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4日至9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李连珍教授先后奔赴虞城、巩义、嵩县、叶县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和中药材加工车间,对此前接受“头雁”培训的学员企业开展实地回访,提供精准化的技术服务与指导,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添智,注入科技新动能。
8月24日至9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李连珍教授先后奔赴虞城、巩义、嵩县、叶县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和中药材加工车间,对此前接受“头雁”培训的学员企业开展实地回访,提供精准化的技术服务与指导,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赋能添智,注入科技新动能。
在虞城闻集乡雪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紫苏种植基地,李连珍发现部分地块出现植株稀疏、长势不均的情况。头雁学员李立冬焦急地说:“今年新扩种的200亩紫苏出苗就不齐,现在长得快的已经半人高,慢的才刚过脚踝。”李连珍深入田间实地勘测,分析了土壤、间距及水肥管理等因素,提出了科学调整种植密度、改良土壤墒情、优化肥水管理等具体措施,为紫苏的丰产丰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嵩县车村镇,李连珍一行来到乡韵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黄精种植基地。时值黄精生长关键期,茂密的林下种植区绿意盎然。李连珍仔细考察了黄精的种植规模与生长状况。头雁学员杨正君介绍,合作社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发展林下经济,但种质杂乱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李连珍俯身仔细察看黄精长势后指出:“道地药材首先要从源头抓起。需要立即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株系选育,同时可与农大合作开展种源鉴定,为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在巩义市富燕年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桑叶茶清香袅袅,无花果挂满枝头。头雁学员马庆年却为产品附加值不高而发愁:“我们的原料都是绿色种植,但深加工跟不上,只能卖初级产品。”李连珍仔细察看生产线后提出:“要做好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桑叶可以开发降糖功能食品,无花果提取物除了抗氧化、强免疫之外,在化妆品领域也大有可为。”她提出了借助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的建议,为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叶县千村堂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内,头雁学员董必甫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心中积攒已久的疑问:“我种的枳实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一直不结果?”“射干的育苗技术该怎么掌握?” “在山上种植桑白皮会不会比较理想?”面对这些问题,李连珍逐一给予了细致专业的解答和实用性指导。董必甫高兴地说:“多年来困扰我的种植难题,今天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您的指导清晰实用,让我对下一步生产更有信心了!”
此次系列回访活动,是河南农业大学“头雁”项目跟踪服务的重要环节,不仅有效解决了学员们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更强化了院校与地方、专家与头雁之间的长效联系机制。一个个“头雁”学员正如同播撒在乡村产业振兴沃土上的种子,在高校专家的持续滋养下茁壮成长,带领更多农户共同展翅高飞,为乡村振兴加力赋能。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