样才能成高手、圆理想。” 于是翻遍武术杂志、搜遍网络,看哪家功法吹得最玄、介绍得最多,比较来比较去,选定一门就练 —— 可今天听说截拳道好就换截拳道,明天听大成拳厉害又改大成拳,甚至 “三天大成、七天形意、半月散打”,总觉得下一门才是 “第一”。这般朝三暮四,能学好功夫吗?

某的看法是:功夫本无 “第一”,能否练出 “第一”,全在习武者是否用心、是否刻苦

任何门派的功夫,哪怕再科学、再实用,你若不花时间打磨、不用心钻研,“第一” 也会变成 “最差”;反之,不管是大成拳、形意拳、散打,还是截拳道,只要你沉下心练透、学精,它于你而言就是 “天下第一”。

举个例子:假定大成拳比截拳道 “厉害”,现在有 A、B 两人,都是零基础、先天素质差不多,拜的也都是名师,同一天分别练大成拳和截拳道。A 觉得大成拳 “功力非凡”,却懒懒散散,只在师傅盯着时才练;B 虽练截拳道,却格外勤奋 —— 师傅教时刻苦练,私下还钻研理论、加练强度。两年后,你说 A 的大成拳厉害,还是 B 的截拳道厉害?答案不用某说,诸位也清楚。

所以,别再执着于 “找第一的功夫”,不如先找 “符合真武术标准(精简、实用、不花哨)” 的功法,再找个好老师(下文细说),然后沉下心苦练 —— 这门功夫,自然会成为你的 “天下第一”。至于 “神功绝技”“速成拳法”,千万别信!

习武的第一步是 “求学”,可如今门派纷呈、武馆林立、“名师” 遍地,初习者很容易陷进 “迷营”:要么练了一辈子没摸透武道真谛,要么花光财力、耗光时间却学无所得。

某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怎么选武馆、择师傅,避开那些坑。

习武无非三条路:上武馆、拜师傅、靠自学。

这里先说说武馆和拜师 —— 尤其是武馆,坑最多,得格外留心。

现在的武馆多如牛毛,光武术杂志上的广告就数不清。这些广告一个比一个动听:“包分配、拿高薪”“某大师亲自执教”“某拳总部 / 基地”,甚至还兼教军事、影视、商务 —— 这般天花乱坠的话,最容易勾住年少气盛、一心向武却欠思量的后辈。

某早年就踩过这坑:当年弃学离家,掷出比寻常学费高几倍、几十倍的钱,就盼着武馆能圆功夫梦。可后来才明白:在校三年尚难学透一门学问,武馆短短半年、一年,要学武术还兼及其他,岂能学得精?

再说说那些 “噱头”:

“包分配高薪”:如今大学生都没有国家包分配,私办武馆何来这般能力?即便有保安培训班能 “推荐工作”,也得看用人单位的脸色,绝非 “参训即上岗”;“大师亲授”:稍有规模的武馆,所谓 “大师” 多忙于经营管理,你待上一年半载,恐怕都难见其面;“总部 / 基地”:这名号多是馆长自己起的,并非国家认证 —— 别被名字唬住。

某的建议是:若你只是想学防身技击,或单纯为了练武术,没必要选大武馆;反而那些广告朴实、规模不大的小武馆,或是个人教学,更可能有真东西。若实在被广告吸引,一定要先去实地考察 —— 重点看教学质量(是不是排队 “广播体操式” 操练)、教学条件,也可以先报一个月短期班试试水,再决定要不要续学。

拜师学武,是某最赞成的路,但择师有三个关键点,后学们一定要记牢:

别舍近求远:远的师傅未必比身边的好,古人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你家附近就有藏着真功夫的 “隐士”;重 “明师” 轻 “名师”:“名师” 是有头衔、有名气的人,未必懂真武学;“明师” 是懂武学哲理、有科学训练方法、武德端正的人 —— 当然,“名师” 也可能是 “明师”,但要防着 “有名无实” 的假大师;别苛求师傅是 “拳王”:马俊仁没拿过世界冠军,却培养出王军霞等奥运冠军;散打教练佟庆辉、管建民、翟寿涛,也不是世界冠军,却教出了一批世界冠军 —— 关键看师傅有没有 “真东西”:对武术的认知是否正确科学、训练方法是否管用、有没有实战经验、教学是否严格。若这些都满足,哪怕他没名气,也是值得拜的 “明师”。

另外,拜师还要看 “武德”—— 习武先习德,师傅的人品、德行,比功夫高低更重要。学武不仅是学 “怎么打”,更是学 “怎么做人”。

这点在 “武术篇” 已说过,这里再重申一次:选武术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 ——

想表演:去学国家规定套路或体操,专业且规范;想健身:练太极拳,或每天早起跑步就够(其实心情愉快,比啥都重要);想技击:就选 “精简、实用、不花哨” 的功夫,别被 “神功绝技” 的广告骗了。

自学是如今很多武友的选择 —— 要么没时间,要么没财力,只能靠武术杂志、光盘、图书、函授教材自己练。某也是自学出身,知道这条路难走,但只要方法对,一样能练出实用功夫,实现强身自卫的目标。

很多自学的武友,把武术当成精神寄托,哪怕经济不宽裕,也会咬牙买一堆武术书刊。买书刊学理论、拓眼界是好的,但千万别 “这山望着那山高”—— 今天看某功法广告心动,就花钱买教材;明天见另一门功夫吹得玄,又跟风去学。这般折腾,最后只会沦为 “武术图书收藏者”,啥真功夫也学不到。

某的经验是:选一门你觉得科学、可行的功法(比如函授课程),沉下心学完、学精,再考虑学下一门 —— 就像爬山,得先登上一座山顶,再去爬下一座。

另外要明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时,“师傅” 就是那些教材、书刊 —— 它们教你 “怎么练”,但能不能练成,全看你有没有毅力、肯不肯下苦功。哪怕你藏着再多 “秘笈”,若不落地练习,也只会 “眼高手低”,成不了真武者。

还有个实情要告诉大家:如今很多函授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多是互相摘抄 —— 市场经济下,别指望每本都有 “独家秘诀”。

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计划,自学武术更是如此。你得制定一个 “合理、科学、可行” 的计划,按计划练,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比如练了半个月,发现身体素质训练强度不够,就适当加大。

某早年曾订过这样的计划,供大家参考:

晨间 5:50-8:005:50 起床,6:00-8:00 早训:准备活动 10 分钟→5 公里长跑 20 分钟→柔韧训练 30 分钟→内功训练 60 分钟日间 8:30-18:00日常工作,间隙抽时间琢磨技术细节(比如比划发力动作)晚间 18:30-21:30正常训练:准备活动 10 分钟→柔韧训练 30 分钟→技术体会 20 分钟→沙包 / 击靶 / 模拟实战 50 分钟→新知识学习 20 分钟→跳绳 10 分钟→素质训练 30 分钟→放松整理(慢走、深呼吸、自我拍打)10 分钟→静坐 5-10 分钟(复盘训练不足、预想实战场景)

除了短期计划,还要有 “中长期计划”—— 比如每周要学哪些新技术、每月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爆发力提升、反应变快)、每季度要进行一次实战模拟检验成果。这样练下来,才不会 “没头绪”,也不会轻易中断。

某把这段话贴在床头,每次练得想放弃、实战遇挫折、心态浮躁时,就大声念出来 —— 它陪某走过了很多难路,现在也分享给大家:

“若心中想败,你便败了;若无必胜决心,绝无任何成就 —— 纵使想赢,只要念及‘失败’,胜利便不会向你微笑!

若行事不认真,你便败了;大自然早已昭示:成功取决于意志力,一切由精神状态决定。

若心念‘落后’,你便落后了;若想登武道高峰,在胜利到来前,心中必存‘我一定能做到’的信念 ——‘我必能成,我必能成’!

武道战果,从非靠‘强势’‘快速’可得;终能夺魁者,皆是心中有‘必成’信念之人!”

建议大家背熟这段话 —— 训练时犯懒、实战中受挫、心态不稳时,就大声喊:“我一定能做到!我是不可战胜的!我是最棒的!我必成功!”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治学需积累,读书为求知,行路是实践,体悟方为真。武道研修亦如此,习者在生活与练拳中,难免遇千般困、万般难。若能咬牙向前、逢难而进,便是对自我人生的一次超越 —— 这,便是某数十载习武最大的感悟。

来源:京门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