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生产队里的三位“牛把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17:43 1

摘要:大集体时期,耕牛是生产队的重要财产,是主要的耕作、运输动力,必须交由信得过的人饲养和役使。这些人,俗称“牛把儿”,往往具有忠诚可靠、忠厚善良、爱护牲口、深谙牲口习性并善于役使的共同特点。

大集体时期,耕牛是生产队的重要财产,是主要的耕作、运输动力,必须交由信得过的人饲养和役使。这些人,俗称“牛把儿”,往往具有忠诚可靠、忠厚善良、爱护牲口、深谙牲口习性并善于役使的共同特点。

这些牛把儿们,还往往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犁耙地,软套活儿利索;不管是凸起的“疙瘩头”地还是低洼的“蛤蟆坑”地都能整治得明明白白。有的擅长赶牛车,硬套活儿出色;赶着装得小山似的牛车,不管上坡过河走泥窝,在他的“扎鞭”与吆喝下,从不会“打车”。有的擅长饲养,爱牛如命,养出来的牛膘肥体壮、毛色发亮。如果以上都做到八九不离十,那就是难得的好牛把儿,应该受到社员们的尊敬。

同是五十岁左右的刘德胜、李柱儿、刘兴就是公认的好牛把儿,在整个生产大队的十六个生产队里都有名。

刘德胜身材高大,声如洪钟,浑身上下充满力量。他擅长犁耙地,一年四季不停歇。冬日犁过的地,“九九”开冻后要过耙,蹚碎坷垃,适时播种红薯、花生、棉花等,谓之春耕。夏耕即为调茬,深耕不耙,俗称“刹旱地”。秋天耕作量大,施粪后又犁又耙,以备种植小麦、豌豆等冬春作物。冬天,将红薯茬等地深翻,敞垡不耙,以利于冬季灌雨雪,为春耕作准备。

不论是黄胶地、荒沙地、白鄯土地,还是一脚踩出油的“麦圈”地,刘德胜都能够根据土壤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犁耙方法。犁地时,他右手扶犁拐,左手拉撇绳执鞭,驱使两头牛向前走。他犁地,贪窄犁深,不留隔儿,合墒则保证全苗。耙地时,左脚站在耙前母,后脚踏后母,左手拉撇绳,右手执鞭,两脚站稳,扬鞭发号。不论是通墋(耕地长度)直耙,还是地角搭耙的斜耙,顺茬倒茬,都很在行,不大功夫,一块地就被拾掇得土碎地平、上虚下实、平坦保墒。

李柱儿身材不高,长着两个小眼睛,爱笑不爱说话,一副憨厚淳朴的样子。他使唤着生产队最好的牛车和最棒的两头耕牛。那牛车,上棚下盘。上棚用坚质槐木制成,长八尺八,宽四尺八;下盘车棚中部安车轴,轴两端安装铸铁车轮。每用车前,都要用香油涂抹车轴,俗称“膏车”。车厢中间连接车轴装辕木,辕端安横木,俗称“抬辕”。他的这辆牛车,能负重3000斤,扎壮、齐整,泛着土黄色的光,很惹人艳羡。

他的两头牛,分别被称为“扁担角”和“尖角”。“扁担角”身量通泰魁伟,毛色金黄,头顶部长着平直的两条牛角,性格沉稳持重,极具耐力,俨然大将风范。“尖角”体型壮实,通身乌黑发亮,四肢粗实有力,头顶长着两条朝前的利角,性情暴躁,爆发力强,见到其它耕牛,总想较量一番。李柱儿贴切形象地称“扁担角”为“关二爷”,称“尖角”为“张三冒儿”。

李柱儿赶车,神气得很。需要二位爷快行时就喊“哈、哈”,内转时喊“咧、咧”,外转时喊“哒、哒”,停止时喊“喔”,很是得法。“北寨豁”有一个深沟,沟口处是一个又窄又陡的高坡。拉庄稼的时候,翻车、打车是常事,不少牛车望而止步。这时,就是李柱儿与他的两位“大将军”表演的机会。

他的牛车上装满麦子,铁轮轧出两道深深的印痕,一看就知道是重载。行到高坡前,李柱儿把牛车停下来,让两头牛喘息蓄势,自己则向前仔细端量着高坡。忽然,他挥动鞭子,“哈”地大喊一声,两头牛攒足了劲儿,撒开蹄子,向前猛冲。车到最关键处,李柱儿按紧车辕,嘴里大声吆喝,扎鞭甩得“啪啪”脆响。两头牛前身几乎接触地面,两眼瞪得滚圆,肌肉饱绽,四蹄生烟,使出洪荒之力,一鼓作气冲上高坡。上得高坡后,李柱儿用扎鞭在空中甩出两个漂亮的鞭花儿,引得人们啧啧称赞。

刘兴是我的堂伯父。他身材不高,浓眉大眼,爱说爱笑,有时也爱喝两口。在我的印象里,从没见过他发脾气。不但对人,对牛也一样。他视牛如命,牛屋里总打扫很整洁;筛草时一遍又一遍,唯恐有什么东西扎着牛嘴;垫沫子土时从不留死角,不让牛卧湿受罪;上山放牛遇雨的时候,就将自己的蓑衣披在牛身上。因此,他养出的牛,个顶个精神。

他在牛屋的内墙上多挖一龛,龛内摆着牛王爷牌位,龛两边贴着“牛如南山虎,马似北海龙”的对联。过年时,牛草上贴着“槽头兴旺”,牛角上贴倒着的“有”字。大年初一,他总要端上一满碗饺子倒在牛槽里让牛吃,嘴里念叨着“打一千,骂一万,大年初一吃饱饭”。随后,将牛牵到太阳底下扫身、梳毛,让牛干干净净过新年。

他爱和牛说话。秋耕的时候,看星星起五更喂牛,他就对牛说:“吃点喝点吧,谁叫咱托生成牛了!好好干,下辈子也托生成站柜台的,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地里干活的时候,他对牛大声嚷嚷着说:“黄牛恶啊,黑牛棒啊,回家赶紧吃茭草啊!”那牛听了他的话,备受鼓励,一个劲儿往前蹿。

三位牛把儿也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抽着旱烟拉话,聊一聊哪些草牛爱吃、哪头牛不好使、哪头牛最适合拉耧、哪块地浇墒头不好做作等。

这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刘德胜与刘兴都活了八十多岁,李柱儿活了近九十岁,对于村庄里同辈的男性而言,寿高得实在不可思议。作为平凡人,他们把劳动技术上升为艺术,把对牛的态度上升为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每想起他们,就感到一种朴实、温暖、生命萌动的气息。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