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化普及的真正拐点,来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10:48 1

摘要:几年前,高阶辅助驾驶、沉浸式智能座舱还是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而如今,它们正逐渐从「锦上添花」变成「买车标配」。

智能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命题。

几年前,高阶辅助驾驶、沉浸式智能座舱还是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而如今,它们正逐渐从「锦上添花」变成「买车标配」。

消费者期待的不只是「能开能坐」,而是一辆车能理解日常出行的复杂场景,提供更安全、更贴心的体验。

在这一趋势中,累计产销量超过 3000 万辆的上汽通用五菱,有着天然的普及使命。它要面对的用户群体庞大而多元,既希望拥有先进科技,又在意价格是否合理。如何让前沿技术真正走进主流家庭?这是五菱要回答的问题。

答案之一,便是与华为的深化合作。

9 月 6 日,双方宣布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智」领域全面升级战略伙伴关系,并将合作成果率先应用在宝骏全新旗舰 SUV——华境 S 上。

与以往的合作不同,这次更强调「技术平权」:让华为乾崑 ADS 4、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等智能化能力,与五菱自研的灵眸辅助驾驶、灵语座舱、灵犀动力、神炼电池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既有先进体验又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在辅助驾驶上,双方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移植」,而是优势互补。

华为乾崑 ADS 4 在算法和感知上的优势,与五菱长期积累的中国道路场景数据结合,使系统更适配本土出行习惯。城区智能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不再停留在演示视频里,而是能在主流价位真正普及。

同时,五菱灵犀动力 4.0 的 12 合 1 智能电驱系统(体积缩小 25%、功率提升 20%),与乾崑智驾的能量管理算法耦合,让高阶智能驾驶和高效电驱形成正向循环。

这意味着,华境 S 不仅「更聪明」,也能更高效、更节能。

座舱体验是另一大合作重点。

华为鸿蒙座舱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与流畅的交互,而五菱则基于 3000 万用户的实际使用习惯,沉淀出对交互逻辑的理解。

双方在此基础上协同优化近百个细节,让操作更贴近日常直觉。

比如,灵语座舱原有的情景化模式被继续保留并升级,在华为软硬件的支持下,语音控制、跨设备互联、场景切换更加自然。

这种技术与用户习惯的结合,让智能座舱从「炫技」真正走向「好用」。

除了面向用户的产品体验,五菱与华为的合作还深入到生产制造层面。五菱打造的智能岛制造体系(I²MS),已经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全柔性线上线下智造模式。

这一次引入华为的高可靠生产网络、AI 与大数据能力,让生产效率提升 30%、物流效率提升 80%,生产数据实现 100% 溯源。

这种智能制造体系不仅是造车方式的升级,也意味着五菱有能力把智能科技快速、规模化地推向市场,为「普惠」提供了最坚实的底层保障。

华境 S 是双方深化合作的首款落地车型,它集成了乾崑 ADS 4、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乾崑车云 HUAWEI IVCS,并首次搭载华为舱内激光视觉(Limera)。这套系统不仅提升了前向安全识别能力,还解决了夜间小障碍物识别难题。

在安全方面,华境 S 以「五大安全理念」构建全方位守护体系:从智能安全的主动避险,到电池安全的「零自燃零泄漏」,再到材料安全中的环保创新,进一步回应了用户对可靠性的关切。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次合作的意义在于推动「科技平权」。

五菱的定位决定了它不能只造高端智能车,而要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上。华为的技术积累与五菱的规模优势结合,让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逐步成为普遍体验。

对五菱而言,这是品牌升级的关键一步:从「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到「让智能科技真正服务人民」。

对行业而言,这是普惠智能化的示范案例:当先进技术不再依赖高价标签,才真正具备改变产业格局的力量。

智能化的竞争,最终拼的不是谁最前沿,而是谁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它的价值。

宝骏与华为的合作,正是这场普及战役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来源:汽车之心Autobit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