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陶蕙隽)日前,2025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自强不息成长路》专题科普讲座。
苏国辉院士为同学答疑解惑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陶蕙隽)日前,2025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自强不息成长路》专题科普讲座。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协、市教育局、团市委、中科院广州分院主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州院士活动中心、市电视台全媒体传播中心、天河区科协、华师附小承办,旨在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和科学教育。
趣味视角解码神经科学奥秘
讲座伊始,苏国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场的学生介绍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为在场同学们开启了神经科学的探索之门。他从“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三部分展开,阐述了脑科学基本知识,并生动讲述了自身在神经再生领域的重大突破。
苏国辉还联系生活实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了运动与大脑健康的关系。他将运动比作一颗“多功能药丸”,并借助实验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改善情绪、缓解抑郁,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坚持运动”的深刻意义。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运动后学数学更轻松,是不是运动对大脑有帮助呀?”“手上神经断了恢复快,视神经恢复为什么慢呢?”“枸杞里有什么成分,能帮助神经细胞保持健康吗?”一个个问题充满童真与思考,一次次解答兼具专业与温度,现场掌声、笑声不断。同学们在与院士的对话中,不仅解开了心中疑惑,更加深了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与向往。
以兴趣引领学习成长事半功倍
讲座中,苏国辉着眼于青少年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从兴趣培养与方法引导的角度,为同学们带来深刻启示。他从“少年时代玩比学习‘重要’”的亲身经历切入,指出青春期的广泛探索和兴趣发掘对长远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鼓励同学们在扎实学好基本功的同时,主动寻找、选择并培养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
苏国辉结合自己青年时期海外求学的经历,强调“自强不息”与“主动积极”的重要性。他分享了自己主动参与额外研究工作的经历,这种“自讨苦吃”的方式不仅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科研方法和思维训练经验,也让他获得了许多难得的工作机会。他建议同学们珍惜过程、学会欣赏奋斗中的点滴进步,让实现目标的路途本身成为充满获得感的成长体验。苏国辉以平等真诚的对话,助力同学们在新学期树立信心、掌握方法、勇敢探索。
院士讲述家国情怀引领人生选择
从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普通留学生,到学成后毅然归国、深耕科研一线的学者,苏国辉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成长路上的关键选择与心路历程。在美国求学期间,他通过参与读书会,开始真正建立起国家的概念和对祖国的认同;在深入了解中国饱含血泪与屈辱的近代史后,他决定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自己祖国,参加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和获得社会大众尊重的机会,远比在异国他乡大得多。”苏国辉凭借着“情感的直觉”和纯朴的感情,怀着真挚的爱国情怀回到祖国,为中国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理念,正是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展现出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也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9年,22名院士、180多名专家学者面向34万名学生做了887场科普报告。9年来,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搭建起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珍贵桥梁,更持续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在年轻一代心中厚植家国情怀、铸就科学梦想,成为广州推动科学教育普及、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的重要平台。
来源:广州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