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因只是张晚意和李沁在二楼栏杆边吹风,龚俊从底下路过,抬头打了个招呼。
“嫂子开门,我是我哥”这八个字,昨晚在弹幕里刷了整整七分钟。
起因只是张晚意和李沁在二楼栏杆边吹风,龚俊从底下路过,抬头打了个招呼。
镜头切得随意,连BGM都没给,网友却像被戳了笑穴,一秒脑补出狗血小剧场:嫂子红着脸,小叔子压低声线,哥哥正在赶回来的路上。
李沁那句没说完的“果然我们是……”成了引线。
有人猜她想接“果然我们是被围观的小情侣”,也有人笃定后半句是“果然我们是工具人”。
正片没给答案,反倒让梗越滚越大,#果然我们是#冲上热搜,阅读量两亿。
节目组估计在监控器后面偷笑:一句半截话省下的剪辑费,比买三个热搜都值。
这不是《花少》第一次被观众“带飞”。
往季里,张若昀在帐篷外煮泡面,弹幕刷“唐艺昕查岗倒计时”;刘敏涛半夜哼《红色高跟鞋》,第二天全网出REMIX版。
观众早就不满足于“看”,他们要“玩”,把综艺当成开放剧本杀,嘉宾是NPC,自己是编剧。
这次的三人组恰好提供了新鲜素材。
龚俊的“憨憨小狗”人设太稳,张晚意自带老干部气场,李沁介于姐姐和损友之间,随便一个站位都像晋江文封面。
网友把他们的日常剪成伪预告:龚俊扛着椰子跑,张晚意皱眉追,李沁在后面喊“别砸着我鞋!
”播放量一夜破百万,评论区全是“求原片”。
有人觉得这种狂欢太疯,我倒觉得挺好。
以前综艺是明星单向输出,现在观众用二创把节目“二次孵化”,梗比正片先出圈,明星和素人一起当互联网乐子人。
就像有人说的:“我们看的是综艺吗?
是大型线上团建。
”
当然,也有人担心过度玩梗会反噬。
但目前来看,《花少》聪明在没硬蹭,让子弹飞一会儿,再悄悄把网友脑洞剪进加更版。
观众得了参与感,节目收了热度,双赢。
说到底,大家爱的就是这种“半真半假”的松弛感。
明星不用完美,观众不用严肃,一句没说完的话就能让全网嗨到凌晨三点。
下次要是张晚意和李沁再站楼上,龚俊最好别抬头——不然“嫂子文学”能写到第三季。
来源:莫多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