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产品研发进展还顺利吗?分期履行有没有遇到困难?”炙热的三伏天刚过,一大清早,长丰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陈朴刚到办公室,就拨通了一起前不久刚执结案件的被执行人电话。
“最新产品研发进展还顺利吗?分期履行有没有遇到困难?”炙热的三伏天刚过,一大清早,长丰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陈朴刚到办公室,就拨通了一起前不久刚执结案件的被执行人电话。
“非常顺利,感谢法院帮我们争取到喘息的时间,第二期还款已经按期打到法院指定账户了。过两天,我们要召开产品发布会,企业终于恢复正常经营了。”电话那头传来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爽朗的笑声。
时间回溯到2020年,作为长丰县招商引资企业,某生物科技公司(下称生物公司)因管理不善,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某国有企业向长丰法院起诉,要求某生物科技公司偿还欠付的300余万元代建工程款等费用。法院判决后,生物公司没有按照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履行给付义务,某国有企业遂向长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一次去生物公司时,实验室的设备还在运转,但研发人员眼神里满是焦虑。”陈朴回忆道。
经过办案人员现场勘查,生物公司掌握着20余项国家专利、100余项重大成果,名下还有土地、厂房以及价值不菲的科研设备,但账面流动资金却不足百万元。正处在生物制品研发的关键期,若采取强制查封、扣押、拍卖设备等强制执行措施,直接影响生物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这意味着前期高额的研发投入打了水漂,可能会让企业断送发展机遇。
生物公司科研团队负责人是一名国内知名大学生物学博士,面对这一情况,他红着眼圈向执行干警询问:“厂子是不是要倒闭了?”
而申请执行人某国有企业同样压力巨大:“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甚至考虑过低价拍卖他们的设备,但这意味着对方彻底失去偿债能力,他们200多名员工也会面临失业。”
一边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另一边是尽可能为陷入资金困难和发展瓶颈期的民营企业留足发展缓冲空间。面对“国有资产安全”与“民企生死”的双重考验,如何让案件执行的两难困境变为双赢的发展局面,陈朴决定先从调解入手。
为此,陈朴先后四次深入生物公司,耐心倾听公司诉求,向其阐明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引导其正视偿还债务的责任;同时,向申请执行人说明被执行人的经营困境和发展潜力,建议其考虑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债权。经过七轮“背靠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方案:设置6个月履行观察期,同时动态调整信用修复等级,生物公司承诺分期履行债务,国有企业则同意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
至此,这场持续五年的执行僵局,终于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双方当事人对长丰法院干警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激不已。某国有企业与生物公司负责人共同来到长丰法院,向执行干警送来两面锦旗表示感谢。金灿灿的锦旗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是对长丰法院高效执行、为企解难的充分肯定。
来源: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