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9日,在第六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的“国际短视频+城市”主题研讨活动中,多位嘉宾围绕短视频如何助力国际传播、怎样提升国际城市的影响力展开研讨,共同探索城市“现象级顶流”的短视频密码。
延续上个冰雪季火热势头的“尔滨”,这个冰雪季依然火爆,八方游客跨越山海而来,搅热冰雪之城哈尔滨,“尔滨”也因此成为短视频平台“现象级网红”。
12月19日,在第六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的“国际短视频+城市”主题研讨活动中,多位嘉宾围绕短视频如何助力国际传播、怎样提升国际城市的影响力展开研讨,共同探索城市“现象级顶流”的短视频密码。
杨忠萍发言
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总经理王新玲认为,内容是传播的起点。选好内容,选好呈现方式,选好传播路径,是一次成功传播的基本要素。什么样的短视频适合海外传播?“情感是共通的,大多外国网友和我们一样,喜欢有信息、有温度、有故事、有人文、有情绪、有品质的产品。”王新玲说。
“去年冬天哈尔滨因冰雪游火爆出圈,一跃变身顶流城市,被称为‘互联网打造的5A级景区’。冰雪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名片,万众瞩目的冰雪大世界如梦如幻,夜幕下的中央大街游人如织,洁白的太阳岛正在筹备国际雪雕赛事,‘冰世界、雪天下’的城市新IP正璀璨绽放。哈尔滨是一座别具一格、生机勃勃的魅力之城,更是一座需要被世界聆听、值得被深入品读的宝藏之城。” 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忠萍如此推介哈尔滨。她介绍,本届大赛将冰雪胜地、魅力之城列入年度竞赛单元,收获了众多精品力作,有效提升了哈尔滨的国际辨识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为在更高平台传播哈尔滨声音,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新路径。
范红作分享
短视频精准传播,跨文化情感连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对短视频如何做好国际传播进行了分享。“‘整活’这个词很重要,哈尔滨是很会整活的城市,比如说冰雪节,很多梗都是整活,做文旅不会整活就没有传播力。”范红认为,讲国际传播,第一要讲好人的故事,用不同人来讲故事,提升全城的可爱度。还要以文化底色讲故事,讲出独特的、唯一的,不要过度美化,传播原真性的生活。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对这一话题也谈了见解。她说,因为这两年冰雪的火爆,哈尔滨不仅城市形象大大出圈,城市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传播方式展现出不同的形象和气质,而且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一个非常直观的名片。不仅是城市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城市品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对此,孙明谈了几方面思考:短视频的传播要深化城市的特色,塑造独特的形象。在传播中要有底蕴、有积淀,对于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现代发展的融入,要能提炼出更具代表性的IP式的文化元素,这直接决定着传播的话题性。要借助微短剧开展全面的创新,因为微短剧以小情节、大反转、强冲突和高爽感,满足了很多受众的情感需求、价值共振。要细分国际受众,实施精准传播。城市是一个窗口,短视频的风格设计可以兼顾美学和创意、内容和情感。
孙明发言
在“城市主题短视频的国际传播经验与挑战”圆桌讨论环节,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综合品牌部主任肖艳艳说,要通过短视频做好城市的国际形象传播,也就是从文化共鸣、内容共通还有形式新颖的角度进行创造,反映本地的“特”,吸引国际受众的关注。要持续地关注当下,保持内容的创作力。同时还要兼顾过去,坚定文化自信。
研讨会现场
在“让短视频赋能城市品牌国际传播”圆桌研讨环节,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卢越分享了哈尔滨市宣传部门对短视频赋能城市品牌方面所做的工作。短视频能够成功为哈尔滨市赋能,缘于哈尔滨是一个制作短视频的宝库,这里有天然的冰雪资源,有厚重的城市文化,以及知名的必打卡的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还有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老建筑串联起了一个城市的印记。这些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制作短视频提供了丰富的元素,让短视频有无尽的制作空间。
“提到赋能,我感觉短视频对我们城市的营销,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短视频的传播不仅传播了哈尔滨的资源,还变相拉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叫响城市IP。”卢越介绍,哈尔滨汲取去年的工作经验,积极地设置相关话题,把外宣工作和国际传播工作有序、有效结合,让更多的人通过冰雪和即将召开的亚冬会深刻认识哈尔滨。同时不断放大哈尔滨宠客这一热情,积极做好全方位服务,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爱上“尔滨”。
记者:刘莉;摄影:郭俊峰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