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 正义的守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10:14 1

摘要: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仪式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既是对抗战伟大胜利的崇高礼赞,也是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纪念大会开始前,受阅部队在准备。 新华社发

主办:广青融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策划:符国章 丛光辉

执行:郑巧蓉 陈天旭

编者按: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仪式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既是对抗战伟大胜利的崇高礼赞,也是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一代注定要完成这场精神接力,将对抗战精神的敬意与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担当作为的勇气,努力续写属于当代青年的时代华章。

指导老师:华南理工大学刘涛暨南大学马立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泽华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不仅是一场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和平宣示。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仿佛仍在历史的长廊中回响,南京城的悲怆记忆永远刻在民族心灵深处。而今日之中国,已经以自信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回望那段烽火岁月,3500万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14年抗战不仅是中华民族存亡的生死抉择,更是对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守护。我们不能忘记,“密苏里”号战舰上那象征性的日落,是多少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黎明。这场阅兵仪式不只是一次展示,更是对每一滴为自由流下的热血的崇高致敬。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歪曲、单边主义的冲击,青年更应勇担重任:用严谨的学术研究铭记历史真实,以开放的胸怀促进文明互鉴,借创新的手段传承民族精神。

当承载着抗战荣光的功勋旗帜与当代中国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同框呈现,便勾勒出中国由筚路蓝缕走向复兴的跨越式发展轨迹。80年过去,历史的光芒依然照亮前路。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引领,做中华文明的坚定守护者,做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历经沧桑的长城依旧巍然屹立,中华民族的奋进精神也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华南理工大学 牟莹歌

“知”之深刻,“行”之笃实

80载沧桑巨变,胜利日号角长鸣。当铁流滚滚、战鹰掠过长空,我不禁心潮澎湃——这不仅是一场国力强盛的展示,更是一堂穿越时空的历史课、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体淬火。先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和平丰碑,在今日仍闪耀着警示与启迪的光芒。

铭记历史,绝非沉溺苦难,而是为了锚定前行的目标;缅怀先烈,亦非简单追思,更要承接其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抗战的集体记忆,构成了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坚硬内核,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更彰显了团结与坚韧的伟大力量。在当今时代,这份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凝聚共识、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定海神针,指引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明晰自身方位。

身为新时代青年,助力捍卫中华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首在“知”之深刻,更贵在“行”之笃实。我们以理性审视被侵略的过去,因而更加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向世界讲述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与此同时,应将爱国情、强国志化为踏实行动:以求知探索助力科技创新,以文明互鉴促进文化自信,以理性包容参与全球对话。历史接力传承,唯有从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与勇气,方能真正不负先烈、不负时代,在开创未来的征途上继续书写和平与荣光。

华南理工大学 徐欣瑶

在历史回声中,听见青年的回答

9月3日,当庄严的礼炮声划破长空,我的内心也随之震动。80年前,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才换来了今日的安宁与尊严。那是一段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岁月,是中华民族用顽强意志写下的壮丽史诗。

站在今天回望,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困守在伤痛里,而是要从中汲取力量。抗战精神,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更是一份守护文明与和平的担当。缅怀先烈,并非只是在仪式上致敬,更要在心底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绝非理所当然。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该如何回应这段厚重的历史?我相信,最好的方式是把“铭记”落到日常。对个人而言,把热爱祖国写进学业与事业,用知识和能力为民族复兴添一块砖;对社会而言,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用青春和热情去守护人类共同的和平与发展。

这场恢弘盛大的阅兵仪式,不只是对历史的礼赞,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召唤。80年前,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保家卫国”;80年后,我们青年要用行动回答怎样“接力守护”。在历史的回声里,我听见属于我们的回答:铭记、担当、前行。

暨南大学 张瑀轩

承先烈之志,以实干兴邦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45个方(梯)队步履铿锵,依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包括“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弹道导弹在内的一众国之重器,“昂首挺胸”地铺满人们的视野。大阅兵用泱泱华夏对威严秩序的理解与呈现,给足了每一个中国人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观看阅兵仪式时,我不仅为祖国的富强感到自豪、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更从内心深处涌起了一股感动。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我真切地在这场庄严的仪式上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中华文明从苦难辉煌的历史深处、从不屈不挠的奋斗中走来,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始终指引着新时代中华儿女牢牢凝聚筑梦逐梦的磅礴伟力,呼唤我们在和平年代仍要保持清醒、坚守信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的长征中,每一个奋斗的平凡人都是英雄。身为湾区青年,立于时代潮头,吾辈更要做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者、人类和平事业的坚定捍卫者,要承先烈之志、以实干兴邦,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更要用青春之力捍卫文明,以开放之心携手世界各国人民走向更加和平美好的未来。

暨南大学 彭圣婕

以青春之我,守护和平之光

9月的阳光洒满长安街,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和战机划过长空的呼啸,屏幕前那庄严而震撼的阅兵画面深深打动了无数青年。80年过去了——那是一段足够让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光,而历史却在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中再次变得清晰而沉重。

镜头掠过观礼台上的老兵,他们虽已白发苍苍,眼神却依旧坚毅,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先烈用青春抵挡黑暗,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日的蓝天。

80年前,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捍卫了五千年文明成果,也守护了人类和平的火种。如今的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空气与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缅怀先烈的牺牲,更要懂得珍惜当下的安宁,不让苦难再次重演。

当代青年虽未经战火,但传承与守护的使命一直都在。也许我们再也无须以身躯构筑防线,但我们也能用理想与行动,构筑起这个时代新的长城——用理性照亮偏见,用善意消弭分歧,用创新推动进步,用包容守护多元。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也是对和平最有力量的守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余欣

铭记历史,奋勇向前

看到天安门城楼上那几位面上已满布沟壑的老兵,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他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身影。正是因为万千先辈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今日我们和平安稳的生活。作为出生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虽未经历那段惨痛的民族历史,却也深知他们的不易,更应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

望着老兵们庄严敬礼时颤抖的右手,我忽然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真相。那些深深浅浅的皱纹里,镌刻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若我们遗忘,便是千万牺牲者的“第二次死亡”。当战机的轰鸣声划破长空,现代化装备驶过长安街,我看到的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宝贵遗产。

这段历史如同悬在我们头顶的明镜,照见过往的苦难,也映照未来的征途。它提醒我们,屈辱的岁月源自积贫积弱,辉煌的成就始于自强不息。新时代青年铭记历史,就是要让抗争精神在血脉中流淌,让和平信念在心灵深处扎根。知晓来路的艰辛,更坚定去路的方向;理解战争的残酷,才会更执着地捍卫和平的价值。这份铭记,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时代责任的交接,激励我们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黄雯静

来源:广州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