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沈阳迎志愿军烈士遗骸:以敬畏之心接英雄归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08:15 1

摘要:2025年9月12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演员朱一龙作为文艺界代表,与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宝付、奥运冠军杨倩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迎回仪式,以“替李想来看看”的深情告白,向70年前跨过鸭绿江的英烈致以崇高敬

2025年9月12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演员朱一龙作为文艺界代表,与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宝付、奥运冠军杨倩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迎回仪式,以“替李想来看看”的深情告白,向70年前跨过鸭绿江的英烈致以崇高敬意。

时间与地点:跨越时空的庄严仪式

9月12日清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被肃穆氛围笼罩。上午9时许,搭载3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运输机进入中国领空,四架歼-20战机以“凯旋”呼号全程护航。运-20使用“跨江50”呼号,纪念1950年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壮举。当机舱门缓缓打开,军号奏响《思念曲》,礼兵将覆盖国旗的棺椁逐一抬下,现场悼念仪式上,朱一龙与众人默哀致敬。

仪式结束后,六辆解放牌军车组成的灵车队伍在70辆警用摩托开道下,沿空港三街、青年大街等主干道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全程29.7公里的路线中,沈阳街头大屏同步播放烈事迹,市民自发夹道迎接,形成“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的动人场景。

朱一龙:从角色到现实的敬意传承

作为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李想的扮演者,朱一龙在彩排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也曾是儿子、哥哥,是普通人。但在艰难时刻,他们选择用血肉之躯维护和平。”他透露,此次专程从片场赶赴沈阳,是希望“替李想看看今天的中国”。

仪式现场,朱一龙眼含热泪,与礼兵一同扶灵。他感慨道:“对先烈们而言,好日子可能是一颗糖、一碗热粥;如今我们过上了他们期待的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牺牲。”他特别提到,作为文艺工作者,塑造英雄角色不仅是表演,更是一种使命,“要让更多人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各界参与:全民致敬的集体记忆

此次迎回仪式汇聚了社会各界的敬意。九三阅兵排头兵白田硕在仪式现场眼含热泪:“革命先烈们,您看今天的祖国多么强大!”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宝付表示,迎回烈士的荣誉“太重太重了”,这是对先烈用生命换来和平的直接回应。奥运冠军杨倩则从体育精神角度诠释英烈遗产:“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正是对先烈不畏生死勇气的传承。”

军乐团成员崔锦坤的演奏为仪式增添厚重情感。这位刚参加完九三阅兵的礼号手说:“天安门广场的号角是胜利的象征,而今天的《思念曲》是对英烈的跨越时空呼唤。”护航摩托车队队员也表示,全程50分钟的护送任务中,“每一公里都承载着对先烈的感恩”。

历史回响:70年后的国家承诺

此次迎回仪式延续了多项历史性安排。运-20与歼-20的编队飞行,延续了自2020年以来“双20”列阵的惯例;解放牌军车的使用,则是对1950年代运送英烈遗体的历史呼应。更值得关注的是,运-20的“跨江50”呼号与歼-20的“凯旋”呼号形成时空对话——前者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者象征新时代强军成就。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介绍,自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已连续12年成功交接913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此次归国的30位烈士中,有21人通过DNA比对确认身份,相关寻亲工作正在推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新落成的纪念馆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长津湖战役等场景,让年轻一代更直观感受历史。

社会反响:从银幕到现实的情感共振

朱一龙的参与引发广泛共鸣。网友在社交媒体留言:“他演活了李想,如今又用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被遗忘。”更有观众表示,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李想牺牲的片段与现实迎回场景形成强烈对照,“银幕上的故事照进了现实”。

仪式结束后,朱一龙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长文:“山河已无恙,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的和平,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糖’和‘热粥’。”这条动态获百万点赞,#朱一龙接志愿军回家#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

结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当灵车队伍抵达烈士陵园时,夕阳为纪念碑镀上金色。朱一龙与众人将手中的黄菊放在英烈墙前,墙上镌刻的197653个名字在暮色中愈发清晰。这场跨越70年的归家之路,不仅是对个体的铭记,更是一个民族对精神的坚守。正如朱一龙所说:“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化作了山河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来源:多彩凤凰SXL

相关推荐