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A股呈现“沪弱深强”格局,三大指数涨跌互现但分化显著。上证指数微涨0.13%至3812.22点,盘中一度触及3826.99点年内新高后回落,显示3800点上方压力仍存。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表现更强,分别上涨0.38%和1.27%,后者在AI产业链反弹带动下收
A股冲高回落暗藏三大悬念!机构:两类资金正在暗战
一、市场现象:指数分化与板块冰火两重天
昨日A股呈现“沪弱深强”格局,三大指数涨跌互现但分化显著。上证指数微涨0.13%至3812.22点,盘中一度触及3826.99点年内新高后回落,显示3800点上方压力仍存。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表现更强,分别上涨0.38%和1.27%,后者在AI产业链反弹带动下收复2900点关口。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两市成交额缩减至1.98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404亿元,创近两周新低,反映出市场追高意愿不足。
板块表现呈现极端分化:
- 科技成长股逆势领涨:AI硬件方向全线爆发,通信、电子板块掀起涨停潮。液冷服务器订单排期已至2025年Q4,某龙头企业因英伟达GB300芯片热设计功率提升,订单能见度延伸至2026年。卫星通信概念受政策催化,工信部新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许可直接推动相关企业股价飙升 。
- 新能源产业链集体重挫:光伏、锂电板块资金净流出超90亿元,多晶硅价格跌破60元/公斤创三年新低,行业“限产保价”政策下,部分企业开工率环比下降10%-15%。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单日下跌4.2%,反映出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加剧。
- 防御性资产逆势走强:国际金价突破36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黄金ETF单日资金流入超17亿元。房地产板块受一线城市政策松绑预期推动,多股涨幅超5%。
美股市场呈现“道弱纳强”特征:道琼斯指数下跌0.48%至45490.92点,标普500微涨0.30%,纳斯达克小幅收高0.03%。科技巨头表现分化,博通因财报超预期上涨1.2%,但英伟达因客户集中度风险下跌1.8%。值得注意的是,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仅增5.4万人,远低于预期的6.5万人,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 。
二、归因分析:四重矛盾主导市场分化
(一)政策周期错位与产业趋势博弈
1. 国内政策组合拳发力:证监会近期密集出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减持规则等政策,公募基金费率下调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200亿元成本。但政策效果呈现结构性差异,AI算力、卫星通信等战略新兴产业获得专项基金支持,而光伏、化工等传统行业通过“反内卷”政策加速产能整合 。
2. 美联储政策预期反复:尽管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升至91%,但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新增2.2万人(预期7.5万人),失业率升至4.3%,经济“软着陆”预期减弱。中美政策周期的错位(中国宽松 vs 美国紧缩)使得外资在配置上出现分歧,部分资金从A股科技板块转向美股高股息资产 。
(二)资金流向分化与市场情绪博弈
1. 聪明资金的逆向布局:北向资金在指数调整期间逆势加仓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资产,同时减持部分前期涨幅过高的AI硬件标的,呈现“高低切换”特征。杠杆资金风险逐步累积,A股两融余额突破2.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若市场持续调整可能引发强制平仓连锁反应 。
2. 散户情绪与机构策略的碰撞:8月中旬调查显示,86%的散户投资者表示“赚到了钱”,但满仓投资者占比已达31%,追涨风险显著上升。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将美股科技股评级下调至“中性”,建议配置公用事业、消费必需品等防御性板块,这种调仓策略通过北向资金传导至A股市场 。
(三)产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
1. A股科技板块内生增长:算力国产化和机器人产业链突破成为结构性亮点。低空经济领域,合肥等地“共享机场”投入运营,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半导体设备企业因对华出口限制,美国同行Q2营收同比下滑18%,而国内企业凭借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超30% 。
2. 美股科技股外患内忧:美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部分科技巨头在华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业绩增速放缓。AI明星股C3.ai因营收下滑24%股价暴跌11%,反映出美股科技板块的盈利兑现压力 。
(四)国际资本再配置与地缘风险溢价
1. 全球资金流向调整: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中东石油美元、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加速增配中国资产。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其中科技股占比超60%。但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如俄乌冲突、中东局势)推动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元资产,IIF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兴市场股市资金净流出达480亿美元 。
2. 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变化: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8月末官方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黄金占外汇储备比重升至7.64%,显示出对全球货币体系不确定性的对冲需求。人民币汇率在政策干预下保持稳定,8月外汇储备规模回升至3.3万亿美元,为外资流入提供了稳定的汇率环境 。
三、结论与展望:分化行情中的结构性机会
(一)短期波动与中期趋势
1. 技术面关键点位:上证指数若跌破3800点缺口支撑,可能引发技术性止损盘涌出;上方压力位3850点需量能配合(沪市单日成交额≥7500亿元)。创业板指需观察2850点(20日均线)有效性,若放量突破2950点可加仓科技成长股,否则需警惕进一步回调。
2. 资金面预警信号:两融余额与成交额“双破2万亿”现象已持续14个交易日,历史经验显示当融资买入额占比超12%时波动风险显著上升,当前该比例为11.63%。北向资金连续三日净流出,需关注其是否转向防御性资产配置,若持续流出可能加剧市场调整压力 。
(二)结构性机会与风险提示
1. 重点关注方向:
- 政策受益的反内卷行业:光伏、化工等通过产能整合提升集中度,龙头企业毛利率有望改善5-8个百分点。
- 高景气科技赛道:液冷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2025-2029年复合增速超40%,订单能见度高。
- 防御性资产:银行、电力等高股息板块(股息率超5%),叠加黄金ETF对冲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
2. 风险规避领域:
- 高估值科技股:部分AI硬件标的动态市盈率超80倍,换手率超30%,需警惕获利盘抛压。
- 地产链与周期股:短期受制于销售数据疲软和全球制造业PMI下滑,盈利弹性减弱 。
当前A股正处于“政策底”向“市场底”过渡的关键阶段,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中长期趋势依然向好。投资者需淡化指数波动,聚焦产业升级与政策红利的交集,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正如历史经验所示,每一次市场分化都是认知差变现的机遇窗口,而聪明资金的逆势布局往往预示着新一轮行情的起点。(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澎湃新闻、中国证券报、华安证券研报)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