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精神淬炼报国志 极地科考点燃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活动走进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10:44 1

摘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9月11日下午,在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学术报告厅,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春霞教授引用的这句话,道出了整场宣讲的核心。面对300余名师生,周春霞以《秉承南极精神,接续砥砺奋斗》为题,用40余年武汉大学师生参加中国

“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9月11日下午,在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学术报告厅,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春霞教授引用的这句话,道出了整场宣讲的核心。面对300余名师生,周春霞以《秉承南极精神,接续砥砺奋斗》为题,用40余年武汉大学师生参加中国极地科考的鲜活故事和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将南极精神的“爱国、求实、创新、拼搏”化为冰原上的足迹与实验室里的数据,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

宣讲活动聚焦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事业,将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具象于一代代科考队员的接续奋斗中。周春霞教授从一段“喝咖啡”的往事讲起:“在1983年的《南极条约》会议上,中国代表因无表决权,被请到会场外喝咖啡。”这份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了必须在南极建站、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强大动力。她动情地讲述导师鄂栋臣教授等老一辈科考队员在暴风雪中建站、睡帐篷、被雪掩埋的艰苦岁月,以及“签生死状”为国出征的无畏勇气,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家精神不再是抽象词汇,而是前辈们用青春和热血写就的真实人生。周春霞强调“在冰天雪地的极端环境里进行极地科考,任何一项任务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说道,科考队员必须一专多能,既要完成自己的专业任务,也要相互支持,共同应对挑战。从早期带着导航仪为内陆考察队引路,到今天在南极建立北斗监测网络;从绘制第一幅南极手绘地图到开发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武汉大学极地科研团队40年来取得的每一项“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成果,都是跨学科、跨代际科研工作者紧密协作的结晶。“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使命。”周教授的话,让同学们明白了大科学时代团队协作的至关重要性。

整个宣讲过程中,周春霞不断用详实的科学数据和生动的极地现象,如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冰架崩解、北极熊生存受威胁等,向同学们展示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实用性,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她展示的南极冰盖如果全部融化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米的国际预测,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极地研究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关联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围绕极地动物、气候变化、科考生活等话题踊跃提问,周春霞教授一一耐心解答,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极地科学和科学事业的浓厚兴趣。活动的最后,《于斯为盛 丹心报国——武汉院士口述录》赠书仪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十名学生代表上台接受赠书。这部记录武汉院士科技报国心路历程的著作,与周教授的宣讲相得益彰,为同学们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鼓励他们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此次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岸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岸区教育局协办,武汉科技报、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百步亭社区承办的宣讲活动,成功将南极科考的艰辛历程与崇高使命化作一堂感人至深、激励人心的生动课堂。周春霞教授用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中的真实故事和一代代科考人的接续奋斗,让科学家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可学。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同学们心中深深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点燃了探索未知的热情。南极精神的光芒,正通过这样面对面的讲述,融入校园文化,滋养青春成长,为武汉建设科创中心城市培育充满希望的后备力量。

记者:李翊轩

摄影:蔡子帏

编辑:赵雪婷

来源:武汉科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