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身边好多人,天天朋友圈打卡跑步5公里,保温杯里泡着各种我叫不上名的养生草药,吃的比兔子还素,比谁都懂卡路里。可结果呢?该失眠的还失眠,该焦虑的还焦虑,去医院一查,血压、血糖,该红灯的还是红灯。
朋友们,咱们今天聊个实在嗑儿。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身边好多人,天天朋友圈打卡跑步5公里,保温杯里泡着各种我叫不上名的养生草药,吃的比兔子还素,比谁都懂卡路里。可结果呢?该失眠的还失眠,该焦虑的还焦虑,去医院一查,血压、血糖,该红灯的还是红灯。
这就怪了,这么卖力地“养生”,怎么身体好像并不领情?
其实,这事儿咱们的老祖宗,神医扁鹊,几千年前就看透了。他老人家当年给蔡桓公看病,望闻问切,说白了就是看你身体的“气象”。但扁鹊思想里头,藏着一个更深的智慧,那就是:养生的上上策,根本不是在身体上瞎折腾,而是管好你的“念头”。
你可能会说,这不扯淡吗?念头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还能管健康?
别急,我给你讲个我身边老王的故事,你就全明白了。
老王,今年52,在我们这片儿是出了名的“养生达人”。他的人生信条就是“活到九十九”。每天早上五点雷打不动起来慢跑,风雨无阻。三餐全是营养师搭配的,少油少盐,戒烟戒酒二十多年。谁家要是有个健康问题,他都能给你说出个一二三来。
可就是这么一个“标兵”,身体却一直不怎么利索。不是今天胃胀反酸,就是明天头晕心慌,晚上躺在床上,脑子跟放电影似的,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血压也老在临界点徘徊,吃降压药吧,医生说还不到份上;不吃吧,自己心里又七上八下的。
老王自己也纳闷,我都这么自律了,怎么身体还这么多毛病?他跑遍了大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结果都是“没啥大问题,注意休息”。这“注意休息”四个字,对老王来说,比说他得了绝症还难受。
直到有一次,他陪老母亲去看一个老中医。老大夫白发苍苍,号完脉,没开方子,就盯着老王看了半天,慢悠悠地说:“你这病,不在身上,在心里。你这心里啊,装的事儿太多,太满了。”
一句话,说得老王愣住了。
确实,老王就是个操心的命。单位里,他是个小领导,生怕项目出一点纰漏,整天提心吊胆;在家里,儿子要高考,他比儿子还紧张,天天研究各种学习资料;父母年纪大了,一点头疼脑热,他就能紧张得一宿不睡。他的脑子里,就像有个永不停歇的马达,总在为各种“可能发生”的坏事做预案。
跑步的时候,他想的是工作;吃饭的时候,他盘算的是孩子的成绩。他的身体在“养生”,可他的念头,却在24小时无休止地“消耗”他自己。
老中医告诉他:“你身体里的气血,就那么多。你脑子不停地转,思虑过度,就把该给五脏六腑的气血全都抢走了。心乱了,肝就急,脾就虚,胃就不和,觉也睡不踏实。你吃的那些营养,跑的那些步,攒下的那点能量,全让你这些杂七杂八的念头给内耗掉了。”
老王听完,如遭雷击。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只是在保养一个“空壳”,而真正的主人——他的心神,他的念头,却一直在饱受煎熬。
从那以后,老王变了。
他依然跑步,但不再是为了打卡,而是去感受清晨的风,去听林子里的鸟叫。他开始学着“放过自己”,工作上的事,尽力了就好,结果如何,天知道。儿子的学习,他只负责后勤,不再天天盯着。他甚至给自己报了个书法班,每天雷打不动写一小时大字。他说,毛笔一落到纸上,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脑子里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说来也怪,这么一“折腾”,老王的那些老毛病,竟然一个个都好了。胃口好了,觉也睡得香了,有一次去量血压,嘿,好几年没见过的正常值。整个人气色都亮堂了,说话中气十足,眉宇间那股拧巴劲儿也没了。
朋友们,老王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我们总以为,身体是个机器,加好油(吃好)、多运动(保养),它就能运转良好。但我们忘了,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情绪、有思想的。那个看不见的“念头”,才是身体健康的“总开关”。
你的念头是焦虑、是恐惧、是抱怨,那你的身体就会调动所有资源去“战斗”,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免疫力下降,五脏六腑都跟着受累。你的念头是平和、是喜悦、是感恩,那你的身体就会放松下来,气血通畅,吃喝拉撒都顺顺当当。
所以说,扁鹊的智慧,真是穿越千年。真正的养生,是养心。是当你感到焦虑时,懂得深呼吸,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是当你与人争执后,学会放下,不让那股怨气在心里过夜;是当你对未来迷茫时,能安于当下,做好眼前的一饭一蔬。
管好你的念头,不是让你当个无欲无求的圣人,而是让你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别让它们成为消耗你生命的“刺客”。今天开始,试着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吧。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担忧,多一点行动。你会发现,当你的念头变得干净、简单,你的身体,自然会回报你一个最健康、最舒服的状态。这,可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
来源:砚边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